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在系统、全面地阐述民事诉讼各种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原理和运用的阐释与说明,也对原有内容予以充实、增补和调整,进一步丰富了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和理论。
此外,作为一本专著式教科书,本书在形式上亦有三大特点:一为目录设置要点提示,便于知识点的宏观把握及快速查找;二为文中设置“问题与思考”及“知识拓展”版块,便于阅读者进一步思考;三为文后设置“关键词索引”,便于学习者对照查阅。
本书既可为法学本研阶段教学及自学使用,也可为法学理论及实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一如既往,本书秉承专著风格。第四版更为精品教材,作者之深刻思考与精辟见解皆载其中。
第四版修订说明
本教材从第三版出版至今大致经历了三年时间。时间虽不算长,但民事诉讼法的变化却不可谓不大。最主要的变化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民事司法政策的转向。众所周知,基于立法体制、立法理念、立法成本等因素,我国《民事诉讼法》还需要借助大量的细化规则和制度才能有效实施。在我国,有关民事诉讼的大量细化规则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来实现的。而本次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条文又如此之多,达五百多条,足见内容之繁复。因此,作为民事诉讼法的教材有义务认真阐释和揭示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所依据的原理及理论依据。另外,近年来新的政治变化和改革也使得民事司法的导向发生了变化。变化之一在于重新认识了审判的功能和价值,强调以审判为中心,强调程序的公正、强调严格司法和执法,诉讼的调解化或过度调解化倾向正在得到纠正或弱化。司法政策导向的转变使得民事程序的法理和技术再次受到重视。毫无疑问,在这种背景下的民事诉讼法教材是必须要进行修改的。此次教材的修订不仅增加了对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原理和运用的阐释和说明,也对原有的内容予以了充实、增补和调整,进一步丰富了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和理论。
最后,我真诚地感谢法律出版社对本书再次修订的大力支持,感谢刘琳女士对本书编辑的辛勤付出。
作者于清华园
2016年1月3日
张卫平,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赴日本留学,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现代法学》、《清华法学》杂志主编。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并获司法部、劳动人事部“英雄模范”、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北京市高校名师等荣誉称号。个人独著《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等九部;合作撰写著作数十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一百六十余篇。
第一单元导论
第一章民事诉讼概述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
意义?涵义?学说
四、民事诉讼与相邻制度的对接
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对接?与仲裁制度的对接
五、民事诉讼法
涵义?性质、作用、地位?与宪法?种类?判例、指导性案例?效力?与实体法?近现代发展
六、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民事诉讼体制
涵义?价值?类型?转型
八、民事诉讼法沿革
古代?清末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1949年至改革开放?1991年的制定及至今的修改
九、民事诉讼法与法系
十、民事诉讼法学
对象与范围?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涵义?功能?体系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涵义?依据
三、辩论原则
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辩论原则?约束性辩论原则(辩论主义)
四、处分原则
涵义?内容?法理依据?与约束性辩论原则的关系
五、诚实信用原则
缘起与认识基础?意义?适用情形
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一、基本制度概述
二、合议制度
概念?合议庭构成
三、回避制度
概念?主体范围和情形?方式和程序?无利害关系情形
四、公开审判制度
涵义?意义?不公开审理的特殊情况
五、两审终审制度
多重审级制度的利弊与审级的多元化?两审终审制
第二单元民事诉讼中的法院
第四章法院的结构
一、法院的概念
二、普通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及巡回法庭?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
三、专门法院
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
四、法院的内部组织结构
审判业务部门?非审判业务部门?审判委员会
五、法院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
审判人员?其他人员
六、法院体制改革
概述?主要举措
第五章法院的职权
一、法院职权概述
二、法院的民事审判权
程序控制权?程序事项裁决权?调查取证权?释明权?事实认定权?实体争议裁判权
三、法院的执行权
概述?关于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以及执行体制的改革
第六章民事裁判权的范围
一、民事裁判权范围界定的标准
二、民事裁判权范围的政策调整
三、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的界定
四、民事争议与内部争议的界定
第七章管辖
一、概述
概念和意义?确定管辖的因素?管辖恒定?种类
二、级别管辖
涵义?标准?内容
三、地域管辖
概述?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
四、专属管辖
五、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六、协议管辖
七、默认管辖
涵义及意义?要件
八、裁定管辖
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的转移
九、管辖权异议
涵义?提起条件?处理程序
第三单元当事人等
第八章当事人
一、当事人的概念
二、当事人的确定
涵义?基准与学说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诉讼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权、诉讼负担与诉讼义务
当事人权?诉讼负担与诉讼义务
五、当事人的诉讼行为
涵义?特点?种类?评价?瑕疵诉讼行为与处理?申请与主张?诉讼契约
六、当事人适格
涵义?与当事人能力的交错?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三大基本诉的类型与当事人适格
七、当事人的变更
法定的当事人变更?任意的当事人变更
八、原告与被告的确定
