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第三分册
定 价:198 元
丛书名: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 作者:张卓元,厉以宁,吴敬琏主编
- 出版时间:2015/2/1
- ISBN:9787030429469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N12
- 页码:73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大16开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第三分册)》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经济学卷于卷末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经济学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第三分册)》:
20世纪中国知名经济学家
李剑农
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人,政治史学家,经济史学家,近代中国最早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者之一,
191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秋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在汉口,民国日报,担任新闻编辑,1913年赴英国留学,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1916年夏回国在上海担任,中华新报,编辑,并创办政论刊物,太平洋,杂志,担任编辑主任,1919年受聘汉口明德大学教授,1920年受聘参加起草,湖南省宪法,1921年12月担任湖南省省务院院长兼湖南省教育司司长,1925年在长沙创办晨光学校,1927年年初担任上海太平洋书店编译主任,并从事近代中国政治史的研究,1930年秋受聘武汉大学,任史学系主任兼文法学院教授,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经济史,并开始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专门研究,1940~1946年,执教于国立师范学院,后借聘于湖南大学,1947年重返武汉大学,1950年受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1954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930年),明清史讲义,(1950年)和,中国经济史稿,三卷本(1957年)等。
一,成长经历
李剑农,又名剑龙,号德生,1880年7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滩头(现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砖屋村,少年入乡塾读书,后入邵阳书院就学,接受传统经史教育,邵阳县是湖南宝庆府所在地,域内水系发达,系湘西南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历史古城,著名维新派,南学会邵阳分会会长樊锥曾在邵阳书院传播维新思想,邵阳书院成一时新思想的传播地,少年李剑农受维新派思想影响,对国家前途,政治思想以及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向往,1904年,李剑农离开邵阳,前往长沙进入湖南中路师范,在史地科学习历史,学习期间倾向革命派,经同学曾广咸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利用教职传播革命思想。
1910年春,30岁的李剑农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并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革命领袖交往,参加同盟会的活动,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在日本的留学生中间引发很大的震动,作为同盟会会员的李剑农立即停学,返回国内响应革命,于武昌起义后40天,即在上海,民国报,第一号上发表了,武汉革命始末记,此文在新中国成立后被选入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资料丛刊”之,辛亥革命,成为早期系统宣传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献,因为在革命新闻报道上崭露头角,1912年李剑农经湖南同盟会元老张秉文介绍,与周鲠生,杨端六,皮宗石,彭一湖等在汉口创办,民国日报,并担任新闻编辑,1913年6月,“二次革命”爆发前夕,民国日报,因反对袁世凯专权支持武力讨袁遭到黎元洪下令查封,四位编辑被逮捕,经营救获释,李剑农也遭受通缉,在国内无法立足,遂在黄兴的支持下,与周鲠生,杨端六以湖南官费生的身份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有趣的是,周鲠生,杨端六两人后来先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皮宗石曾任武汉大学教务长,湖南大学校长,而李剑农也成为武汉大学教授,这个机缘成为武汉大学校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剑农的再次留学,一方面是国内形势所迫,另外也是为了近距离接触西方学术和思想,在早期传播西方思想的学者中,李剑农非常仰慕留英的同乡先贤严复,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以及所蕴含的社会进步与“优胜劣汰”的进化思想,恰逢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面临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多元化思考的时代,在思想界和青年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很多青年学子开始脱离中国“天下正中”,“夷夏之辨”的旧思维,开始严肃思考西方世界冲击下和世界视野的中国地位问题,因此李剑农赴英也是有很明确的目的性的,这一点可以从他在英国的游学经历中看出来,李剑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系注册旁听,主要时间用来在图书馆中阅读,阅读范围重点大概以政治学和宪法学等为主,可见此时由于国内革命后局势的复杂和严重,李剑农本人的思考和兴趣应主要还在于政治建设方面,尚未开始他后来的经济史研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具有英国式社会主义特色的高级学术机构,20世纪初期在政治,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极具前沿思想,有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有学习或工作经历,一般均衡理论和市场经济的提出者约翰,希克斯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哲学大师弗里德里希,哈耶克都曾在该学院长期任教学习,这里浓厚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的传统氛围,一定给了李剑农深刻的影响,他此后一直奉行的渐进自由主义或许与此经历有关,
