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从认识财务管理知识为起点,以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开展的时间顺序为依据,依次设置了认为财务管理、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分析财务报表7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全书又分设26个项目。
本教材以201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为指导思想,以“项目导向为驱动,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管理过程紧密结合”。
本教材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任务教学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教材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做到“适用、够用”,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国家初级会计师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教材以认识财务管理知识为起点,以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开展的时间顺序为依据,依次设置了认识财务管理、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分析财务报表7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全书又分设了26个项目。结构上各模块明确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模块描述、核心技能与概念、课堂讨论、业务技能自测、实训操作等板块,模块中的每个项目都设置了重要知识、阅读与思考等板块,既有真实的案例,又有扩充知识的阅读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教材由王翠菊(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主编,负责拟订编写大纲,执笔编写模块二、模块三、模块七,并对全书进行修改、总纂。赵军荣(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模块一,赵晓燕(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模块二,刘莉(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编写模块五、模块六。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
前言
模块一 认识财务管理
项目1明确财务管理的内涵
1.1 财务
1.2 财务活动
1.3 财务关系
1.4 财务管理的特点
项目2 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及组织
2.1 财务管理的目标
2.2 财务管理的内容
2.3 财务管理的组织
项目3 把握财务管理环境
3.1 财务管理环境
3.2 法律环境
3.3 经济环境
3.4 金融环境
项目4 树立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4.1 资金时间价值
4.2 计算资金时间价值
4.3 投资风险价值
4.4 计算投资风险价值
模块二 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
项目1 了解财务预算
1.1 财务预算的目的
1.2 财务预算的组织机构
1.3 财务预算的原则和程序
1.4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项目2 编制现金预算
2.1 现金预算的内容
2.2 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
项目3 把握财务控制
3.1 内部控制
3.2 成本中心
3.3 利润中心
3.4 投资中心
3.5 责任预算与报告、责任结算与转账
模块三 管理筹资
项目1了解筹集资金
1.1 筹资的动机
1.2 筹资的分类
1.3 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1.4 筹资的原则
项目2 预测资金需要量
2.1 定性预测法
2.2 定量预测法
项目3 筹集权益资金
3.1 吸收直接投资筹资
3.2 发行普通股筹资
3.3 发行优先股筹资
3.4 留存收益筹资
项目4 筹集负债资金
4.1 银行借款筹资
4.2 发行债券筹资
4.3 商业信用筹资
4.4 融资租赁筹资
项目5 计算资金成本及决策筹资
5.1 计算资金成本
5.2 利用财务杠杆
5.3 决策资本结构
模块四 管理营运资金
项目1 了解营运资金
1.1 影响营运资金水平的因素
1.2 营运资金的特点
1.3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
1.4 营运资金的管理内容
项目2 管理现金
2.1 持有现金的动机
2.2 现金的成本
2.3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2.4 现金的日常管理
项目3 管理应收账款
3.1 应收账款的功能
3.2 应收账款的成本
3.3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3.4 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
3.5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项目4 管理存货
4.1 存货管理的目标及内容
4.2 存货的功能
4.3 存货的成本
4.4 存货的经济批量决策
4.5 存货的ABC分类管理
模块五 管理投资
项目1决策项目投资
1.1 了解项目投资
1.2 估算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
1.3 决策项目投资
项目2 决策证券投资
2.1 了解证券投资
2.2 估算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2.3 债券投资
2.4 股票投资
2.5 证券组合投资
模块六 管理利润分配
项目1了解利润分配
1.1 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
1.2 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
1.3 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项目2 把握股利分配政策
2.1 剩余股利政策
2.2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2.3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2.4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项目3 明确股利支付程序和方式
3.1 股利支付程序
3.2 股利支付方式
模块七 分析财务报表
项目1 了解财务报表分析
1.1 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1.2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1.3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项目2 分析偿债能力
2.1 短期偿债能力
2.2 长期偿债能力
项目3 分析营运能力
3.1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3.2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
3.3 总资产营运能力
项目4 分析盈利能力
4.1 一般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2 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项目5 综合分析财务报表
5.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法
5.2 沃尔比重评分法
附录
附录一 复利终值系数表
附录二 复利现值系数表
附录三 年金终值系数表
附录四 年金现值系数表
参考文献
(1)内部转移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责任结转时所采用的价格标准。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必须考虑全局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包括:
第一,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基价的价格。采用市场价格,一般假定各责任中心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品或劳务有客观的市价可采用。
第二,协商价格。协商价格又称议价,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通过定期共同协商所确定的双方所接受的价格。用协商价格的前提是责任中心转移的产品应有在非竞争性市场买卖的可能性,在这种市场内买卖双方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买卖这种中间产品。如果买卖双方不能自行决定,或当价格协商的双方发生矛盾而又不能自行解决,或双方协商定价不能导致企业最优决策时,企业高一级的管理层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具体价格由各相关责任中心在这一范围内协商议定。当产品或劳务没有适当的市价时,也只能采用议价方式来确定。通过各相关责任中心的讨价还价,形成企业内部模拟“公允市价”,作为计价基础。
第三,双重价格。双重价格就是针对责任中心各方面分别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所指定的价格。如产品的供应方,可按照协商的市场价格计价;对使用方则按供应方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计价。其差额最终进行会计调整。之所以采用双重价格是因为内部转移价格主要是为了对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考核,故各相关责任中心所采用的价格并不需要完全一致,可分别选用对责任中心最有利的价格为计价依据。双重价格有两种形式:一是双重市场价格,就是当某种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上出现几种不同价格时,供应方采用最高市价,使用方采用最低市价;二是双重价格转移,就是供应方按市场价格或议价作为基础,而使用方按供应方的单位变动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
双重价格的好处是既可以较好满足供应方和使用方的不同需要,也能激励双方在经营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成本转移价格。成本转移价格就是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为基础而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由于成本的概念不同,成本转移价格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用途较为广泛的成本转移价格有三种:一是标准成本,即以产品或劳务标准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它适用于成本中心产品或半成品的转移;二是标准成本加成,即按产品或劳务的标准成本加计一定的合理利润作为计价的基础;三是标准变动成本,它是以产成品或劳务的标准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这种方式能够明确揭示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也利于经营决策。
(2)内部结算(转账)
内部结算是指企业各责任中心清偿因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按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债权、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