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十篇,抒发了对往日亲友与师长的怀念之情,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无情抨击。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底层民众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作者在《呐喊》中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呈现了鲁迅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适读人群 :8-14岁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鲁迅先生的著作、译作、书信等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鲁迅先生的著作、译作、书信等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第一部分 朝花夕拾
狗?猫?鼠/7
《二十四孝图》/18
无常/2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3
父亲的病/40
琐记/47
藤野先生/55
范爱农/62
后记/71
第二部分 呐喊
自序/81
狂人日记/86
孔乙己/97
药/104
明天/114
一件小事/121
头发的故事/131
故乡/137
阿Q正传/148
端午节/190
白光/198
兔和猫/204
鸭的喜剧/209
社戏/214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旧时的一种迷信习俗)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表现了赛会的简单使充满期望的孩子失望的心情。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做铺垫)。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小品文集,明朝张岱著),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齐备周到),人马称娖(行列整齐。娖,chuò)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明朝)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