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金榜名家书系(长篇小说季):飞越天使街》是舒辉波的长篇小说作品,叙事舒缓精致,语言典雅,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带着淡淡忧伤和悲悯的文字,细细地描摹着苦难生活中人性的温暖和光芒,宛若一曲真挚的歌谣,回荡在山川故土的上空,回荡在灵魂之上。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总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现在那些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可他又害怕自己根本不喜欢那些答案。有时候,流星情愿那些问题,一直都没有答案,或者,答案就是当初妈妈告诉他的那个答案。这是一件让人泄气的事情。
《儿童文学金榜名家书系(长篇小说季):飞越天使街》呈现的是阴柔、唯美和温婉的风格,淡淡的伤感的调子,迷离与幻美的色彩,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故事,加上温婉、细腻和清丽的文笔,构成了舒辉波这位青年作家婉约动人的文学世界。
刘绪源少年儿童出版社要集中推出舒辉波的小说,共四本,有长篇也有短篇,作者要我在书前写点什么。这是我很愿意做的工作,因为我已发现作者是近年涌现的儿童文学新人中十分突出的一位,他熟悉儿童,对现实和人生有自己的看法,义不愿重复自己,每次下笔总有新的探索,所以不仅已完成的作品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明日的创作前程将更不可限量。
但我们知道,即使像欧·亨利或莫泊桑这样的短篇名家,他们集子里的作品,也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一个作家只能尽自己努力写自己最感满意的东西,至于好坏,那是事后的评价。
就像一头骆驼在沙漠里艰难前行,要走很长一段路后,才会发现哪些是直路,哪些是弯路。既如此,该如何评价一位作家,又如何评价他一段时间的创作?我用的是孟子的办法:“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也就是,选取其中最好的作品,以把握所达到的水准。创作者的最佳状态是不容易出现的,正如有些名花真正开放也就那么一瞬,但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和准备,所以得万分珍惜才是。那些传世的作家大都写得很多,但证明他们地位的恰恰也是最好的那几篇。《克雷洛夫寓言》中有句名言:“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移用在创作上,倒是很合适。跳高运动也如此,运动员们每跳三次可允许两次碰杆,而我们说某某打破纪录,不就是指的最杰出的那一次吗?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辉波书中的作品参差不齐,恰恰相反,我在抽读这些小说时,几乎每读一篇都有一种惊喜,并常常冈感动而鼻子发酸,深感作者在跋涉巾从不懈怠和取巧,而能在作品中时时留下自己的真生命。我只是说,在这篇短序中,我只能极少量地点到几则作品,看一看他的小说的不同凡响之处。这甚至还谈不上“观其澜”,冈我在短时间内无力对他的创作作全面研究,这只是随机地阅读和评析。“观澜”的工作,就留待有兴趣的小读者自己完成,如何?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幼儿园,午休时分,小男孩和小女孩悄悄起床,一前一后进了厕所,一起坐在小马桶上。从门下面的缝隙可以看到两双小脚,左边一对,右边一对。
他们神情肃穆,面带忧戚,在认真商量什么?商量结婚的事。
这是《小时候的爱情》的开头,冈为女孩一家要移民加拿大了,他们一时没了主意,但说出的都是孩子话,一如契诃夫笔下的万卡。
一旦想出了“结婚”的妙策,他们又开心起来,一下午玩得无忧无虑,完全忘了上午的伤感。这篇小说写了幼儿园的“爱情”,也写了五岁男孩对小表姐的“爱情”,而最感人的,是写一群四年级小学生对一个像“妖精”一样漂亮的年轻女教师从排斥,到被吸引,再到由衷喜欢的过程;最后这女教师出车祸死了,孩子们闻讯如雷轰顶,哭成了一片,以后一年四季,这里树上都会有人挂上花环;到他们读中学的时候,一起骑自行车冲下山岗,铃声“丁零零”响成一片,然后在那棵树前停下,树已经长大了。作者在结尾写道:“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或她过来跟我说,我爱上了谁,我一定会笑着告诉他或她,不要惶恐,不要害怕,心中有爱,是多么美好!”——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开明的家长,这又是多么开明的情致。这也是作者所达到的一种思想和情感的高度。正因为作者要表现的是这样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虽然小说中写到了死,却并不给读者带来死亡的重压和恐惧,反而让人感到了人生的充实和可贵,增添了对人生的爱和留恋。这比现在流行的许多唯恐写得不够强烈的少年小说,实在要高明得多了。