概念?原告和被告的确定?企业法人下落不明、歇业、被撤销、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形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第九章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概述
涵义?发生原因?分类
二、必要共同诉讼
固有必要共同诉讼?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
三、普通共同诉讼
概念和特征?适用条件?普通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诉讼的共同诉讼适用
四、诉讼代表人制度
概述?诉讼代表人?代表人诉讼的种类?关于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特殊程序?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裁判的效力?不宜适用诉讼代表人的情形
第十章第三人
一、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概念、诉讼地位?制度设立的目的?参加诉讼的条件
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两种类型?辅助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第十一章诉讼代理人、代表人及辅助人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
概念?特点?种类?诉讼代理与民事代理异同?民事诉讼代理制度作用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概念?诉讼地位?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概念和特点?范围?权限?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
四、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代表
五、诉讼辅助人
第四单元诉权与诉
第十二章诉权
一、诉权的涵义
二、诉权的学说
双重诉权说?私法诉权说?公法诉权说?诉权否定说
第十三章诉
一、诉的概念
二、诉的种类
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形成之诉
三、诉的利益
涵义?权利保护的资格?权利保护的利益
四、诉讼标的
涵义?在民事诉讼实务中的地位?识别(传统诉讼标的理论?新诉讼标的理论?诉讼标的识别的具体适用)
五、诉的变动
诉的合并?诉的变更?诉的追加
第五单元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证明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据
一、证据概述
概念?民事诉讼中证据的合法性?证据能力?证据的证明力?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信
二、民事证据的种类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对证据种类规定的调整?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物证?勘验笔录?当事人陈述
三、本证与反证
四、证据保全
概念和意义?条件?程序?方法
五、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法院主动调查收集证据?根据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
第十五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一、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举证时限?证据交换
二、证明对象
概述?范围?无需证明的事实
三、证明与疏明
证明?疏明
四、证明责任
概述?理解证明责任应注意的问题?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
五、证明责任的分配
涵义?原则?证明责任的倒置
六、证明标准
概述?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七、质证
概念?主体?客体?程序?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八、认证
概念?基本要求?方法?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九、证明妨害的对策
涵义与背景?适用强制措施?法院调查取证?推定主张成立?证明责任倒置?降低证明标准?拟制自认
十、事实判断的原则
概述?法定证据原则?自由心证原则
第六单元诉讼保障机制
第十六章期间与送达
一、期间
概念?种类?计算?耽误
二、送达
概念和意义?方式?效力和送达回证
第十七章保全
一、财产保全
概念和种类?范围和措施?程序?解除?救济程序
二、行为保全
概念?目的?实施
第十八章先予执行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条件
概念?适用范围?适用条件
二、先予执行的程序及执行错误的补救
程序?执行错误的补救
第十九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
构成?种类
三、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
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
四、强制措施的裁量原则
第二十章诉讼费用
一、诉讼费用概述
涵义?意义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及收费标准
案件受理费及收费标准?申请费及收费标准
三、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对诉讼费用决定的异议及处理
五、司法救助与诉讼费用的免、减、缓
第七单元诉讼程序
第二十一章普通程序
一、起诉和受理
起诉?起诉的方式和起诉状的内容?起诉的法律效果?受理
二、开庭审理前的准备
一般程度性准备事项?庭前会议?庭前准备程序的充实和完善
三、开庭审理
涵义?主要程序?法庭笔录?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延期审理
五、审结期限
六、法院调解
概述?原则?实施?调解协议及其效力
七、撤诉
涵义?条件?法律效果?按撤诉处理的几种情形
八、缺席判决
九、反诉
概念和性质?要件?程序
十、诉讼上的抵消
十一、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诉讼中止?诉讼终结
第二十二章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意义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适用法院?适用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适用异议
三、简易程序的主要内容
起诉和答辩?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宣判
四、小额案件诉讼的特别规定
意义?标的额确定的标准?适用案件类型?不得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规范适用?其他程序问题
第二十三章公益诉讼程序
一、公益诉讼的涵义及性质
二、公益诉讼的对象
三、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
基本理论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的原告
