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第2版)》为较详尽的关于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的教科书。内容涵盖了温度测量、热流计、比热和相变潜热测量、燃烧热和其他反应热测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率测量、热辐射性质测量以及黏度测量,介绍了相关基础理论、主要测量方法、原理及装置。书后附有收集整理的各种常用材料的大量热物性数据,以便于查用。因此,《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第2版)》兼有教科书与工具书的特点,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工程热物理、热能动力、制冷、化工、建筑、材料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技、工程人员的参考书。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第2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总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序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的研究范畴
1.2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3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的简史和发展现状
1.4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作为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第2章 温度测量
2.1 温度概述
2.2 温标
2.2.1 经验温标
2.2.2 热力学温标
2.2.3 1990国际温标(ITS-90)
2.3 温度计
2.4 热电偶温度计
2.4.1 测温原理及基本定律
2.4.2 测温线路
2.5 电阻温度计
2.5.1 铂电阻温度计
2.5.2 铜电阻温度计
2.5.3 热敏电阻温度计
2.5.4 测量电路
2.6 辐射温度计
2.6.1 视在温度
2.6.2 辐射温度计
2.6.3 亮度温度计
2.6.4 比色温度计
2.7 常用温度测量技术
2.7.1 固体表面温度测量
2.7.2 液体温度测量
2.7.3 气流温度测量
2.7.4 动态温度测量
第3章 热流计
3.1 概述
3.2 热阻式热流计
3.3 热阻式热流计的标定
3.3.1 绝对法标定
3.3.2 比较法标定
3.4 辐射式热流计
3.4.1 纯辐射热流计
3.4.2 总热流计
3.5 辐射式热流计标定
3.5.1 标准热流计法
3.5.2 黑体炉法
3.6 热阻式热流计的测量误差
3.6.1 热阻引起的误差
3.6.2 热阻式热流计的时间响应
3.6.3 对流和辐射引起的误差
第4章 比热容与相变潜热
4.1 比热容概述
4.1.1 定压比热容及定容比热容
4.1.2 真比热容和平均比热容
4.1.3 气体比热容
4.1.4 固体比热容
4.1.5 液体比热容
4.1.6 微纳米材料的比热容
4.2 相变潜热概述
4.3 比热容和相变潜热的测量
4.3.1 比热容测定法的分类
4.3.2 真空绝热量热计
4.3.3 高温绝热球形量热计
4.3.4 双本体绝热定容量热计
4.3.5 下落法量热计
4.3.6 电脉冲加热法
4.3.7 差热分析法(DTA)
4.3.8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4.3.9 热弛豫法
4.3.10 交流量热法
4.3.11 微量热计法
第5章 燃烧热和其他反应热
5.1 概述
5.1.1 反应热
5.1.2 生成热
5.1.3 燃烧热
5.1.4 反应热的计算
5.1.5 燃烧热的近似计算
5.1.6 反应热的种类和特征
5.2 燃烧热的测定
5.2.1 燃烧量热计
5.2.2 氧弹量热计
5.2.3 流动反应热量热计
5.3 其他反应热测定简介
第6章 热导率和热扩散率
6.1 热导率概述
6.2 导热机理
6.2.1 分子导热机理
6.2.2 电子导热机理
6.2.3 声子导热机理
6.2.4 光子导热机理
6.2.5 微纳米材料导热机理
6.3 热扩散率概述
6.4 热导率标准物质
6.4.1 液体热导率标准物质及数据
6.4.2 气体热导率标准物质及数据
6.4.3 固体热导率标准物质及数据
6.5 热导率及热扩散率的测量
6.5.1 保护热板法
6.5.2 轴向热流法
6.5.3 比较法
6.5.4 径向热流法
6.5.5 直接通电法
6.5.6 瞬态热丝法
6.5.7 热探针法
6.5.8 HotDisk法
6.5.9 闪光法
6.5.10 周期热流法
6.5.11 平面热源法
6.5.12 过渡态平板法
6.5.13 3w法
6.5.14 交流量热法
6.6 热导率的推算
6.6.1 气体热导率的推算
6.6.2 液体热导率的推算:
6.6.3 固体复合材料/多孔介质热导率的推算
第7章 热辐射性质的测定
第8章 黏度测量
附录
第2章 温度测量
2.1 温度概述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科学实验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热量的测量和热物性的测定,更是以温度测量为基础,温度测量的精度会直接影响热量和热物性的测量精度。因此,掌握正确的温度测量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定义。但是,由于温度是强度量,它代表着物质内在性质,增加了人们对温度的理解和准确测量的难度。早期人们凭主观感觉判断物体冷热程度,区别温度的高低。随着科学的发展,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兴起,人们对温度的理解由定性发展到定量阶段,从而揭示了它的本质。
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在三个热力学系统中,如果其中两个系统中每一个系统都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那么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必定具有一个数值相等的宏观性质,我们定义这个决定系统宏观性质的变量为温度。它是系统是否与其他系统处于热平衡的标志。热力学第零定律不仅指出了温度的宏观概念,而且还为测量温度和检定温度计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