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好比宝宝身上的泉眼,给成长中的宝宝以清冽的滋润,当宝宝生病的时候通过简单的穴位按摩就能起到治疗作用,本书生动、清晰地介绍宝宝抚触与按摩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宝宝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抚触及按摩手法,并细致地介绍身体各部位的抚触与按摩手法,帮助父母了解宝宝的身体需求,保证宝宝健康成长。书中还介绍了宝宝常见不适症和疾病的按摩疗法,对于每种疾病分别从概述、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及按摩处方等几方面进行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父母了解宝宝发病后的症状,并减轻宝宝症状,增强宝宝体质。
你可以用充满爱心的双手,代替打针吃药,帮助宝宝抵御和接触病痛,这也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成就。
17种宝宝按摩基本手法,100多个儿童特效穴位,让你一找就准,一按就灵。
7中宝宝按摩养生法,全面提升宝宝免疫力和抵抗力。
37种宝宝常见病对症按摩,让宝宝少吃药、少打针,轻松摆脱疾病困扰。
爱心+用心,你就是宝宝最好的保健医生。
Part 1 想要宝宝身体好,每天按摩不能少
爱的抚触,好处多多
常给宝宝做按摩,大要点要牢记
好妈妈必学的种基本按摩手法
Part 2 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按摩,让宝宝身体更强壮
不花一分钱,越按越聪明
捏捏按按,宝宝身体强壮长得快
假性近视可防治,让孩子摘掉小眼镜
提升保护力,疾病不来找
巧用推拿养脾胃,宝宝吃饭香香不挑食
常按特效穴胜吃镇惊丸
肩关节保健,让身体运动灵活而稳固
Part 3 宝宝病了,用手比用药更有效
感冒
发烧
咳嗽
呃逆
厌食
呕吐
腹痛
腹胀
营养不良
便秘
腹泻
痢疾
尿床(遗尿)
咽炎
扁桃体炎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鼻炎
鼻出血
疝气
肥胖
近视
自汗
盗汗
惊风
抽筋
维生素A缺乏症
冻疮
湿疹
荨麻疹
斜颈
吐奶和溢奶
流口水
夜啼
脐风
鹅口疮
胎惊
附录 婴幼儿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速查
头面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上肢部穴位
腰背躯干部穴位
下肢部穴位
Part01 想要宝宝身体好,每天按摩不能少
爱的抚触,好处多多
积淀千年的育儿保健法
婴幼儿按摩属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婴幼儿按摩和成人不同,有很多特定的穴位,因而自成体系。周于藩所著的《小儿推拿秘诀》一书较系统地叙述了推拿的治疗方法。对“特定穴位”的操作主要是推法,因小儿不能与医者合作,必须以拿法固定小儿被操作的肢体和部位,以便顺利地进行治疗。对小儿的这种治疗手段,还称为小儿按摩、小儿推拿按摩、小儿推拿疗法等。
推拿疗法是劳动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按摩由治疗成人疾病逐渐发展到治疗小儿疾病,为后世小儿推拿疗法奠定了基础。在隋唐时《千金方》中有“治少小新生肌肤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到明清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是《小儿按摩经》。明清时期的小儿推拿著作在整个推拿文献中占重要地位,在当时的儿科著作中有相当大的比重,著名的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周于藩的《小儿推拿秘诀》,张振《厘正按摩要求》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导下,小儿推拿得到了新生,再版重印了很多小儿推拿著作。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小儿推拿也必将日益完善,并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婴幼儿按摩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婴幼儿按摩也就有别于成人按摩,诸如按摩手法、常用穴位、常见疾病、按摩适应证、禁忌证等都有自身的特点。
婴幼儿按摩,聪明父母的必修课
婴幼儿按摩不仅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还是宝宝健康的守护神,其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还能帮助婴儿睡眠,减少烦躁情绪。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性格和爱心
经常受到抚摸或按摩的婴幼儿不会感到孤单、寂寞,且抚摸和按摩能增加婴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和爱心,父母长期坚持对婴幼儿按摩可以让他们性格开朗、勇敢自信。
提高婴幼儿免疫力
长期的按摩能有效地增强婴幼儿食欲、促进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的分泌、促进胃酸分泌,加强胃窦收缩和消化道功能,锻炼四肢的活动能力,消除外界刺激的影响,改善婴幼儿睡眠等。
简单方便、经济安全、易学易用
婴幼儿按摩是一种无针、无药、无创伤、无副作用的物理疗法,可作为部分疾病(如便秘、近视等)的主要治疗方法,也可作为部分疾病的辅助疗法,有利无弊,具有易学、易掌握、易操作、方便灵活、见效快的特点。
易于被婴幼儿接受
