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深接地气的书。作家从中年人的视角谈论读书与写作,以回忆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创作历程、相识的人事地理、各类生灵。通篇诗意盎然、妙趣横生,对年轻读者及写作者来说,将大有裨益。中年的人生阅历和读写经验的积累,使其对作品内容的要求更加严苛:或者是真实的记载,或者是绝妙的虚构,二者直指艺术的核心。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 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最大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王必胜评论: 丝绺相连的心书 张炜的散文随笔,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专题,也有散章,近四百万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涩之作,但斑驳绚丽的文字方阵,构成了一座恢宏壮阔的文学建筑。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突出的亮点—— 知性与识见。张炜的写作,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守护者的写作。他的小说,有深挚的人文情怀,对历史和人生,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激昂华丽的书写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续着他擅长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悟和阐发,从社会世相开掘精神层面的意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这些散文虽是短章,却从思想的高度、现实的角度,进行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知性写作也是思想的写作,是散文中的风骨和精气神,是文学的钙质。在散文中,不论是读史、写人,还是谈艺、记往,张炜都从一个思想者的维度上书写。时下,有些散文流于故事情节的平面铺陈,或者多是些小情小调和夕阳老调,缺少识见与思想的支撑。如是,平庸而软弱是现今散文的一个常见毛病。张炜的知性书写,是一种潜沉而深入的书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惟此,他的散文有了风骨和力量。 情怀与温度。张炜的散文有两个精神着力点:对故乡齐鲁文化的敬重和对大自然的讴歌。故乡故情,吾土吾民,是写作者的精神原乡,是灵魂的栖息地。早年,张炜作品中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 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最大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王必胜评论: 丝绺相连的心书 张炜的散文随笔,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专题,也有散章,近四百万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涩之作,但斑驳绚丽的文字方阵,构成了一座恢宏壮阔的文学建筑。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突出的亮点—— 知性与识见。张炜的写作,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守护者的写作。他的小说,有深挚的人文情怀,对历史和人生,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激昂华丽的书写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续着他擅长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悟和阐发,从社会世相开掘精神层面的意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这些散文虽是短章,却从思想的高度、现实的角度,进行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知性写作也是思想的写作,是散文中的风骨和精气神,是文学的钙质。在散文中,不论是读史、写人,还是谈艺、记往,张炜都从一个思想者的维度上书写。时下,有些散文流于故事情节的平面铺陈,或者多是些小情小调和夕阳老调,缺少识见与思想的支撑。如是,平庸而软弱是现今散文的一个常见毛病。张炜的知性书写,是一种潜沉而深入的书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惟此,他的散文有了风骨和力量。 情怀与温度。张炜的散文有两个精神着力点:对故乡齐鲁文化的敬重和对大自然的讴歌。故乡故情,吾土吾民,是写作者的精神原乡,是灵魂的栖息地。早年,张炜作品中的芦青河,晚近的万松浦,都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域。这些散文体现了他执着的家乡情怀,一个来自底层的知识分子的平民情怀。散文专题《芳心似火》,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对齐鲁文化特别是齐国文化的张扬,以人文立场,描写这块浸润儒文化的土地上众多的物事与风习,其中多有家乡的悠悠情怀与拳拳心绪。