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耕地》主要内容包括: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土壤与耕地资源状况、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及评价、耕地地力评价、耕地地力分析、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第一篇 耕地地力评价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第二节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产概况
第三节 农业基础设施情况
第二章 土壤与耕地资源状况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
第三节 耕地利用和管理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第一节 土壤样品布点与采集
第二节 土壤样品制备
第三节 植株样品采集与制备
第四节 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
第四章 土壤理化性状及评价
第一节 土壤pH和有机质状况
第二节 土壤大量元素状况
第三节 土壤中量元素状况
第四节 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第五节 土壤主要物理性状
第六节 耕层土壤养分现状评价
第七节 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
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
第一节 评价的原则、依据及流程
第二节 软硬件准备、资料收集处理及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第三节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评价信息的提取
第四节 参评因素的选取及其权重确定
第五节 耕地地力等级的确定
第六节 成果图编制及面积量算
第六章 耕地地力分析
第一节 耕地地力等级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第七章 耕地资源管
一、涝洼砂姜黑土、湿潮土区
这部分耕地主要是砂姜黑土和湿潮土,以及在这两种土类上发育起,来的新水稻土。湿潮土主要分布在沂河和沭河岸边,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凤凰岭街道和刘店子乡,新水稻土分布在相公街道和太平街道。这类土壤有以下特征:
一是易涝。这部分耕地地势低洼,客水量大,而几条排水河道河床逐年抬高,灌木丛生,排涝能力低,因而雨季易积水成涝。同时黑土地区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渗透性差,土壤的有效蓄水量低,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渍涝”,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
二是易旱。虽然河东区常年降水量为869mm,但是降水多集中在6、7、8月份,春播和秋种期间雨水稀少,土壤干旱,影响播种和出苗。此外,湖洼黑土地土壤比较黏重,多块状、易板结,且有砂姜。旱季,土壤干旱开裂,加速了蒸发,而且阻碍毛管水上升,难以补充耕层水分,因此短暂的干旱就会影响耕种和作物正常生长。
三是耕层质地粗。这部分耕地土壤耕性较差,质地粗,加之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基本上没有改良措施,因此这部分耕地产量较低。
二、缓坡平原棕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