《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古代兵勇》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兵勇、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兵勇、隋唐五代兵勇、宋元兵勇、明清兵勇、古代著名兵勇等。
一、先秦兵勇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兵勇
三、隋唐五代兵勇
四、宋元兵勇
五、明清兵勇
六、古代著名兵勇
(三)西周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率领大军消灭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周王朝。在战争中,他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君,而且也是兵勇的最高统帅。
周代的兵勇仍以战车为核心,一辆战车及其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一乘战车上有三名甲士,由贵族组成。在左侧的称“车左”,持弓射箭,是主要的攻击力量,为一车之长,号为甲首;在右侧的称“车右”,手持戈矛,勾刺敌人,又称“骖乘”;在中间的甲士为驭手,负责驾驶战车。
每乘配徒役20名,由平民或者奴隶充当,是战车兵的侍从。其中5名提供后勤服务,负责养马和准备伙食;另外15名参加战斗,在车后护卫战车,在战车冲破敌人队形时进行格斗厮杀。
周代兵勇每5乘编为l队,由仆射指挥;每10队编为1“卒”,由“卒长”指挥;每2卒编为1“师”,由“师氏”指挥。
周代仍然以“师”为基本单位,但师的数量增加了,兵力更强了。周王朝兵力最多时多达14个师。
(四)春秋战国时期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周幽王因宠爱褒姒,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申侯勃然大怒,联合犬戎进攻周王朝,杀了周幽王。
次年,一些诸侯把周幽王的太子宜臼立为天子,是为周平王。平王即位后,戎狄势力在王畿内继续发展,严重地威胁着王室的安全。平王不得不远避其锋,将都城从陕西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历史将平王以前的周朝称“西周”,东迁洛邑以后的周朝称“东周”。
东周历经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急速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由奴隶主所有制向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变革,导致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并实行变法,从而促进了地主政权的巩固,推动了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由于地主经济的发展,较强大的诸侯国开始掠夺其他国家的土地和人口,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日益频繁残酷。
这时,周天子丧失了昔日的权威,成为名义上的共主,而齐、晋、楚、吴、越等诸侯大国迭起争霸,开始代天子发号施令了。
争霸战争此起彼伏,兵勇成了争霸的工具,军事制度也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春秋时期,军队中步兵的比重逐渐增大了。每乘步兵从25名逐渐增加到50名、75名,而楚国军队每乘战车竟配有步兵100名。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水军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在战斗中逐渐形成了。楚康王十一年(前549年),楚国出动了一支水军进攻长江下游的吴国。这次战役被称为“舟师之役”,这是史籍上首次关于水军的记载。
楚国是最早组建水军的国家,而且经常以水军发动战争的也是楚国。楚平王六年(前523年),楚国组建水军北上进攻濮城;楚平王十二年(前517年),楚国与越国约定夹击吴国,也是出动水军进攻吴国的边境地区。
楚昭王元年(前515年),吴国进攻楚国潜城,楚军以水军包抄吴军后路,使吴军难以退兵。楚昭王八年(前508年),楚国再次进攻吴国,双方在豫章一带对峙。这时,吴国组建了一支水军,用作疑兵之计,主力暗中袭击楚国巢城,拔掉了这个军事重镇。
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年),吴国水军一举打败了楚军的水军。楚国担心亡国,曾一度迁都。
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吴国派徐承率领的一支水军从海路北上,远袭齐国。这次为远程渡海作战而编成的水军,标志着中国海军编制的正式形成。
当时,水军战船上配备手持弓、戈一、戟、剑、盾等不同武器的战士和专门的划船手。
在这一历史时期,步兵作为独立兵种正式出现了。
晋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晋国统帅荀吴率领晋军与北方少数民族狄人在太原北面的山区作战时,因地势险要,战车难以行驶,部将魏舒建议说:“狄人都是步兵,我们的战车在山区里无法发挥作用,步兵困在战车旁边也一筹莫展。为了获胜,不如让自我以下的所有甲士全都下车徒步作战。”荀吴同意这个建议,让魏舒担任前敌指挥。魏舒下令道:“从速拆毁战车,所有甲士和跟随战车的步兵混编列阵。”这时,自认为出身高贵的车兵不愿下车和步兵混在一起,魏舒当机立断,把荀吴的一个亲信车兵当场斩首示众。车兵见状,无不震恐,纷纷下车排阵。魏舒用—支小部队在前面诱敌,将主力排列在阵后两侧。狄人没见过晋军徒步作战,顿时哄堂大笑,也不列阵就蜂拥而上,正中了魏舒的诱敌之计。晋军主力两侧合击,狄人大败。这是历史上首次在战场上随机应变、临时组编步兵的战例。
步兵作为华夏军队的一个独立兵种,从此诞生了。
在战国时期,步兵已经是军队作战的主力了。此后,历代步兵一直占军队的绝大部分编制。
在这一历史时期,骑兵也已经初具规模。
马是人类很早就驯服并用于战争的动物。但是,早期的骑兵既没有马鞍,也没有马镫,全靠自己双腿用力紧夹马腹奔驰作战,因而在马背上限难使用身体力量来进行劈砍、刺杀等格斗动作,主要靠射箭来杀伤敌人。
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善于高难度的骑射、格斗,而中原地区的各国军队到较晚时才开始组建骑兵队。
当时,华夏民族服装是宽袖长袍,骑在马上连射箭都很困难。地处北方的赵国在长期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中痛感骑兵的重要性,因此赵武灵王毅然下令推行“胡服骑射”,将骑兵的服装改为与游牧民族相同的窄袖短衣,建立起—支可以与游牧民族作战的骑兵队。
由于那时还没有马镫,骑兵难以进行马上格斗。在野战中,骑兵一般不在正面进击敌人,主要用于包抄、迂回、追击等。
战国时期,骑兵的编制规模不大,不能独立执行战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