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为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本书作了必要注释。本书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多语种版的出版发行,对全面准确地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出版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谈中国、论世界,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品味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梦想追求,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目 录(注:此目录是外文目录的中文译文,本书是外文版图书)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 年11 月15 日)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 年11 月17 日)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 年1 月5 日)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013 年12 月26 日)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 年11 月29 日)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 年3 月17 日)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013 年4 月28 日)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013 年5 月4 日)
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2013 年5 月)
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2013 年10 月21 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2014 年6 月6 日) 目 录(注:此目录是外文目录的中文译文,本书是外文版图书)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 年11 月15 日)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 年11 月17 日)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 年1 月5 日)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013 年12 月26 日)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 年11 月29 日)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 年3 月17 日)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013 年4 月28 日)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013 年5 月4 日)
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2013 年5 月)
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2013 年10 月21 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2014 年6 月6 日)
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2 年12 月31 日)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 年11 月9 日)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 年11 月12 日)
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2014 年2 月7 日)
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014 年2 月17 日)
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2012 年11 月30 日)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013 年4 月8 日)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2014 年5 月26 日)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2014 年6 月9 日)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2014 年6 月13 日)
五、建设法治中国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 年12 月4 日)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3 年2 月23 日)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2014 年1 月7 日)
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 年8 月19 日)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2013 年9 月26 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 年12 月30 日)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 年2 月24 日)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 年5 月4 日)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 年5 月30 日)
七、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2012 年12 月29 日、30 日)
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2013 年9 月25 日)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2013 年10 月29 日)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013 年11 月24 日)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4 年2 月27 日)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14 年4 月15 日)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2014 年4 月25 日)
八、建设生态文明
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2013 年4 月2 日)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 年5 月24 日)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2013 年7 月18 日)
九、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2012 年11 月16 日)
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012 年12 月8 日、10 日)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2013 年3 月11 日)
十、丰富“ 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2012 年12 月20 日、2013 年3 月18 日、2013 年12 月18 日)
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2013 年4 月8 日、10 月6 日)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2013 年6 月13 日)
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 年2 月18 日)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2014 年5 月7 日)
十一、走和平发展道路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 年1 月28 日)
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2013 年6 月19 日、2014 年5 月19 日)
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2014 年3 月24 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4 年3 月27 日)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2014 年3 月28 日)
十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 年3 月23 日)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3 年6 月7 日)
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2014 年4 月1 日)
十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 年9 月7 日)
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 年10 月3 日)
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2013 年10 月24 日)
十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13 年3 月25 日)
推动中拉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2013 年6 月5 日)
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2014 年6 月5 日)
十五、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携手合作,共同发展(2013 年3 月27 日)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3 年4 月7 日)
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2013 年9 月5 日)
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2013 年9 月13 日)
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2013 年10 月7 日)
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2014 年5 月21 日)
十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2013 年1 月17 日、2 月22 日)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3 年6 月18 日)
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2013 年6 月18 日)
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2014 年3 月9 日)
十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 年1 月22 日)
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3 年4 月19 日)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4 年1 月14 日)
十八、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2013 年2 月28 日)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3 年3 月1 日)
“治大国若烹小鲜”(2013 年3 月19 日)
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2013 年6 月28 日)
附 录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