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博、论坛等社会性媒体勃兴,新闻传播驶入新媒体时代。报网互动情境下新媒体环境如何形塑报纸新闻生产过程,以及报纸传统新闻工作常规发生何种改变,《数字化浪潮中的报纸新闻生产》结合内容分析方法剖析了报纸新闻生产各环节,以新闻社会学视角透视报纸新闻工作常规的嬗变。
数字化浪潮中传统新闻业的价值坚守
互联网情境下,变革成了传统新闻业的新常态。中央编辑部、大数据新闻、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传统新闻机构不断探索机构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希望扭转传统新闻业的颓势。具体到新闻生产者,没有了固定生产周期,变成24小时工作制,新闻条线划分变得模糊了,传统组织规范也被解构。
当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各种热点令人应接不暇。传统新闻生产者不得不以忙碌的姿态去适应这个“飞一般的时代”,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未来让人惴惴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何处?在传统新闻业拥抱变革的浪潮中,我们丢掉了什么?该如何反思传统新闻业?在传统新闻业改造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捍卫新闻业大厦屹立的理念根基?
一、传统新闻业的双重危机
(一)生产危机:传统生产体系失灵
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当下传统新闻业的生产危机,不仅仅是传播渠道的失利,而且是整个传统生产体系的挫败。传统新闻业生产危机首先是渠道的危机。从纸媒到门户网站,再到移动终端,受众市场经历了几度迁移,报纸发行面临断崖式坠落,传统新闻业构建起的传播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失利。
不仅如此,在人人是记者的时代,公民记者、自媒体不断涌现,新闻生产呈现出开放性、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特征。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微传播以病毒式传播优势让传统新闻业面临更大冲击,具有人格特征的微信公众号,相当于一个小型媒体,自媒体记者、参与式新闻生产,极大消解了新闻生产的专业化,把专业新闻生产者拉下神坛,他们的新闻生产几乎抛弃了专业化标准,个性新闻时代来临。
在此背景下,传统新闻业框架下的有关新闻、记者的基本定义,也变得有些与事实不符。传统新闻业所建构起来的专业标准、流程规范、组织文化也面临危机,传统新闻生产模式面临颠覆性改造。
(二)经济危机:二次售卖模式失效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陷入了经济困境,随着受众市场迁移,广告市场也跟随转移,报纸赖以生存的“二次售卖”盈利模式基本宣告失效。
报纸的“二次售卖”模式是指,将报纸通过发行渠道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报纸则通过发行量数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二次售卖”模式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它将读者的阅读时间和注意力物化为广告版面卖给广告商,广告版面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它集聚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资源。但在互联网经济形态下,这种模式却面临失效。一方面,报纸发行量直线下降;另一方面,广告商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收集与消费者需求和行为轨迹相关的大数据记录,以及注意力与产品销售量的直接转换,而这正是报纸广告的短板,因此,传统媒体广告不断流失,流向新媒体平台。
二次售卖模式失效,又无法找到新的盈利模式,传统新闻业面临经济断供,也引发了裁员、停刊等冲击。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新闻业经济危机会反过来加剧生产危机,直接影响新闻产品的质量,让传统新闻业危机陷入恶性循环。
田秋生,1968年9月出生于江西南康,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肖桂来,1986年8月出生于山东泰安,广州媒体人。2012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硕士学位。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三、研究目标与具体内容
四、研究路径与具体实施
第二章 组织嬗变:报社机构调整与流程管理变革
第一节 报社机构调整
一、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机构的两阶段调整
二、“报网游离”:报网间未形成实质性互动
三、编辑部改造:融合编辑部重构报网关系
第二节 报纸新闻生产流程管理
一、“新闻工厂”和新闻生产流程
二、报纸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系
三、流程管理变革方向:全媒体思维与流程管理官
第三节 小结:全媒体机构与流程改造
第三章 常规修订:报纸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变革
第一节 新闻工作常规
第二节 常规报道:新媒体因素渗透报纸新闻生产流程
一、常规报道与个案选择
二、个案:《南方日报》版面《广州观察》新闻生产过程
三、个案:《广州日报》版面《新闻蓝页》新闻生产过程
四、作用机制:新环境对常规报道的“边缘渗透”
第三节 新型报道:报纸报网互动栏目的新闻产制
一、“新闻事实网”:报网互动栏目勃兴的根由
二、个案:《南方都市报》版面《网眼》新闻生产过程
三、模式探析:报网互动情境下的参与式新闻生产
第四节 理论探讨:报纸新闻工作常规的修订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常规的修订
二、新闻价值标准更趋于公共性与失范性议题
第五节 小结: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生产的范式转向
第四章 报网互动中的受众参与及议题生成
第一节 报纸、新闻与社会公共生活
一、迈克尔·舒德森基于美国语境的探讨
二、基于中国语境的考察
第二节 角力“39号文”:官民博弈的媒体呈现
一、事件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报道分析
三、总结与讨论:关系重构与角色转变
第三节 报网互动栏目的议程设置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视角:客体议程设置与属性议程设置
三、整体研究:《网眼》所描绘的社会图景
四、“瓜农之死”报道个案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总结:主要发现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主要研究发现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讨论:报纸向何处去
一、艰难的转型
二、报纸魂归何处
后记
《数字化浪潮中的报纸新闻生产》:
(二)新闻生产研究
新闻生产研究连接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实践,探讨制约新闻生产全流程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所带来的后果等。新闻生产研究在西方起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形成热潮,西方学者首先探讨的是个体的认知和心理因素对新闻生产的影响,随后拓展到媒介组织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后来进一步发展到将新闻生产置入更为宽广的社会体系中进行考察。
如舒德森所言,在西方的新闻生产研究中,有三种研究视角被学者普遍采用:第一种是政治经济学的取向,该取向侧重将新闻加工的结果和国家结构、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和新闻机构的经济基础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产品的生产及流通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体系的关系,这一取向主要出自英国的媒介研究。有关媒介技术的分析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专题,不过,传播政治经济学家对媒介技术的分析主要着眼于宏观的批判,对于新技术给新闻生产带来的具体影响却少有关注。第二种是新闻生产社会学的取向,这一取向相对中观,侧重将媒介作为社会组织来分析,试图了解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如何受制于组织和行业的要求,并如何影响最终的新闻产品的。这以布里德、塔奇曼、甘斯、费什曼、休梅克等人的研究为代表。第三种是文化研究的取向,该取向强调广泛的文化传统和符号系统的约束力,不考虑经济组织的结构或者行业惯性的特征。
国内有关新闻生产的研究起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成果有:陆晔从宣传管理、媒介组织、消息来源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权力实践展开了细致分析;洪兵对《南方周末》的新闻生产进行了个案研究;芮必峰从宏观的视野探讨了制约新闻生产的各种社会权力;张志安从编辑部组织的层面对《南方都市报》的新闻生产进行了考察;马锋依照休梅克的分析框架,从传者个体特征、新闻工作常规、消息来源、意识形态四个角度对现代风险报道生产偏向展开了研究;陈阳从个体新闻工作者的特征和意识、新闻组织的职业常规、新闻生成的社会体制情境三个层面对我国的妇女新闻生产展开了研究;田秋生从市场逻辑如何改变党报新闻生产的角度对《广州日报》展开个案研究。
综上所述,报网互动与报网融合已引发学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一批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成果,从新闻生产角度切入的研究也有了零星个案。西方有关新闻生产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并已形成了成熟的研究框架和丰富的理论,可为本书研究提供分析路径与理论资源;国内的新闻生产研究则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为止,尚无人以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全面考察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新闻生产机制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