辅助按摩作为疾病辅助疗法,不用打针吃药,因此不会给婴幼儿带来恐惧感,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仅需按摩者双手与婴幼儿肌肤的接触,就能增加按摩者对婴幼儿的亲和力。多数手法均轻柔、舒适,易于被婴幼儿接受。
提高婴幼儿对自身的主动认识和锻炼婴幼儿的交际能力
在抚摸或按摩过程中,尤其是小于1岁的婴幼儿,对自身的主动认识能力很差,只有通过父母及亲人的抚摸或按摩来加强对自身的主动认识。通过肌肤的触觉神经和非语言性的情感交流,激发出感知能力并锻炼交际能力。
常给宝宝做按摩,6大要点要牢记
不可不知的婴幼儿生理和病理特点
婴幼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显著。
传统医学认为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婴幼儿肌肤柔嫩,肠胃柔弱,筋骨不强,血气未充,经脉未盛,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阴阳二气均属不足,中医学提出了“稚阴稚阳”“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观点,即认为婴幼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全的,尤其是婴幼儿的肺、脾、肾更为突出。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中医学认为婴幼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年龄越小,生长越快,对水谷精气需要越迫切,即营养的需要量越大。
传统医学认为的病理特点
抵抗力差、容易发病: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然而婴幼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故易为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侵,或内由乳食不节所伤故易发病。
传变速度,年龄越小越突出:婴幼儿生理功能的不完善,易导致病情变化迅速,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若调治不当,容易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婴幼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在疾病过程中,其组织再生和修补能力也是很强的,且因病理单纯,很少受七情影响,在患病之后,如能及时调治,容易痊愈,较快恢复其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最为旺盛,吸收快,代谢快,生长也快,但由于婴幼儿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抗病能力差,免疫力低下。还认为婴幼儿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均有其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在呼吸系统方面:婴幼儿整个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比成人狭小,黏膜下的血管和淋巴管丰富,发炎时黏膜充血肿胀,易使狭小的管腔阻塞。如新生儿和婴幼儿患感冒,易发生鼻塞不通;患支气管炎、肺炎时,鼻煽、气促、发绀等呼吸困难症状特别明显。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需氧量大,因此每分钟呼吸次数因病理性代偿而增多。
在循环系统方面:婴幼儿的心跳较成人快,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跳逐渐减慢,到14岁才接近成人的心率;血压与此相反,年龄越小,其生理正常值越低。
在消化系统方面:婴幼儿3~6个月间唾液分泌由少到多,可以出现生理性流涎。新生儿及乳儿胃多呈水平位,贲门肌肉松弛,幽门肌肉紧张,空气容易进入胃内,因而易溢乳和呕吐。在婴幼儿分泌的各种消化液中,消化酶的活力较低,消化道的运动功能也不稳定,因此如饮食不当,就易造成消化不良。婴幼儿肠管较成人长,肠系膜也长,故易发生肠套叠或肠扭转。由于婴幼儿肠壁的通透性较高,消化不良产物和肠内毒素易于透过肠壁进入血液,故易引起中毒和过敏现象。
在神经系统方面:新生儿大脑皮层细胞分化不全,皮层功能较差,受到刺激后,易疲劳而进入抑制,因此新生儿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中。乳幼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能力薄弱,故熟睡时易惊扰;又因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兴奋易于扩散,因此乳期幼儿高热时易惊厥。
最适合婴幼儿的按摩介质
按摩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可借助某些润滑物质,如水、酒、油类的液体或滑石粉等起到润滑皮肤的作用,这些物质统称为按摩介质。从理论角度来说,按摩介质的选用有一定的学问,外感表证类如感冒等多选用解表类药,如葱汁、姜汁、薄荷汁等;如疾病与瘀血有关常用活血化瘀类药,如麝香液、红花油、鸡油膏等;如疾病属热性则多选用寒凉类药物,如薄荷汁、猪胆汁、淡竹叶浸液等。
婴幼儿按摩的法则和处方
温、运、补、泻、汗、吐、散、清八法是婴幼儿按摩治病的基本法则,在该法则指导下才能发挥婴幼儿按摩的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婴幼儿按摩的处方:由手法、穴位、次数(或时间)组成,其中有主穴和配穴,主穴是针对疾病的主症,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穴位。配穴的意义有以下几种:1.加强主穴的作用;2.制约主穴的作用;3.协助主穴治疗的一些次要症状。本书中主穴即是基本处方中选用的穴位,配穴即是随症加减时选用的穴位,本书中配穴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辨证分型,协助主穴治疗一些次要症状。
