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门需要学习者真正去理解的学科,虽然其公式较多,会让人误以为只要记住公式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小学科普文库·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撼动世界(物理)》为了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将物理知识最初被发现时的情景以及前人是如何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做出精彩的再现,看后,你便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并从中获得重要的启发和解题技巧。
《中小学科普文库·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撼动世界(物理)》可用来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中小学科普文库·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撼动世界(物理)》中的每一个故事在巩固学生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 不可不知的物理理论和研究
揭开点石成金的奥秘一原子论的创立
啤酒匠的大贡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发现
穿了马甲也认得你——原子蜕变的发现
小粒子大秘密——原子核的发现
该重视那个黑家伙了——量子论的产生
小小实验击破旧理论——以太说的破产
数学物理齐创新——量子力学的创立
小小职员有高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太阳便是铁的证据——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战乱起,避风美国——原子核裂变的发现
一纸命令致惨祸——原子弹的爆炸
听者有心弄错成真——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第二章 五颜六色的光世界
密封房间里的七彩光——牛顿解释颜色本质
千军不敌一面镜——凹面聚光的妙用
跑得最快的信使——光纤通信解密
法国国旗上奇妙的三色带——光的视觉效果
雨下的路灯被光围住了——晕的产生
五颜六色的小油点——折射的产生
是谁把海水弄成蓝色的——阳光的小把戏
画怎么不一样——电灯光“欺骗”了我们
登山运动员的黑眼镜——紫外线和红外线
荧光一闪见奇迹——X射线的发现
第三章 走进力学的世界
小小铁球吓呆皇帝——大气压强的发现
苹果砸出来的大发现——无处不在的万有引力
有识哈雷名利双收——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布
聪明人也有糊涂时——被第一推动迷惑了
一尊斜塔辨真假——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
想撬动地球的人——杠杆原理的发现
让足球拐弯——流体动力学的创立
第四章 认识电和电磁
与雷公电母共舞——电的本质的发现
一条蛙腿引发的风波——电压的发现
忍气吞声为科学——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实验和方程物理添双翼——电磁理论的创立
如流星般短暂而灿烂——电磁波的发现和使用
看,棉线放光了——电灯的发明
危险!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触电的秘密
第五章 揭示声音的秘密
破钟不响——什么是振动
拿破仑的军队掉进河里了——认识共振
鱼洗里的鱼喷水了——摩擦振动的产生
用杯子演奏优美乐曲——振动与频率
“翁翁”响的空水杯——共鸣的产生
让植物也欣赏音乐——神奇的超声波
声音也怕热——拐弯的声音
像打雷一样的超音速飞行机——认识扰动波
热气球预报海上风暴——认识次声波
第六章 生活中的趣昧物理
保存声音的盒子——磁带录音机原理
汽车后面的尘土好大啊——涡流的形成
自行车在行驶时为什么不跌倒——高速转动的秘密
做个快乐的不倒翁——底面积与重心
不弯腿怎么跳不高-运动定律的特性
伸开双臂走钢丝——平衡原理
怎样上坡最省力——延长斜面
用头发丝一样细的金属丝吊起小汽车——金属晶须的发现
空心的竹子为什么不易折——抗弯能力
金属也会累——“金属疲劳”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六角形螺母
第七章 物理的发明创新之旅
战争产生的快速做饭机器——微波炉的发明
眼睛的好帮手——近视眼镜的发明
现代人的摩擦生火——火柴的发明
厨房的帮手——休斯发明电炉
方便高效的“写手”——沃特曼发明钢笔
具有“金刚不坏之身”的金属——不锈钢的发明
听一听就能治病的“宝物”——勒内克发明的听诊器
饭总也不熟的原因——高压锅的发明
能量体温的小管管——体温表的发明
最先上天飞的魔咒——热气球的发现
第八章 不会被遗忘的物理学家
开辟物理学的新领域——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只是获得专业知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开辟电结构理论的新道路——法拉第
探索真理的海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自学也能成才——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给我一根手指,我能撼动世界——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
《中小学科普文库·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撼动世界(物理)》:
穿了马甲也认得你——原子蜕变的发现卢瑟福于1871年出生在纽西兰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共有12个人,所以他从小就没有获得更多的宠爱,这也为他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他有时和小伙伴上山放牛,有时下海捕鱼。他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向往小村庄以外的世界,喜欢发明创造。
1889年,只有18岁的他报考了纽西兰大学,能否进入大学对卢瑟福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一天,他正在自家园子里挖马铃薯,母亲手里举着一份通知,兴奋地喊道:“孩子,你考上了!”卢瑟福听说自己考上了,还得到了奖学金,高兴地扔下锄头,说:“这应该是我挖的最后一个马铃薯了。”果然,卢瑟福在大学期间就表现出色,他成功试验了第一次电报,还发表了电磁学方面的论文。
老师很欣赏他的才能,举荐他去剑桥大学深造。
刚到大学的卢瑟福带着乡下的土气,同学有些瞧不起他,还给他起了外号。一次,卢瑟福在桌子上发现了一个没见过的检波器,过了几天,他就用检波器检测了半英里外的电波,这使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但卢瑟福并没有沿着电磁波的路继续走下去,他的一个叫汤姆生的老师把他引上了另一条道路上。
自从镭被居里夫人发明并提炼以后,镭的放射性引起科学家的轰动。而汤姆生也正在极力研究阴极射线,并发现了电子。原子内部到底还隐藏着哪些秘密?汤姆生便带领卢瑟福开始了这个课题的探究。第一步就是研究镭放射的射线,通过实验,一束射线有3股,卢瑟福给它们分别取名为仪、β和γ射线。
经过实验,证明β射线和汤姆生证明的电子流非常相似。β射线速度很快,穿透力强,即使是薄铝片也能穿过;α射线和β射线正好相反,速度小,穿透力差;γ射线非正非负,不受磁场影响。
卢瑟福真是厉害,19世纪末的3个问题都被他一个人解决了。汤姆生发现的电子流就是B射线,伦琴的X光就是γ射线,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不过是α、β、γ3个字母罢了。镭之所以会发光发热,是因为它在做功。汤姆生为卢瑟福的成就感到高兴,并鼓励他去独立闯荡。卢瑟福听了老师的话,十分激动,带着感恩之心,远渡大西洋。
到了加拿大以后,卢瑟福认识了一个在化学方面能力很强的助手,叫索迪,正好弥补了卢瑟福化学方面的不足。两个人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卢瑟福发现一种粒子的电量和质量和氦很相似。他叫来索迪一起帮忙,经过反复试验,发现镭放出的射线就是氦。镭经过放射,变成了另外两种不同序数、不同质量的氡和氦。
最后,卢瑟福宣布:放射性既是原子现象也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伴随物。
一种元素转变成另一种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被称为蜕变。当物质的放射性放射到一半时叫“半衰期”,所有物质的半衰期其实不到一秒钟。原子就是这样无法控制自己,不断衰变,释放能量。一个小小的原子竟有如此大的能量。卢瑟福的发现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牛顿发现了宇宙,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1907年10月,卢瑟福又重新回到学校任教,农民出身的他,在工作之余,建了一个小花园。就在他和当年挖土豆一样正忙着花园的农活时,一封邮件到了他手里,原来是瑞典寄来的颁发诺贝尔奖的通知书。
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卢瑟福却颇有些自嘲地笑道:“他们要给我颁发化学奖,我从一个物理学家变成一个化学家了。”科学小链接:欧内斯特·卢瑟福被称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科学家认为他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物质放射性和原子内部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