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倡信仰习俗研究》中,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梓潼文昌习俗为切入点,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从整合历史习俗与当今社会习俗、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观察并记录民众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含义,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和研究。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第一,文昌习俗的性质及其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文昌习俗源于民间信仰,发展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释、道三家的糅杂结合,并将其生活化,成为文昌信仰习俗,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文倡信仰习俗研究》在对文昌信仰习俗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的基础上,获取其发展的历史性概貌并与现今状况作比较,纵向研究文昌习俗。同时在此基础上探寻其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第二,梓潼文昌习俗的传承环境和传承群体及其社会影响研究。以梓潼为典型个案,对其社会组织结构进行调查、记录和分析。寻找与社会整合相关的数据。对梓潼文昌习俗传承群体如文昌神信奉者,包括农民、个体工商户、部分干部、工人、城镇居民等,进行访问,将这群文昌习俗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叙述和研究者的观察记叙下来,研究与解释他们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特别关注传承群体中产生
序
前言
上编 文昌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变
第一章 文昌信仰的缘起
第一节 梓潼神与文昌星辰崇拜
第二节 梓潼神与文昌神的合流
第二章 文昌崇拜的国家性质
第一节 历代王朝对文昌神的封敕与祭礼
第二节 文昌神的官方职能
第三章 道教的文昌神与文昌信仰善书
第一节 道教对梓潼神的吸纳与提升
第二节 文昌善书的出现与流传。
第四章 文昌信仰的影响
第一节 文昌信仰的性质
第二节 文昌信仰对社会意的识影响
第三节 文昌信仰中的各项社会文化活动
第五章 梓潼的文昌信仰习俗
第一节 梓潼民间传说中的张亚子
第二节 梓潼县的文昌信仰习俗与民间文化活动
第六章 文昌信仰的传播
第一节 文昌信仰在港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第二节 文昌信仰在海外的传播
下编 文昌信仰习俗在当代的发展
第七章 20世纪50~70年代梓潼文昌信仰习俗状况简述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
第二节 梓潼的移风易俗活动与文昌信仰
第八章 文昌信仰习俗的昌明
第一节 文昌信仰习俗的重新繁荣
第二节 梓潼大庙的建置沿革
第九章 石牛镇的文昌信仰习俗
第
上编 文昌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梓潼神与文昌神的合流
梓潼神与文昌神的合流始于宋代,与科举制度的变化紧密相连。
科举制度虽始于隋唐,但在宋代有了重大变化。宋代的选官制度决定除了科举一途外,别无其他仕进之途,要入朝做官,必须博取科名。因此宋人极重科举,士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人官治民,中举之人能得到显赫的社会地位,“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台”。南宋人项安世曾作《拟对学士院试策》,对科举在宋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是评价:“科举之法,此今日不可如何之法也。自太平兴国以来,科名日重,实用日轻,以至于今。二百余年,举天下之人才一限于科目之内,入是科者,虽祷杌、饕餮必官之,出是科者,虽周公、孔子必弃之。习之既久,上不以为疑,下不以为怨,一出其外,而有所取舍,则上蓄缩而不安,下睥睨而不服。共知其弊,而甘心守之,不敢复论矣。”
功名与利禄紧紧相连的制度使学子对功名有一种执著,但日益严密和完善的科举制度与激烈的竞争使功名的获取异常艰难。宋代也对科举的录取程序作了重大变革,普遍实施糊名制、誊录制。糊名制开始于宋太宗时,太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