四、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类型
五、公益诉讼的若干程序问题
案件管辖?禁止反诉?告知程序?其他适格原告的诉讼参加?与私益诉讼的关系?和解与调解?判决效力
第二十四章第二审程序
一、第二审程序概述
概念?意义?与第一审的关系
二、上诉的提起和撤回
提起?撤回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审理对象和范围?审理方式?上诉案件的调解
四、上诉案件的裁判
对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的处理?对不服第一审裁定上诉的处理?第二审裁判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章再审程序
一、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涵义?理解审判监督程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07年、2012年《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改对再审程序的调整
二、再审的启动
法院决定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院抗诉与建议再审
三、再审事由
涵义及意义?内容
四、再审事由的审查程序
实施?终结
五、本案再次审理的程序
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另行组成合议庭?本案审理适用的程序?再审中再审申请或抗诉的撤回?再审中的调解?再审案件的裁判?提审、指定再审和指令再审
第二十六章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和意义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与特征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当事人
原告?被告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
五、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的程序及裁判
期限和管辖法院?起诉和受理?审查和受理?裁判及效力?与再审、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协调与衔接
第二十七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涉外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立法体例和渊源形式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
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同等对等原则?适用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原则?司法豁免原则?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原则?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三、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确定原则?一般规定?特殊规定
四、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和送达
期间?送达
五、司法协助
概述?一般司法协助?特殊司法协助
第八单元裁判
第二十八章判决
一、判决的种类
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形成判决?对席判决和缺席判决?原判决和补充判决?诉讼判决和非讼判决?全部判决和部分判决?终局判决和中间判决
二、判决的内容
三、判决书的补正
四、判决效力概述
五、判决的既判力
涵义?客观范围?主观范围?时间范围
第二十九章裁定与决定
一、民事裁定
涵义?适用范围?效力
二、民事决定
涵义?适用范围
第九单元非讼程序
第三十章非讼程序概论
一、非讼案件与非讼程序的涵义
二、非讼程序的特点
三、非讼程序的类型
四、关于诉讼案件的非讼化
五、我国非讼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三十一章特别程序
一、特别程序概述
涵义?适用特别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
概念?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程序
三、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理程序
概念和意义?审理和判决?法律后果?判决的撤销
四、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
概念和意义?成立条件?审理和判决?法律后果?判决的撤销
五、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
概念和意义?审理和判决?判决的撤销
六、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
概念和意义?条件?审理程序?判决的撤销
七、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
涵义?意义?程序
八、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
概述?程序
第三十二章督促程序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概述?特点
二、申请支付令的程序
条件?程序
三、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受理和审理
受理?审理
四、支付令
内容?效力
五、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
成立条件?效力?撤回
六、督促程序的终结
第三十三章公示催告程序
一、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概念?特点?适用范围
二、公示催告程序
申请?审查和受理?发出停止支付通知?发出公示催告公告?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
三、除权判决
条件?效力?撤销
第十单元执行程序
第三十四章执行程序总论
一、民事执行程序概述
概念和特征?性质?和民事审判程序的关系?立法体例
二、执行程序总则
执行主体?执行标的?执行根据?执行管辖
三、执行程序的开始
开始方式?执行受理?执行调查
四、执行程序的进行
参与分配?执行担保?执行竞合?执行和解?执行中止?执行承担?委托执行?协助执行?责令执行和变更执行
五、执行程序的结束
执行结案?执行终结?不予执行?停止执行
六、执行救济
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回转
第三十五章执行程序分论
一、各类执行措施概述
概念?种类
二、对金钱债权的执行
概念?措施
三、对非金钱财产的执行
一般非金钱财产的执行?对特殊非金钱财产的执行?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
四、对交付物及行为的执行
对交付物的执行?对行为的执行
五、保障性执行措施
法院搜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交付迟延利息或迟延履行金?继续履行?财产报告?限制出境?征信系统记录?媒体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