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权威译注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刘全志译注。精美插图最能融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插图作品,图文并茂,营造最佳阅读体验。权威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个中央级的出版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独家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而中外名著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因为中外名著是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文明传承,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凭借自身教育研究资源,组织了一批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语文教育研究者、特级教师等,根据“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本套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筛选,最终选定了包含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历史读物、科普科幻作品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
本套丛书是专门为广大中小学生倾力打造的经典读物,版本完善,内容准确,体例设置科学实用。丛书中的外国文学名著均为全译本,我们选用了著名翻译家的译本,并编排了大量的由国外绘画大师绘制的精美原版插图,其中大部分插图都是首次在国内图书中呈现。针对中国古典名著、国学类图书,我们邀请了包括蔡义江、张景、马东瑶等在内的众多学者和专家,由他们负责编写和把关,以确保此类图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丛书通过“导读”“旁批”“要点评析”“考点精选”等栏目,对名著的精髓部分、重点、难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文学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借鉴写作技巧,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还针对其中思想内涵较深的作品,组织原书的著译者和相关学者、专家编写了权威、专业的点评,通过对作品重点篇章、重要段落、内容要点、精彩语句的批注和评析,实现了对作品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解读,使读者能够轻松领悟名著精髓,充分理解名著内涵,真正读懂名著、读活名著。
我们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其阅读品位。希望广大中小学生把本套丛书当成良师益友,与名著同行,在阅读中成长。
李观政
2014年6月于北京
学而第一
本篇是《论语》的首篇,《论语》的篇名是后人所起,一般摘自于每一篇第一章的两三个字。《学而》共16章,所记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有学习、孝道、修身等,而这些又是儒家所主张的修业进道的基础或根本途径,所以朱熹说:“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相当于“先生”。在《论语》中的“子曰”均专指孔子说。#说:同“悦”,愉快、高兴。$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里指同学。%愠(yùn):生气,埋怨。&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贵族,后来指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要时常练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解读】
这一章为《论语》之首,因此很受历代学者的重视。南朝梁代学者皇侃说此章“言人必须学也”,南宋学者朱熹也认为此章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在这里,孔子主要谈论学习,涉及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于及时温习和与人切磋,学习的目的不是到人前炫耀,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子:有若,字子有,孔子的学生。#弟(tì):同“悌”,敬爱兄长。$鲜(xiǎn):少。%与:同“欤”,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冒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确立了,正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德的根本啊!”
【解读】
这一章是有若的名言,他认为孝悌是仁德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在家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那么在外也不会犯上作乱。在这里,有若强调的是孝悌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各种优良品德的根本点。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伪善、假装和善。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脸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解读】
这一章重在批评花言巧语的人,认为这样的人虽然善于言辞,但言行不一,如此便丧失了道德。此章言语简洁精练,却让人深思:表面和善、内心险恶的人又有多少仁义道德呢?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曾子: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三:泛指多次。省(xǐng):反省。三省:多次反省。信:真诚,诚实守信。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解读】
这一章主要讲提高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即要时刻反省自己,这种反省要从多方面着手,比如为别人办事、与别人交往、自己的学习状况等。这样不断地反省自己,时刻检查自己的言行,日积月累,便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道:同“导”,治理。#时:农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要谨慎认真地办事,又要诚实守信,节约费用,爱护士人,使百姓不误农时。”
【解读】
这一章重在说明执政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要以人为本,即处理政事首先要谨慎认真,信守承诺;紧接着要节约用度,爱护士人;而在派使百姓的时候,更要注意不违农时。如此治理,才能算施政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