这些看似散漫,其实有着一统的精神纽带,那就是对于齐鲁大地风华物象丝丝缕缕的情感。阅读一些篇章,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文精神的特殊秉持,对传统文明根脉的敬畏,对喧嚣尘世中文化缺失的痛心。这些表明作家注重人文情怀的接续。另外,他对大自然有足够的敏感和热爱。他以人类最亲近的关系来描绘万松浦的动物和植物,寄情于那些原生态的自然物事,这也与齐鲁文化的崇奉自然相一致。张炜作品中的自然情怀和人文情操,浸染着作家细腻的情感。一个作家以其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温度来书写,恰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韧性与持守。散文是轻快的写作,多随意而为,但是,能够坚持构筑宏阔的文学长廊,需要作家拥有一颗坚韧的文心。惟有沉静于文学的人,笃定于精神求索的人,才会有如此的创获与丰收。张炜散文创作的启示是,一个人能够坚持四十年的散文历程,不厌其烦地去关心和表达,言说创作及创作之外的事,才有了散文随笔中的宏大建构。他对人文世界、生活现场、自然物事等,有较为深入广泛的涉猎。其中,有创作心得感悟,有人生札记,有对生活中美的褒扬和对丑的鞭笞。张炜的散文题材丰富随意,但在题旨上却有自己的独特考量,体现出他的文学韧性和坚持态度。他多次说及他对文学始终抱着神圣而敬畏的态度。这种韧性和坚持,也是一个精神的守望者、文学有心人崇高的文学情怀。在当下文坛中,张炜的写作不是另类,但至少是一种特别的现象,即不迎合时俗,不迁就流弊,不满足现实的花花草草,他耕耘的是一片生机鲜活的百草园,他栽植的一株葳蕤葱茏的大树。这种情怀和韧性,值得珍视和尊重。 ——王必胜
自序
这是我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旅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我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是的,我仍然为当年人和文学的承诺而激动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岛地区,即那个东部海角。那里曾经有无边的丛林,有大片的松树,离河的入海口不远,又在重要的古港之侧,于是被命名为万松浦。一个人由此地起步远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条船从这里启航,缓缓驶入了风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自序
这是我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旅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我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是的,我仍然为当年人和文学的承诺而激动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岛地区,即那个东部海角。那里曾经有无边的丛林,有大片的松树,离河的入海口不远,又在重要的古港之侧,于是被命名为万松浦。一个人由此地起步远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条船从这里启航,缓缓驶入了风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记得有一次回到故地,一个辛苦劳作的下午,我疲惫不堪地走入了万松浦的丛林。当时正是温煦的春天,飞蝶和小虫在洁白的沙土上舞动蹿跑,四野泛绿,鼻孔里全是青生气息。这时我的目光被什么吸引住——那是正在冒出沙土的一蓬蓬树棵嫩芽,它们呈深紫色向上茂长,四周是迎向春阳的新草与灌木……我一动不动地站定。大野熏蒸之气将我团团笼罩,恍惚间又一次返回了童年。置身此地此情,好像全部人生又在从头开始,兴奋与感激溢满全身。我仿佛接受了冥冥中的昭示,在心里说:你永远也不要离开这里,不要偏移和忘却——这就是那一刻的领悟、感知和记忆。
那是难忘的瞬间感受。也就是类似那个春天下午的一种莫名之力、一种悟想,时不时地在心底泛起,提醒我,并用以抵御生命的苍老、阴郁和颓丧。多少年来,万松浦一直伴我吟哦,伴我长旅——它的意义,它与我、与我一生劳作的关系,若以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而论,那么更多的是“兴”,而不是“比”。它总是明亮着和激励着我的整个劳动。
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编年,更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一部长长的书。它们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发于万松浦的根柢之上。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一辑
传统和现代
心灵的飞翔(外一篇)
临场的真实
精神的去处
校园忆
作家的出场方式
在时髦的边缘
纸与笔的温情
责任,理性和浪漫
文学的兄长
村路今生漫长
矜持与足信
中年的阅读
爱与同情 一辑
传统和现代
心灵的飞翔(外一篇)
临场的真实
精神的去处
校园忆
作家的出场方式
在时髦的边缘
纸与笔的温情
责任,理性和浪漫
文学的兄长
村路今生漫长
矜持与足信
中年的阅读
爱与同情
三次同行小记
文学的自我提醒
从创作到批评
“煮蛋”及其他
地方文化与地方老人
二辑
勤奋和敬畏
济南的泉水、钟楼和山
我与档案馆
奔跑女神的由来
匆促的长旅
最大的诱惑和传奇
在滔滔汇流之中
那个时代的名著
城市与现代疾患
课堂:文学的盛宴
三辑
冬夜笔记
自然与人的意义
万物之间
“葡萄园”和象征
“女性”的历史
