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时间:语篇加工视角》以场景理论和强印象假设理论解释作为研究的基本框架,通过理论假设的论证和实证研究的分析,对已有理论解释进行修正与整合,提出读者在加工文本时间信息时需经历早期低水平的认知加工和后期深层次的整合加工两个阶段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时间信息加工与提取实质、时间情境模型构建与更新机制进行探讨,试图从文本理解的角度揭示人们如何洞察时间、理解时间,展现了相关心理学工作者在时间信息加工过程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与理论创新。
前言
第一章 时间信息加工的理论探析
第一节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及其对文本理解的影响
第二节 情境模型中的时间表征研究
第三节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特点及二阶段模型的建构
第二章 时间信息对文本理解的影响
第一节 中文阅读中的边界效应及其消除:事件持续效应
第二节 记叙文中时间信息的事件边界效应
第三节 时间顺序关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第四节 时间顺序与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进一步的证据
第三章 时间信息的加工机制
第一节 记叙文时间转换机制
第二节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
第三节 记叙文阅读中时间心理表征的建构:动态观还是静态观
第四节 记叙文中倒叙事件的时间表征
第四章 时间与空间维度情境模型的建构与提取
第一节 时间信息在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
第二节 时间情境模型提取过程的实质初探:激活与抑制
第三节 时间情境模型的更新:事件框架依赖假设
第四节 情境模型的更新:事件框架依赖假设的进一步证据
第五节 空间情境模型的更新:认知方式的影响
第六节 情境模型中时间和空间维度更新的相互影响
第五章 时间隐喻与学习
第一节 时间隐喻在时刻水平上的表盘模拟表征
第二节 汉语时间表征中水平与垂直时间一空间隐喻
第三节 系列项目时间和空间信息学习的分组效应研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研究总结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
实验3采用了英文材料来考察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序列转变时两者的相互作用,从而避免因汉语表达习惯差异可能导致的混淆,因为在实验2中时间信息转变放在空间信息转变之后,而汉语中较少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实验3的结果发现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序列加工时两者有相互易化的影响,但是易化的显著性不如实验1。这可能与实验3和实验2中时空两个维度的转变都是采用序列呈现方式有关,而实验1中则是同时呈现的。实验2中没有发现空间对时间有显著的易化作用,而在实验3中发现了空间对时间的边缘有显著的易化作用,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序列呈现时,时间信息转变的位置确实会影响空间维度对时间维度转变的易化作用,由于汉语中通常是先叙述时间转换后叙述空间转换,而英语中无论时间转换在前还是空间转换在前均很常见,从而导致了实验2和实验3的结果不同,即实验3出现空间维度对时间维度的易化作用。但由于被试母语不是英语,对英语的熟悉性不够,所以导致空间对时间的易化作用只达到了边缘显著的水平。因此,实验3的结果可以排除实验2的结果是因为语言表达习惯,但是否真是因为被试的语言熟练程度不够造成空间对时间的易化作用只达到边缘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在情境模型中,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共同构成了情境模型的框架(迟毓凯等,2004),两者是用以解释情境的两个重要维度(1998)。本研究结合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探讨了两者对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转变都会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两者具有相互易化的关系。这一结果与日常生活的经验一致,人们经常把时间和空间捆绑在一起来运用,尤其常用空间来表达时间,比如“上星期、下星期、前一天、后一天”等,也有部分用时间来表达空间的情况,如“一天的车程、一光年”等。时间和空间的捆绑出现可以解释在情境模型中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相互易化关系,时间的改变同时会预示着空间的改变,相反空间的改变也会暗示时间的改变。与用时间表达空间相比(如“一天的车程”),空间更多地用来表达时间(如“上星期”),因此时间是主体,而空间是依附于时间主体的附属物,主体的变化对附属物的影响更大,时间改变对空间改变加工的易化作用更大,从而表现出两者易化关系的不对称性。
本研究提出的捆绑一预期假设能够较好地解释本研究结果,在记叙文中,通常先描述时间信息的变化,之后紧接着会出现空间或其他方面信息的变化。因此读者在阅读记叙文时,当出现时间信息变化时,会倾向于预期空间信息的变化;但由于空间的非线性特征,当空间信息发生变化时,读者并不一定会预期还有时间信息的转换,因为时间信息已经伴随空间转变改变了,而且读者在句子结尾时已经更新了情境模型,当再一次读到伴随空间改变的时间信息改变,不仅增加了读者的负担,还使得读者不得不回到更新前的情境模型中,完成对新的情境模型的调整。同时由于在记叙文各要素中,时间要素具有更为突出的地位,因此,在记叙文阅读中就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易化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时间对空间加工的易化作用要大于空间对时间加工的易化作用。
文本阅读中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本研究提出的捆绑一预期假设只是一个大致的理论框架,两者之间究竟是如何捆绑的,何时形成捆绑联结,哪些因素影响着这种捆绑联结的获得,这种联结的个体差异如何,为什么时间与空间之间的易化具有不对称性等理论问题还需要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