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化。而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民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民俗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持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民俗是一块色彩斑斓的瑰宝,是世界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中国人延绵不断的传统。
第一章 婚姻文化
原始社会的婚姻
古代的收继婚
古代的婚姻形式
古代的婚聘六礼
古代的拜堂
入洞房
拜见舅姑
新妇试厨与成婿礼
订婚与婚书
古人如何离婚
第二章 民居文化
各地民居风貌
地方的家庙与祠堂
木结构传统建筑
民居中体现的文化含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旨趣
第三章 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礼仪概说
古代诞生礼
古代成年礼
古代的跪拜礼
仪容仪表
敬老尊贤
待人接物
座次礼仪
称谓里面有学问
古人的谦称
古人的尊称
第四章 禁忌文化
第五章 姓氏文化
第六章 丧葬文化
第七章 节气时令文化
第八章 节日文化
第九章 饮食文化
《文化寻根:一本书读懂中国民俗》:
古代的拜堂
“亲迎”是非常隆重而烦琐的一个环节,时间也特别长,前后要用三天。天是亲迎的准备,男女双方要为自己即将“成夫”和“成妻”做一些准备。第二天才是亲迎的正日,新郎官要亲自去迎亲成婚。那天新郎一早就穿戴齐整,先去祠堂参拜祖先,然后骑马去女家。临行之前,父亲还要再三叮嘱和强调:这是事关宗庙继嗣的大事,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那天女家也要向祖宗祷告:女儿即将许配于人。迎亲队伍到来时,女方家长要亲自到门外去迎接。新郎进门后还要再次“奠雁”,即再次送上礼品雁。这也是后一次用雁。然后,新郎才能把新娘迎回家去。新娘临行时,父母也照例免不了一番叮嘱。迎亲队伍往往十分壮观,场面也很热闹。在唐朝以前,新娘是坐车的,北宋以后逐渐流行坐花轿。有的地方新娘还要由兄长背上轿,同时还要哭哭啼啼的。据说这并不犯忌讳,反而是哭得越响,婆家就越有财,所以有“哭嫁”之说。其实这种哭嫁可以看作上古抢婚之遗风。迎亲队伍在回去时一般不能走原路,得绕道走,这叫“不走回头路”。有的地方在迎亲轿子走后,娘家人还要泼上一盆水,表示女儿已像这泼出去的水一样。
迎亲队伍回到男家之后,这才开始了正式的成婚仪式:拜堂与人洞房。
拜堂也叫拜花堂,俗称拜天地。这是男女成婚主要的一个仪式。但在拜堂之前,新娘还要经过许多仪俗。如,迎亲队伍回到男家后,喜轿不能马上进门,而要留在门外,据说这是在给新娘“憋性子”,能把新娘的脾气憋得柔顺些。喜轿到了院子里后,还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地跨过去,这叫“跨火盆”,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以后的夫妻生活会越过越红火。新娘从轿里出来后,脚还不能踏地,所以又有“传席”的仪俗——地上铺着红毡毯,有人不断地传递着朝前铺,新娘踏席而行。后来也有用米袋的,叫“传袋”,以“袋”隐“代”,取其代代相传的意思。据说在这个仪俗中,新娘的脚不踏地,还隐含有不可得“地”,即不可让她在男家有权有势。这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习俗观念。
这一切仪俗完毕之后才是拜堂。江南的旧俗是男左女右,在司仪的引导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按照古人的意思,男女相交是从结婚开始才具有人伦之义,而结婚又是有“天神之兆”作依据的,所以首先要拜天地;从结婚之日开始,新娘就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所以又要拜父母;结婚之后,男女双方两个独立的个体融合为一体了,所以还要新郎新娘交拜。
拜堂之后就是大宴宾客的宴请活动。这也有许多讲究,如座次的排列、菜肴的配置、敬酒和祝酒等,甚至还有大唱宴席歌的,以此来营造喜庆的氛围,抒发欢快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