作者的这种思想和情感的高度,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而只能是亲历人生磨难的产物。我所说的留在作品中的“真生命”,也就是指的这种真实而深刻的个人体验。小说《十七岁,花要开》,正可体现这一情致的由来。它写了两个高中生在繁忙的学业中悄悄产生的真情,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但老师开始出面强力干预了,老师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过肯定班里会有类似的事,她别出心裁地让大家用选票揭发,结果选票上写的都是“王菲和窦唯”、“黎明和舒淇”、“周星驰和朱茵”……她以为这都是别班的男女生,等发现自己受了愚弄,不禁恼羞成怒,她当场斥骂起来:“我真替你们感到难过和羞耻,你们懂什么爱,你们配吗……你们86个人中有一个敢为自己的爱情负责,那么你站起来站起来啊……猪狗不如!”这时候,那位女生忍无可忍地站起来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我不知道该对这样的感情负什么样的责,但是我敢为它负责。”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幕!不仅在场的师生,不仅作为当事人的男生(值得注意的是,那位男生就叫“舒辉波”),我们读者的心也被提起来,我们也都屏住了呼吸。这位女生后来不可避免地付出了代价——这是历史的代价,没有这样的代价,就不会有《小时候的爱情》中所传达的那种开明的情致。
将作者的许多作品串起来读,往往能发现类似的思想和情感发展的脉络,看得出作者在大量互补互斥的人生现实中紧张地寻觅生活的真谛。比如《一次别离》,写出了离婚母亲的那种开明、潇洒、快乐,这是一位什么也别想将她打倒的新女性,她拥有对生活、对艺术、对女儿……真挚的爱。
但生活并不如此简单,也并不是谁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在小说《和陌生人共进下午茶》中,作者写了一位酷酷的老师和一位酷酷的女生。老师酷,是因为见得多了,见怪不怪,难以再动情了,他对于目前学校教育那一套,有自己的反感,于是在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的时候,他就不按常规出牌,说话半真半假,甚至可以和“问题女生”一起躲起来抽烟,因为“够哥们”,他反而更能驾驭这些孩子。女生的酷,则是因为对那些教育自己的人的不满、反感、鄙视,尤其是对父母辈的由爱生恨的反抗。这两个怪异的人偶然碰在一起,演绎了一出现代都市的活剧。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竟能以自己巧妙的构思和文笔,把酷的背后的催人泪下之处,一层一层地剥出来,终于让读者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原来,世上所有的酷,可能都是假象!人总有自己的生活记忆,总有“一个关于亲情或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他愧疚,或者,让他心碎……”。这两个人物终于挖出了让他们难以自持的内心秘密——他们各自的对于父亲或母亲的忏悔,那永远也没法弥补的痛悔——它们那么自然地与酷的外表相对应,相转化。正冈其酷,我们更感受到这伤心藏得有多深,对人造成的创痛有多强烈。而这两个人物的故事,都牵涉到了父母离婚的事。
上面的介绍对于所提及的小说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小说本身不知比这丰富多少倍。我只想从这样的对比中揭示作者对于人生所作的探险:他在一步步深人,每一步都是精彩的,而放在一起读,更会得到几何级数的精彩,并引领你自己也去探索谜一样的沉重而美丽的人生。作者在艺术上是高明的,也可说是相当成熟的,但我觉得,他的最为可贵之处,却还是对于人生难言的奥秘的这种诚挚而不懈的探寻。
