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特点可知,不仅其研究起步早、长期的坚持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至今拥有一大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而且还具有较早地远离前苏联的意识形态影响、浓厚的东方色彩以及独特的研究视角等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了解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丰富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史》选取“学派史”作为研究课题,是因为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很主要的特点即是学派研究的特色鲜明,由此出发是希望从另一个视角对日本的相关研究的成因、特点予以梳理和考察,使我国学界对于日本的研究有更多的了解。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日本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在国际上,日本是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相关研究最为出色的国度。程恩富教授曾给予过极高的评价:“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力量是最强的,学术研究的成果也是最显著的。”①在日本国内,虽然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境况相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一直受到打压和排挤,但二战后日本的很多大学中不仅长期拥有一大批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教授,学校从本科到研究生都设有马克思经济学的专业课程,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一样,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而且很多名牌大学也常常因为拥有这一领域的著名学者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阵地,比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及九州大学等。此外,日本很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常年坚持在社会上面对普通民众开设的《资本论》讲座,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总结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特点可知,不仅其研究起步早、长期的坚持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至今拥有一大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而且还具有较早地远离前苏联的意识形态影响、浓厚的东方色彩以及独特的研究视角等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了解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丰富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谭晓军,1968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91年7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计统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3月毕业于日本首都大学东京,获经营学博士学位。
曾在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经济学系任副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曾在日本《絰济と絰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理论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辑刊》、《国际思想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日本八朔社,2011年6月。
第一部 二战前两大学派在论战中形成
第一章 二战前的日本资本主义(明治维新以后1945年战败)
一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农业色彩依然浓厚
二 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高涨
三 从社会主义政党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
第二章 论战中形成的讲座派、劳农派
一 两大学派形成的政治背景:日本共产党内部出现对立
二 两大学派的最终形成:政治论战向经济学论战的转
三 两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及重要成果
第二部 二战后五大学派在并存中发展
第三章 二战后的日本资本主义(1945 -1990年)
一 美国占领下的日本资本主义(1945-1955年)
二 高速发展时期的日本资本主义(1955-1970年)
三 向新自由主义转换后的日本资本主义(1971-1990年)
第四章 与日本共产党相伴——讲座派的发展
一 战后初期:讲座派的研究以日本共产党制定的方针为依据
二 高速发展时期:讲座派内部论战激烈
三 新自由主义时期:从讲座派到正统派
第五章 与日本社会党相伴——劳农派的发展
一 战后初期:劳农派左派论战中获取优势
二 高速发展时期:劳农派左派确立社会党内地位
三 新自由主义时期:劳农派走向衰落
第六章 与主流相偏离——去“主义”的宇野学派
一 宇野弘藏及其理论
二 宇野理论及宇野学派
三 宇野理论的发展
第七章 发生转换——调节学派源于市民社会学派
一 市民社会学派的形成
二 山田锐夫为代表的调节学派
第八章 引人数学分析——闻名世界的数理学派
一 置盐信雄及其理论
二 数理马克思经济学派
第三部 新时期各学派在合作中直面挑战
第九章 陷入低迷后的日本资本主义(1990年至今)
一 90年代以后的日本国内外环境的巨变
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日本的影响
第十章 学派中兴的曙光
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变化
二 各学派直面挑战
三 各学派开创共同研究的新局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
四 各学派的最新研究: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认识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农业色彩依然浓厚
(一)一战前与一战期间的快速发展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直到一战前的20年是日本资本主义确立和迅速发展的时期。自19世纪90年代,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就以棉纺织业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据推算,日本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的年均GDP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4.8%和2.5%,①都远高于当时英国的2.4%和1.4%。②而这一时期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和出口的迅速扩大,其中特别是得益于世界贸易的急速扩大,为日本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相伴,日本的进口速度也不断加快,日本资本主义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这些都意味着日本的外贸、海运等事业在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积累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帝国主义的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美、德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增强,19世纪以来一直称霸世界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霸权不断受到挑战,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日益激烈,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后,一方面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加上战事使得德国等同盟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下滑,以及欧洲各国进口的单方面扩大,都使得日本的出口得以借机快速发展扩大。同时,这种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又导致日本进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以美国、亚洲各国为中心的出口不断扩大,而之前来自欧洲的进口却日益变得困难,导致日本的重化工业产品供给不足。为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日本加快了促进包括造船、钢铁、机械、化工在内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日本又趁着欧洲战事胶着,无暇东顾之际,也看准中国袁世凯政府时期的政局?昆乱,趁机通过逼迫中国签订耻辱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大举扩张在中国的权益。得益于上述条件,日本得以保留并延续、甚至加强了一战前的景气局面。据推算,1913-1919年日本GDP实际增长率高达6.2%。①可以说,整个一战期间日本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口额由1913年的84500万日元猛增到1919年的324000万日元,增加了2.8倍。进口额在此期间也由95100万日元增加到290900万日元,增加了2.1倍,对外贸易由出超转为人超。对外债务则由1914年的19亿日元减少为1920年的16亿日元,对外债权(海外投资、外汇存底、在国外的外汇)同期由8亿1000万日元增加到43亿7000万日元。六年间,日本由从前有10亿9000万日元债务的国家一跃成为拥有27亿2000万日元债权的国家,②并晋身为世界资本主义五大强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