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本以国际贸易的运行机制为对象,对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发展进行较全面介绍的教材。全书共分三篇十六章。除导论外,第一篇为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介绍了古典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战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新”贸易理论,包括技术差异的贸易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等。第二篇为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在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各种贸易政策措施以后,对一个国家情况下的贸易政策进行完全竞争市场分析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然后对区域的贸易合作和全球性的多边贸易合作进行讨论。第三篇为战后的国际贸易问题,探讨了战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并重点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改革的条件等。
前 言
1 导论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1.2 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理论
1.3 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争论
1.4 本书的结构
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
2 李嘉图模型
2.1 基本假设
2.2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2.3 国际分工与贸易均衡
2.4 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
2.5 贸易得益
2.6 多产品情况
2.7 多国家情况 前 言
1 导论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1.2 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理论
1.3 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争论
1.4 本书的结构
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
2 李嘉图模型
2.1 基本假设
2.2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2.3 国际分工与贸易均衡
2.4 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
2.5 贸易得益
2.6 多产品情况
2.7 多国家情况
2.8 对李嘉图模型的检验
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1 基本假设
3.2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3.3 斯多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3.4 国际分工与贸易均衡
3.5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3.6 贸易得益
3.7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8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扩展
3.9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
4 特定要素模型
4.1 基本假设
4.2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4.3 国际分工和贸易均衡
4.4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4.5 举例说明
5 技术差异模型
5.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技术差异
5.2 对技术变动的调整
5.3 模仿差距贸易理论
5.4 产品周期贸易理论
5.5 递增的规模报酬
6 产业内贸易模型
6.1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和衡量
6.2 范尔威模型
6.3 克鲁格曼模型
6.4 兰卡斯特模型
6.5 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
6.6 相互倾销模型
6.7 产业内贸易模型的一般特点
第2篇 国际贸易政策
7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7.1 进口关税措施
7.2 非关税壁垒
7.3 出口鼓励和出口管制措施
8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
8.1 关税的衡量
8.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8.3 关税与配额的比较
8.4 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
8.5 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8.6 梅茨勒之谜
8.7 最优关税率与贸易报复
8.8 勒纳对称原理
9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
9.1 垄断与市场结构
9.2 战略贸易政策
9.3 国内市场不完善情况下的贸易政策
9.4 市场不完善的几个具体问题
10 国际贸易的区域合作
10.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形式和理论
10.2 欧洲联盟
10.3 其他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11 国际贸易的多边协调
11.1 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1.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边谈判
11.3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第3篇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2 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
12.1 战后国际货物贸易概述
12.2 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
12.3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12.4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地位
13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13.1 服务贸易的定义和分类
13.2 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13.3 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14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14.1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
14.2 技术贸易与经济发展
14.3 技术贸易的动机和条件
14.4 技术贸易的特点和方式
15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
15.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与世界贸易体系
15.2 普遍优惠制
15.3 国际商品价格问题
15.4 国际商品协定
16 贸易改革与经济发展
16.1 贸易改革、贸易发展与经济发展
16.2 贸易改革的条件
16.3 中国的贸易改革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个原因是为较小的国家提供一种保障,确保大国在国家经济疲软时和国内产业要求保护时,不能通过对它们提供关税来影响市场,或者出于外交原因给某些国家特别优惠的待遇。最惠国原则有助于实施GATT的规则,因为一个国家如果背弃其以前在最惠国待遇中做出的承诺,它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它要增加贸易壁垒,就必须将改变的规定适用于所有WTO成员,那么这些成员就都能够要求赔偿。
国民待遇原则在GATT中的适用也是无条件的(虽然在GATS中不适用),其作用是保证市场准入承诺(贸易自由化)不被国内税收和类似措施抵消。通过要求外国产品的待遇不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的待遇,某一成员要阻止外国产品与本国同类产品竞争是非常困难的。它的作用是使外国供应商和本国消费者更了解他们在其中运作的管理环境,从而方便生产的组织和计划等等。国民待遇原则常常在GATT的争端解决案件中被引用。它是一项范围很广泛的规则。无论一国是否做出了某项特定的关税承诺,该义务都是适用的,它涉及税收和非税收政策:所有的政策适用于外国产品和本国同类产品时应当是非歧视的。至于一项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出口商的利益无关紧要,在这里重要的是有无歧视。
(2)互惠原则。
互惠性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然而它却是GATT谈判的基石之一。互惠性要求一个国家在得到另一个国家的减让优惠时也要提供“相等”的减让优惠作为回报。互惠性的最简单形式就是两国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后,各自的进出口,从而贸易平衡不发生变化。通过要求互惠,各成员可以把搭便车现象减少到最少。在双边谈判中,通过适当选择某些商品的减让来避免搭便车;在一刀切形式的多边谈判中,通过适当选择某些商品不受自由化豁免来避免搭便车。
互惠原则同样适用于一方要求加入组织的谈判进程中。由于新成员可以享有以前达成的市场准人的优惠,原来的成员就会一致要求新成员缴纳入门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