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基本框架
1.2.2 主要内容
1.3 史料来源、历史跨度及研究方法
1.3.1 史料来源
1.3.2 历史跨度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湛江的地理海洋环境
2.1 湛江的地理、地形、气候概况
2.1.1 湛江的地理位置
2.1.2 湛江的地形、地貌
2.1.3 湛江的气候
2.1.4 湛江的区划沿革
2.2 湛江海洋资源
2.2.1 湛江的海洋空间资源
2.2.2 湛江的海洋自然资源
2.3 湛江近岸海洋生态系统
2.3.1 湛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2.3.2 湛江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2.3.3 湛江的海草床生态系统
第3章 古代湛江海洋经济
3.1 古代湛江的港口及海上运输业
3.1.1 徐闻港——两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3.1.2 雷州港——唐宋时期的主要港口
3.1.3 赤坎港——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的历史名港
3.1.4 湛江地区其他港口分布及历史
3.2 古代湛江的海洋渔业
3.2.1 古代湛江传统捕捞业
3.2.2 古代湛江对虾捕捞史
3.2.3 古代湛江生蚝捕捞史
3.2.4 古代湛江海蟹捕捞史
3.2.5 古代湛江鲍鱼捕捞史
3.2.6 古代湛江珍珠养殖业历史
3.2.7 古代湛江传统海洋养殖业
3.3 古代湛江的造船与渔具生产
3.3.1 古代湛江造船业-
3.3.2 湛江渔具历史
3.4 古代湛江制盐业
3.4.1 古代湛江制盐历史
3.4.2 古代湛江制盐法的变革
3.4.3 古代湛江盐场分布
3.5 古代湛江涉海名人和海洋文化
3.5.1 古代湛江涉海名人
3.5.2 古代湛江海洋文化
3.6 古代湛江海洋经济管理与政策
3.6.1 港口管理与政策
3.6.2 古代湛江捕捞业管理与政策
3.6.3 古代湛江盐业管理与政策
第4章 殖民地时代的湛江海洋经济
4.1 湛江的抗法斗争与屈辱的广州湾
4.1.1 法国占领广州湾
4.1.2 日寇占领广州湾,设立自治区
4.1.3 湛江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4.2 殖民地时期湛江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4.2.1 广州湾商会的发展
4.2.2 广州湾航运的发展
4.2.3 广州湾对外贸易的发展
4.2.4 广州湾制盐业的发展
4.2.5 湛江地区渔业的发展
4.2.6 殖民地时代的广州湾走私盛行
4.3 收复殖民地后湛江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4.3.1 收回广州湾,更名为湛江市
4.3.2 开放湛江市,设为西南商埠
4.3.3 国民政府的湛江建港计划
4.4 广州湾的海洋经济管理与政策
4.4.1 殖民地时期,法国政府的管理
4.4.2 殖民地时代,中国政府的管理
4.4.3 收回广州湾后,湛江市政府的管理
第5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湛江海洋经济(1949-1978年)
5.1 1949-1978年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
5.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湛江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
5.1.2 “文革”时期湛江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
5.2 1949-1978年湛江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与政策
5.2.1 1949-1978年全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概况
5.2.2 1949-1978年湛江的海洋行政管理
5.2.3 1949-1978年湛江海洋经济政策的演变
5.3 1949-1978年湛江地区海洋渔业的发展
5.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湛江地区海洋渔业
5.3.2 “文革”时期湛江地区的海洋渔业
5.4 1949-1978年湛江地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5.4.1 湛江地区的港口建设
5.4.2 湛江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5 1949-1978年湛江市海盐业的发展
5.5.1 新中国成立初期湛江地区的海盐业
5.5.2 “文革”时期湛江地区的海盐业
5.6 1949-1978年湛江地区的沿海工业
5.6.1 南海西部石油工业的发展
5.6.2 湛江沿海石油化工机械工业的发展
5.6.3 湛江地区盐化工业的发展
5.7 1949-1978年湛江地区其他海洋事业的发展
5.7.1 湛江地区海岸带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5.7.2 1949-1978年湛江沿海砂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5.7.3 1949-1978年湛江地区的海洋科技与教育事业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湛江海洋经济(1979-2010年)
6.1 改革开放与经济腾飞时期的湛江海洋经济(1979-1984年)
6.1.1 改革开放初期的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6.1.2 改革开放初期湛江海洋渔业的发展
6.1.3 改革开放初期湛江海盐产业的发展
6.1.4 改革开放初期湛江港口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6.1.5 改革开放初期湛江海洋油气业的发展
6.1.6 改革开放初期湛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6.2 曲折前行时期的湛江海洋经济(1984-1992年)
6.2.1 曲折前行时期的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6.2.2 曲折前行时期的湛江海洋渔业的发展
6.2.3 曲折前行时期的湛江海盐产业的发展
6.2.4 曲折前行时期湛江的港口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6.2.5 曲折前行时期湛江的海洋油气业的发展
6.2.6 曲折前行时期湛江的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6.3 迷失与冲击时期的湛江海洋经济(1992-1998年)
6.3.1 迷失与冲击时期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概述
6.3.2 迷失与冲击时期湛江的海洋渔业的发展
6.3.3 迷失与冲击时期湛江的海盐产业的发展
6.3.4 迷失与冲击时期湛江的港口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6.3.5 迷失与冲击时期湛江的海洋油气业的发展