再简单说几句他的长篇。那部《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实在是非同一般的作品,我以为是一部小小杰作。它写了一个农民工孩子的四个不同的阶段,因为每一阶段的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不妨看作四则写得很结实的短篇。第一则写他与另一农民工的小女孩在城里的传奇遭遇,他那时才五岁;第二则写他回到乡下,在一个和尚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故事表面更传奇,其实却充满现实感;第三则写他到城里看父母,自己卖报挣钱,竟还救了一个决定当众自杀的民工,这似乎更偶然更离奇了,但读下来就会知道,它非常现实,并且因其真实而催人泪下;第四则,是孩子长大,成了高中生,回到城里就读,他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嫌自己父母丢人了,他进入了一个尴尬、痛苦的少年时期,这个看似比前三则平淡得多的故事,读来却更感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华:他能将传奇的故事写得平淡自然,也能将平淡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回肠荡气。这奥妙在哪里?说出来也简单,就在于真——真实而真诚。同样,前面介绍的那些短篇,它们在题材情节上有不少接近的地方,大多写到幽微懵懂的少年情愫或父母的婚姻纠葛,但读来可有一丝雷同?没有。这说来也简单,也在于真——他不是在人为编造故事。雷同大都是人为编造(编造者往往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别致)的结果。
小序已写得够长了,但还有几句话不得不说。作者是经过长期短篇训练的,短篇小说创作锻炼了他的文学功底和熔铸生活的能力。这就像经过话剧表演训练的演员,在影视剧里能走得更远;也像经过严格论文写作训练的学人,更能写出扎实的专著。不过现在的情况有点相反:从未学过话剧表演的美女一上电视就走红,从未写过论文的学术明星偏能一本接一本地出书,没写过一则短篇的作者一上来就写长篇并且还能大卖……这说明什么呢?我想,除了确有个别天才之外,其余的恐怕都合于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夏伯阳》作者)说过的那句话:“写得快,有时不是从山下往上爬,而是从山上往下滚。”是的,现在一夜成名者多的是,但那大都是在往下滚,山下灯红酒绿,充满诱惑,山下自有黄金屋,滚下去好处多多;但如果真要在艺术上或学术上有所建树,那还是得慢慢往上爬。辉波一直在向上努力,这很可贵,我希望他能坚持,长期坚持,并且,我相信他一定会有辉煌的成就。
2014年春节后草成于沪西香花桥畔
舒辉波,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曾在《上海文学》《佛山文艺》《芳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上发表,另创作有多部影视剧剧本和电视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级大奖。现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多万字,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及选集六十多种,出版有幻想小说集《剪刀石头布》,长篇小说《45度的忧伤》《45度的忧伤第二部:离歌》《河底的秘密》《地下河》等。曾获得过《儿童文学》杂志举办的全国作家擂台赛第五届、第八届金奖,“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第二十五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因为
爱,所以离开
离开前的告别
一场大雨来临
在路上
天使街
来到天使街
坏叔叔
天使街不相信眼泪
天使的歌唱
飞越天使街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总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现在那些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可他又害怕自己根本不喜欢那些答案。
有时候,流星情愿那些问题,一直都没有答案,或者,答案就是当初妈妈告诉他的那个答案。
这是一件让人泄气的事情。
妈妈把每一个孩子安顿好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她会最后一次检查一下大家是不是都盖好了被子,周天六和周天七喜欢在睡觉前打闹,有时,他们闹着闹着就睡着了,妈妈最不放心他们,可是,又没有办法把他们分开,他们总喜欢一起睡,其实妈妈不用看,流星已经帮他们把挂在脚指头上的被子拉了上去,他们正睡得香甜。