婴幼儿按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婴幼儿按摩的适应证:小儿按摩的适应证相当广泛,凡小儿内科、外科疾病都可应用,且有良好的效果。从临床实践来体会,疗效最明显的是一般发热性疾病与急慢惊风、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便秘、腹痛、腹胀、疟疾、痢疾、疳积、痫症、咳嗽、夜啼、脐风、重舌、木舌、遗尿、痄腮、口疮、顿咳等疾患。当然,推拿疗法不只适用于上述范围,在临床上与中药针灸配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小儿保健按摩对健康无病儿童有增进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
婴幼儿按摩的禁忌证: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疖疮等,局部不宜按摩。
2.局部红、肿、热、痛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如脓肿、丹毒、骨结核、骨髓炎等不宜按摩。
3.按摩前应排除损伤后引起的各种骨折、脱位等。
4.高热、惊厥等危重症候应去医院就医,避免单独按摩治疗。
婴幼儿按摩手法操作要求
婴幼儿按摩手法种类较多,有不少按摩手法与成人手法相似,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耐受力差,故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一样,而在具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
1.婴幼儿按摩操作身体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肢,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穴位顺序可先推主穴后推配穴,也可先推配穴后推主穴。
2.婴幼儿按摩手法的总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透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不可竭力按压。
3.按摩的时间和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按摩一至二次。
婴幼儿按摩的注意事项
1.施术环境:室内保持一定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夏天要通风,寒冷季节,施手法者双手要保持温暖,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慌;室内光线应充足,以利于诊察婴幼儿病情,以及按摩后的反应。按摩治疗结束后应令患儿避风。同时施按摩者应态度和蔼,要注意经常剪修指甲,勤洗手,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损伤婴幼儿皮肤,造成感染。
2.施术体位:按摩治疗时,根据婴幼儿的病情、所选取的穴位以及操作手法等因素,婴幼儿分别采取坐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体位。按摩者以方便操作,便于用力为前提,选取坐位或站位施治。施术时固定好婴幼儿体位,注意婴幼儿的体位坐卧舒适、力求自然,以免婴幼儿躁动时引起外伤。
3.婴幼儿按摩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婴幼儿按摩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习惯上上肢只推左侧穴位,但也有推右侧的,其他部位一般双侧均推。
4.婴幼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应准备好润滑剂作为介质,如前所述的滑石粉、姜汁、松花粉、蛋清、肥皂等,从而避免损伤皮肤;或者用温开水或姜葱水润滑按摩者手指皮肤,习惯上春夏内伤用温热水,秋冬外感用姜葱水。
5.婴幼儿按摩的手法通常以推法、揉法使用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一般情况下用弱刺激手法,如推、摩、揉、运等时,每穴可做50~100次,或3~5分钟;用强刺激手法,如掐、拿、挤、捏等时,每次只需3~5次,治疗中强刺激手法都应在最后操作,以免婴幼儿哭闹影响操作和治疗效果。另外,操作者应注意力度,尤其是用掐法时,切忌粗暴,宜轻快柔和,平稳扎实,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6.按摩时间的长短与次数的多少,对预期疗效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定出比较适当的治疗时间和次数。一般说来,凡属实证与急性疾病,每日按摩次数宜多、时间宜短,每日可以按摩2次,甚至更多,每次按摩的时间在20~30分钟;属虚证与慢性病,每日按摩次数宜少,时间宜长,每日可按摩一次或间日一次,每次按摩时间在30~40分钟。从刺激强度上而言,实施手法时的力量要均匀、柔和、轻重适宜、深透有力。当然,按摩时间的长短,还需要根据选用穴位的多少来具体决定。总之,婴幼儿按摩以皮肤红润为定量的依据。
7.关于按摩疗法的补泻问题。补泻与手法用力的轻重、操作的速度和方向相关,顺、上、轻、缓为补,逆、下、重、急为泻。又有说法是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为补,反之则为泻,如用力和速度在两者之间,往返方向进行则为平补平泻。
8.给婴幼儿按摩时还要注意皮肤病,有出血倾向或尚未明确诊断的急性病,尤其是疑有外科疾病时,不宜用按摩法治疗。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