6.3.6 迷失与冲击时期湛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6.4 尝试与创新时期湛江的海洋经济(1998-2003年)
6.4.1 尝试与创新时期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6.4.2 尝试与创新时期湛江海洋渔业的发展
6.4.3 尝试与创新时期湛江海盐产业的发展
6.4.4 尝试与创新时期湛江港口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6.4.5 尝试与创新时期湛江海洋油气业的发展
6.4.6 尝试与创新时期湛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6.5 新征程开启时期的湛江海洋经济(2003-2010年)
6.5.1 新征程开启时期的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6.5.2 新征程开启时期湛江海洋渔业的发展
6.5.3 新征程开启时期湛江海盐产业的发展
6.5.4 新征程开启时期湛江港口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6.5.5 新征程开启时期湛江海洋油气业的发展
6.5.6 新征程开启时期湛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第7章 拥抱蓝色梦想(2011-)
7.1 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湛江海洋经济的定位
7.1.1 中央对湛江市海洋经济的战略定位
7.1.2 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市的海洋经济战略定位
7.2 区域海洋经济中心定位下的湛江海洋经济
7.2.1 湛江海洋经济在区域海洋经济中心的定位
7.2.2 湛江海洋经济在区域海洋经济中心的蓝图
7.3 湛江海洋产业的科学发展
7.3.1 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区域
7.3.2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7.4 湛江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7.4.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7.4.2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7.5 建立健全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海洋管理体制与机制
3.2.2古代湛江对虾捕捞史
湛江沿海,光热充足,海水污染少,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丰富,极适宜对虾生息繁衍,营造了湛江得天独厚的对虾资源和闻名遐迩的对虾品牌。对虾,湛江人俗称大虾,生产历史悠久。
1986年,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吴川市长岐镇黎屋梧山岭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复查和考证,确认五六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黎屋一带鉴江连着南海,遗址出土文物除有丰富的陶器片外,还有大量的砚、螺壳和网坠等,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主要靠下江人海捕捞为生。特别是网坠的发现,证明这一带已从“木石猎渔”,发展为“织网捕鱼”阶段。驾筏网捕作业,可以捕捉到近海洄游的对虾,这大概是湛江最早的对虾生产雏形。按时问推算,至少在商代以前,距今已有5000年。
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湛江古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靠海吃海”,也创造出独特的渔业生产悠久历史,其中对虾捕捞是重要的一章。
据考证,湛江在秦汉时,已广泛用舟楫和多种渔具渔法到沿岸浅海捕捞;到了唐宋,海洋捕捞进一步发展,渔民可到中深海作业,对虾生产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发展。、北宋著名文学家,国史院编修官秦观,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被贬雷州谪居一年多,曾写过一首《雷州风情》②诗,诗日:“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一日三四迁,处处售虾鱼。青裙脚不袜,臭味猿与狙。熟云风土恶,白州生绿珠。”可见当时虾产丰盛,市场充裕。至明朝,专职渔民已很多,作业更齐全,海洋捕捞进入全盛时期,对虾生产也呈现鼎盛景象。湛江现存最早的一部《雷州府志》⑧,为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由欧阳保编纂,共10卷,在“土产篇”已把虾列为特产记载。雷州府管辖徐闻、海康、遂溪三县,是今天湛江的大部分地域,表明湛江在400年前已有虾的名牌文字称谓。到了清代乾隆年问,湛江出现拖风船,由单船作业发展为深海对船拖风生产,成了渔区的主业。伴随渔业的发展,湛江沿海诞生硇洲、乌石、企水、江洪、草潭、外罗、龙头沙、王村港等一大批著名渔港,均成为对虾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尤其是拖虾网、刺网、网门等渔具的广泛应用,对虾产量不断提高。清末民初,对虾已成了湛江最大宗的水产出口商品之一,驰名省港澳,甚至视湛江大虾才是虾的正宗货。
3.2.3古代湛江生蚝捕捞史
湛江濒临大海,沿海礁岩遍布,乱石重叠,浮游生物聚生,有机物质丰盛,是蚝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有海皆有蚝,湛江蚝以广阔的产区而闻名远近;湛江蚝又以味美鲜口,肥大肉滑,细嫩软脆的独特品质而驰名食家。过去,湛江人都喜欢用肥蚝煮汤招待客人,蚝汤鲜美甜口,呈奶白色,有“海中牛奶”之称;汤中余蚝,清淡爽滑,滋阴养颜,又有“海上人参”之誉。客人都以能品尝到湛江肥蚝为快事,故流传有“兴会不可无诗酒,盛筵当须有肥蚝”之说。湛江的蚝,以官渡石门、太平库竹最有名。
湛江产蚝历史悠久,相传西汉元鼎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兵征讨南越作乱,扎营在武乐水(今太平库竹渡)北岸,北人南到,不习水性,不服水土,头晕呕吐,难于应战。士兵采摘岸边附在礁石上的蚝煮吃后,适应环境,不再晕浪,一举平定南疆。以此计算,湛江采蚝已有2000多年历史。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大文豪苏东坡由惠州贬谪海南,途经雷州半岛,曾尝过鲜蚝美味,留下难忘记忆,去信给胞弟苏辙说:“无令朝中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其味。”足见湛江产蚝,历史漫长,品质优良。过去,蚝的生产,靠天然采集。每年的春末夏初,是蚝的生产旺季,海水退潮,妇孺村姑,三五成群,手拿铘头、铁棍,到海中翻石打壳取蚝,俗称“打蚝”;深水的蚝,则是水性好的壮男,驾着竹筏,腰扎网袋,潜到海底礁岩深处采捕,俗称“潜蚝”。
清朝末年,由于捕捞技术的发展,也一度出现了生蚝资源匮乏的状况,但是在清末之前,湛江地区的生蚝还是处于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