1916年夏,李剑农结束三年的英伦生活回到国内,与出国前一样,当时的李剑农对政治怀有强烈的参与热情,回国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参与了“进步党”和“政学会”的活动,在张东荪的,中华杂志,和谷钟秀的,中华新报,任编辑,然而任职时间很短,由于政治分歧而与他们分道扬镳,1917年3月,李剑农与周鲠生,杨端六,王世杰等共创,太平洋,杂志,任主编。
,太平洋,杂志是近代政治史,政法史,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中上有影响力的一个刊物,是在五四运动之前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的刊物之一,它倡导新型学术和理念,形成了一个被后人称作“太平洋派”的宪政思想流派,该杂志的主编主笔均是留学英国,日本研修政治,法律,经济的知识分子,李剑农虽然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学术,但是主张慎重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变革关系,在他的主持下,太平洋,的办刊思想更接近章士钊先期刊物,甲寅,那种调和主义理性路线,注重学理分析,不刻意彰显政治色彩,它以较为温和的新文化立场,与同时期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青年,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办刊经历对李剑农的人生影响很大,一则在政治上奠定了他在舆论界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地位,如胡适在,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评价章士钊主编的,甲寅,作者群的时候说:“这一派(甲寅派)的健将,如高一涵,李大钊,李剑农等,后来成了白话散文的作者,”二则,李剑农在此时期开始了较为专业的学术研究生涯,写作了一批关于政治体制,地方自治等问题的政论及专业文章,如,专制与秩序,,宪法与政习,,争自由的要著,等,全是在,太平洋,刊出,分析这一段时期的李剑农政治学思想,大体可以概括为“新旧调和”,“柔性宪法”与“联省自治”三个基本主张,
1921年,经推荐,李剑农被湖南省长赵恒惕聘为省宪起草委员会主席,领衔起草,湖南省宪法,3~4月,共草拟六种方案送省审查,该宪法涉及湖南各派政治角力,经李剑农反复答辩,勉强通过,成为中华民国第一部省自治宪法,同年12月,湖南省自治政府成立,设七司,李剑农任教育司司长,七司司长互选省务院院长一人,协助省长处理政务,李剑农由于领衔制宪,遂以六票当选省务院长,然而不久湖南省内战端又起,赵恒惕败出湖南,谭延,]为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李剑农政治处境尴尬,身负省政,手中无权,省府财政入不敷出,先后碰到军费预算案,教育经费案等,被议会频频发难,教育界罢课风潮又起,他这个政府领袖只好引咎请辞,于1924年10月离开政坛,结束了这一短暂的政治生涯。
经过两年的政治实践,李剑农对政坛党争疲惫之极,深感中国的政治须从最根本的观念上扭转,遂彻底转向教育领域,1925年与老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彭一湖等一起,在长沙北门外新河创办了以不介入政治为标榜的晨光学校,李剑农在晨光学校一心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历史,禁止学生任何党派活动,然而学校毕竟不是世外桃源,不到两年终究因为受党派争斗影响终于停办。
1927年夏,李剑农重赴上海,在张秉文所创的知名出版商“太平洋书店”担任编译主任,1927~1930年这段相对闲暇的文化从业时光,让他有了充分的时间写作著述,翻译了,苏联的东方政策,(太平洋书店1928年出版),编写了愈60万字,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太平洋书店1929年出版),最重要的是他在这段时间得以开始他的戊戌变法后的近代中国政治史研究,1930年10月,享有巨大影响力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亦由太平洋书店出版,由于涉及的话题均是近代大事,很多当事人,亲历人皆在世在位,又在中国政治稍微平静的20世纪20年代回顾反思戊戌之后的中国政治得失,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题目,因此,此书一经面世即引发了读者强烈兴趣,在4年内连版5次,该书资料翔实,立意深远,叙事宏大,从民族政治变革的层面解读了近代中国政治事件的前因后果关系,由此及彼,丝丝入扣,相对于同时代的近代史家,李剑农具有明显的前沿史学眼光,他摒弃了传统史学围绕帝王宫廷,政权更迭和个人传记为中心的古典叙述,采取了以重大事件为分期方法,建立“政治史为经,事件为纬”的近代史学脉络,在学术界开风气之先,邹韬奋读后评价道:“这本书虽有652页,不可谓不厚,却能使读者看下去很像看小说,感兴趣,觉得著者对于繁复的材料又如左右逢源,拈来即是,整理之有条不紊,评述之明白畅快,能使读者对于以往三十年中我国的政治事实得到很清晰的概念。”
凭借三年的学术累积,1930年秋,李剑农受聘武汉大学为史学系主任兼文法学院教授,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经济史,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华民国五大名校的国立武汉大学已具相当规模,李剑农在此研究著述,教学相长,可谓得其所哉,也是在此时,李剑农正式开始了他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专门研究,由于李剑农有很好的史学修养和史地专业训练,他的经济史研究从正史史料入手,旁征博引,特别注重史料的梳理与对比,结论因此变得非常扎实,宽视野,重史料,擅比较,是李剑农经济史研究的基本特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剑农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被迫中断,1938年秋,武汉沦陷,武汉大学随即内迁四川乐山,时年李剑农已经58岁,未随校搬迁,而是选择了回邵阳滩头乡下避居,乡居时期,他创办以蔡锷将军的字命名的“松坡中学”,招录战乱失学的青年学生,并于1943年倡议筹建了松坡图书馆,并将自己在武汉大学带回的图书全部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