流星和妈妈一样,喜欢听见弟弟妹妹们陷入深度睡眠的时候发出的鼻息,这个时候,妈妈往往会弓着腰,垂着双手,张大嘴巴打一个呵欠,或者,走到门口的时候,再看一眼大家——这个房间左右各三个架子床,一多半都空着,每个架子床上下两层,各睡两个孩子,一共八个——当妈妈走到门口最后一次回望睡梦中的大家时,流星随同妈妈的目光,看见了天晴、天蓝还有天星……他们都在各自的床铺位躺着、坐着,看着书,或者玩着扑克——就算妈妈“咔哒”一声,关掉灯之后,流星还是能看得见他们,或者说,在流星心里,他们一直都不曾离开过……门被妈妈轻轻地关上了,她到了隔壁房间,隔壁房间住着四位女生,安琪儿就在那里,他不知道,她是睡着了呢,还是闭着眼睛假装睡着了——流星发现安琪儿假装睡着的时候,眼珠子会在眼皮下面滚动——就像一条大鱼在水面下游走,偶尔能够看得见从深长的睫毛下泄露出的光。
安琪儿的眼睛像秋天的水,也像暴风雨过后的天空,她假寐的时候,眼睫毛往往关不住眼睛里的光。
最后,门被关上了,流星听见了妈妈沉重的脚步声,妈妈也去休息了。
流星还想去看天晴、天蓝和天星,仿佛是为了确认,他们是不是真的还在,他在黑暗中睁开了眼睛,他看见了他们的床铺在黑暗中怅然若失地空着——妈妈和他一样,总以为他们三个还会回来,所以,他们的床铺一直好好的,如他们离开的时候一样,但是,他们却再也没有回来过。
流星记得,他们要走的时候,常常在熄灯之后“嘁嘁喳喳”地讲着话,他们有些兴奋地计划着出走的路线和将来的生活。
后来,他们一起不说话了,隔了好久,天蓝说话了。
“流星,你没有睡着,对吧?”流星翻了一个身,什么话也没有说。
“不许跟妈妈讲!”这是天星的声音。
“流星,我告诉你,”天晴叹了一口气,三个哥哥中,他最大,他说,“不是我们舍得离开妈妈——是我们长大了,我们都已经快十三岁了,我们必须离开妈妈!”“我们不能再读书了,”天蓝叹了一口气,三个哥哥中,天蓝最喜欢读书,成绩也最好,经常辅导弟弟妹妹们学习,“如果我们还像蚊蝇吸附着牛背一样,吸吮着妈妈的血——赖在这儿不肯走的话——那,我们太自私了……”三个哥哥一起沉默着,不再说话了,爱读书的天蓝总能说出一两句不一般的话来,让人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就像一颗石块沉人湖中,心悠悠地往最黑暗的地方沉落,呼吸都快窒息。
“带上我吧!”流星喘着粗气,下了很大的决心,抱着被子坐了起来,在他的身旁露出了同铺睡在对面的新月的脚指头,“带上我吧……”“流星,你躺下!”天晴说,“我们离开,是因为我们爱妈妈,你留下来,也是爱妈妈——我们走了,就你最大了,你要帮妈妈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不许任何人欺负他们!”“不许任何人欺负他们!”他伸过手去从颈项开始摸索着往下细数自己的肋骨——数了一半,他放弃了,他希望自己能更强壮一些,黑暗中流星攥紧了比鸡蛋大不了多少的拳头,他决定用这双拳头来保护弟弟妹妹们,也要保护妈妈。因为,他的左腕上戴着姐姐天云留给他的手链,有这个手链在,他就会有智慧、力量和勇气……他这样决定,也这么做了,在哥哥们离开的所有的日子里,直到现在,而现在,他抹了一把滑进暗夜中的眼泪在心里说,现在是我要走的时候了……三个哥哥离开的那阵子,周天六和周天七来到这里不到两个礼拜,弟弟比哥哥晚出生一个小时,一个在周六的二十四点,一个在周七的一点,这对双胞胎比这里的任何人都要幸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而且,他们的爸爸妈妈陪伴了他们那么久——直到爸爸外出打工被埋葬在煤窑里,妈妈丧生在车祸中……也许,在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
但是,妈妈往往会告诉孩子们另外一个答案,一个美好得让人心碎的故事,像没有乌云的月夜一样美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
妈妈是这样的人,她以捡拾被人们抛弃的废品为生,直到她偶尔在废品堆里捡到了第一个孩子并决定把他喂养大开始,她除了捡废品之外,还捡拾那些被抛弃的孩子。
当人们知道她收捡废品,人们会把废品顺带着留给她,后来,人们也顺带着把孩子放在她的家门口。
家?如果这里可以算是她的家的话,那,她的家虽然破落但可真高大,当她的孩子们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城郊废弃的教堂都是她的了。
当流星问妈妈要属于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他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世,他喜欢这个身世,虽然,现在他明白了这个答案也许根本就不正确。
但是,他喜欢并迷恋这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