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中国文学的旅行,也是文学经典回家的过程。以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经典的研究;以第三者的眼光,观照西方视阈下“他者”对“我们”的研究;心与心的碰撞,方法与方法的交融,汇聚成中国文学经典的跨文化交流!
绪论
第一章 他者的眼光:方法论
第一节 历史分期法
第二节 “互文性”的运用
第三节 点与面辐射法
第四节 跨时空叙述法
第二章 文学经典形成论
第一节 政治权力与主流文学风尚的推动
第二节 对传统的反叛与地域空间的对立
第三节 审美趣味的转变与“挖掘人”的出现
第四节 文人经典化的自我意识与文集的保存
第三章 文学经典女性作者论
第一节 女性作者身份与作品价值论
第二节 女性书写与“性别声音”特征
第三节 从内心隐秘探索李清照
第四章 经典作家剖析论
第一节 双重自我的陶渊明
第二节 隐喻多义的李商隐
第三节 幽默随便的智者杜甫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字文所安主要著作一览表
后记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经典研究:以宇文所安为例》:
当然,海外汉学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是非常多样化的,他们有时候采取的治学方法和研究角度,和我们的传统学术研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有时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至于和国内研究差异较大的方面,还体现在研究视野的不同和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宇文所安说,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学著作时,“最有价值的方面常常是它所体现的思维习惯:提出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思维习惯’部分地带有个人的色彩,但也都反映着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正是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才使西方学者能够站在不同的据点上来审视和研究中国文学。宇文所安说:“在一个更大的规模上,所有的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都是用的这种方式。我们的环境,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我们必须与之交谈的学生和同事,自然形成了我们探讨中国文学的一种方式。当这种方式处于最佳状态时,它能为中国文学提供新颖的观点,既不离奇,也不牵强。”虽言辞有过誉之嫌,但还是一语中的,将海外汉学的特殊价值显现了出来,这也正是他们呈现出来的使中国同行感兴趣的东西。对此,莫砺锋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