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是以大漆为原料,在器物胎体上一层一层髤涂,达到一定的厚度,再用多种刀具在漆面上雕刻图案、纹样,并衬托以各种精美的锦纹,使漆层具有浮雕效果的一门技艺。雕漆集图案绘制、雕刻、髤饰工艺于一身,造型精美、工艺复杂、制作考究。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2006 年雕漆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书稿由六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大师为艺术人生。第二章为大师的艺术成就。第三章为大师从艺几十年来的经典作品欣赏。第四章为大师著述言论。第五章为艺术评价。第六章为大师年表。书稿语言流畅,图片精美,技艺流程阐述清晰、精彩,能较好地给读者介殷秀云其人、其艺。
为什么说宋代雕漆是雕漆艺术的成熟阶段?
对于宋代雕漆,明朝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宋人雕红漆器,如宫中用盒,多以金银为胎,以朱漆堆厚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图像,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有锡胎者,有蜡地者,红花黄地,两色炫观。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传世甚少。又等以朱为地刻锦,以黑为面刻花,锦地压花,红黑可爱。然多盒制,而盘匣次之……”这段文字使我们对宋代的雕漆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宋代雕漆是雕漆艺术的成熟阶段,它已经完全自成体系,不但漆厚,锦地和图案已不在一个平面上,锦纹精细,而且雕刻图案也已丰富到有人物、楼台、花草等物。这说明当时的绘画美术已进入雕漆工艺,雕漆艺术开始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场景了。
宋代雕漆作品有哪些特点?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宋代雕漆的实物不多,主要有剔红、剔黑和剔犀。为什么出土的宋代雕漆大部分都是南宋的?北宋经济繁盛宫廷雕漆兴盛,但遗存很少,这显然是不符合宋代漆器的发展状况的。这个问题在宋人《金玉琐碎》一文中有如下解释:“宋有雕漆盘盒等物,刀入三层,书画极工,竟有以黄金为胎者,盖大内物也。民间有银胎、灰胎,亦无不精妙。近因贾肆跌损一器,内露黄金,一时喧哄,争相剥毁,盖利其金。殊不知金胎少而灰胎多。一年之内毁剥略尽。”由此可见,在宋代内府官办的雕漆是多么昂贵,竟然用黄金作内胎。说明当时北宋经济的繁盛和皇室的奢侈。当北宋走下坡路时,这些珍贵的工艺品便从皇室内流失出来,进入贾肆之中,最后落到被剥毁的命运。到南宋时,雕漆的生产接受了北宋的教训,也可能由于经济力量的削弱,金银胎的雕漆生产的少了,代之的是木胎、灰胎,这就是目前能见到南宋多木胎雕漆的缘故。
宋代雕漆的主要风格特点是什么?
总结宋代雕漆的特点:一个是剔犀的技法应是定型在宋代,但漆层不算太厚,而且剔犀技法很高,艺术成熟,对后世影响很大。二是宋代雕漆的图案,剔红主要有花鸟、人物、楼阁、云龙等纹饰。而剔犀的图案,如云纹、回纹、环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圆形的变化,给人以饱满、圆滑的感觉。宋代雕漆对元代雕漆具有重要影响,文献在评介这一时段的雕漆时,常把“宋元之制”相提并论,可见关系之密切。
元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雕漆工匠,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谁?有何艺术成就?雕漆发展到元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雕漆工匠。张成、杨茂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据《嘉兴府志》记载:“张成、杨茂,嘉兴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而传世实物也可以看出,两人的技术全面,作品题材广泛。张成作品多以花卉为题材,通常髹漆较厚,多雕盛开的花朵,旁衬含苞欲放的花蕾,枝叶肥厚,舒卷自如,雕工浑厚圆润,不露刀痕。杨茂的作品髹漆较张成的漆器薄,构图疏朗清新,刀法犀利,磨制圆润精美。
从以上两位大师的作品看,构思构图,雕刻技法,刀工特征,风格极其相似,特别是花卉作品,几乎都是黄色地,枝叶粗厚花肥,边无棱角,圆润光滑,不见刀刻之痕。这也正是元代雕漆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