她们带领我们
气质和心地
文学不是科学
爱文学的结果
当代文学的伦理内容
五四的艺术传统
网络意味着什么
语言的基础教育
粗鄙化
一个极其狭窄的地带
时代的背景价值
沉默者的言说
令人震惊的表达与批判
西方的负面
诗的膨胀和消失
和时代如此合作
传授与不可传授
背叛是一种时髦
发言方式
基本精神特质
置身于风中
“个人”与“历史”
“启蒙”立场
何谓民间
永远的鲁迅
流浪的知识分子
“现代性”的质疑
人文知识分子
作家的独特性
“朴素”和“劳动”
最重要的
忍住和回眸
“想象力”和思想
复杂难言的“本质”
被忽略的阳光
“历史感”和“现实感”
思想的立足点
感动的一部分
四辑
万松浦纪事
古河道
码头
桑岛
依岛
屺碍论剑
莽林的阴影
雕塑
惶恐
南方
沉默
哭
逗人
泳汶湾
灼热
大东东小东东
雾锁大野
……
五辑
附录散文总目
传统和现代 中国作家兼写散文诗歌小说的传统
在中国,大约明朝清朝之后,许多诗人也可以是小说家和散文家。因为这以后,特别是清代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产生之后,长篇小说就变得比较高雅了,在地位上可以和诗与散文相比了。这些小说的诗性很强,与诗人的志趣情怀相一致,所以诗人也写小说。至于说散文家,基本上历来都是诗人。
我由于不写通俗小说,所以一直努力将诗性贯穿在我的所有创作中。这样,文学的不同品种,对我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已。当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道路。传统文学的主要部分并不是为了娱乐,它不太具有这种功用。至于通俗文学,如言情和武侠小说,在中国的传统中一般不做为文学看待,而是看作“话本”(曲艺类)。在今天,这种看法也大致没变,文学的主要意义和功用并不在于娱乐;而言情和武侠小说基本上仍然属于曲艺的大类,是真正的娱乐品。
在巨变中接受哪些激励
中国自八十年代对外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加大了。就文学而言,拉美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也很大。这对中国作家增加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当然是好事。我是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受惠者。
但是,后来我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被丢弃了许多,这又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出于这种担心,我开始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潜心学习。这对我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明显的好处,有纠正作用。
北方派和南方派/自己属于哪一派
我出生并一直生活在北方,所以我的作品的风格特征大概是属于北方的吧。
一般都认为南方的柔细,北方的粗豪。但是每个个体会有差异。我出生和生活的地方是中国的胶东(在山东半岛的最东边),它在文化上又与一般的北方不太一样,它可能多少有点南方情调吧。但总的来看还是属于北方,只不过与中国的大西北和东北地区不一样罢了。
当代作家的敏感/表达方式
中国的每个时期,各方面的创作,如小说、戏剧、诗、散文等的发展并不平衡。有时候会有某一个品种的兴旺。比如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戏剧,就十分发达。
在当代,中国作家的全部创作中,好像在小说方面更兴旺一点。
而对于某一位作家,他又可能会有自己创作的重点。比如当代中国小说的繁荣,并没有妨碍这里同时也出现一些很优秀的诗人。
中国是一个传统意识很强的国家,在这里,一般认为就文学形式本身而言,也是有高贵低下之分的。在中国古代,文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诗才是最高贵的,散文在其次,其它更次之。
不过,在今天,由于高雅的长篇小说、现代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包容了诗和散文甚至戏剧,所以也就多少缓解和打破了原来的那种格局,当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那种认识。
对现代性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现代性”不应有固定的标准和内容。因为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现代性”。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内部,一部分人会有他们自己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比如,现在的所谓的西方现代思维的组成部分,它的强烈的商业主义,在中国文化中就是原始的,野蛮的,因而也就谈不上是“现代”的。这里有个文化差异问题。
文学的“现代性”讲不清楚。它是指内容还是指形式?还是二者都有?文学中,“现代性”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许多思考研究。
电脑对中国作家会有什么影响
大家好像都在用电脑。电脑仅是一种工具,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可能只是更省力了,写得更快了。
我在写自己特别看重的作品时,尽量不使用电脑。因为我还是怕“影响”,哪怕它只是很微小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