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两个部分:“时代影象”和“精神守望”,二者指向不同。“时代影象”的主题是时代,是新中国人集体意识中精神状态的自然呈现:万般无奈中,也有朝向希望的曙光。“精神守望”的主题是个人,是个人独立意志的自我呈现,在最困难的境遇中,一个人的世界可以撑起一个时代,由此成为民族脊梁。作者一共选取了当代13位作家或导演的经典文学和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诠释,如中国代表作家余华的《活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生死疲劳》、近年来热卖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得到观众好评的姜文的影片《让子弹飞》、持续排在书籍畅销榜的姜戎的《狼图腾》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接续了历史责任以及探讨了文学艺术可能以怎样的形式表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重返历史现场,挖掘思想之源,此抵抗遗忘,抵抗造假,抵抗遮蔽。《心灵考古:新中国人精神档案》形式上是文学考古,实则暗含潜在的对话者:一是对话当代知识分子,一是对话国家机器的统治者。如果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是在对话当代中国。
李小江,1951年生于江西九江。先后在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大连大学任教。曾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和日本御茶水大学性别研究所特聘教授。主要著有《夏娃的探索》(1987)、《性沟》(1989)、《女性审美意识探微》(1990)、《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2005)、《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修正版,2013)、《对话汪晖:现代中国问题——管窥中国大陆学术风向与镜像(1990—2011)》(2013)等。
前言:在心灵现场为新中国人招魂——发掘“批评/诠释”的史学功能时代影象 1.活着:新中国人精神品质素描——读余华的《活着》(1994) 2.斑鸠声声:新中国人精神生存报告——对话宋钧及其《斑鸠》(2009) 3.刁北年表:新中国人思想档案——读刁斗的《我哥刁北年表》(2008) 4.生死疲劳:“新/旧”人间镜像返照——读莫言的《生死疲劳》(2004) 5.让子弹飞:“革命中国”的后革命寓言——看姜文的影片《让子弹飞》(2010) 6.天高地远:“新一新中国”精神走向——对话“惠芬世界”及其《天高地远》(1991)精神守望 7.宁作我:“种”与“族”的寻踪笔记——对话唐翼明及其《时代与命运》(2013) 8.灵山:寻向“河那边”的孤影游魂——读高行健的《灵山》(1989)及其他 9.落日:徜徉在“广阔天地”的青春挽歌——对话孙立及其《远方的落日》(2012) 10.狼图腾:“永不屈服”的民族复兴梦——对话姜戎及其《狼图腾》(2004) 11.审美幻象:寻找乌托邦之“诗意的境界”——对话王杰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12.招魂:吟唱在“现代之后”的庙堂歌谣——对话鲁枢元及其《陶渊明的幽灵》(2012) 13.文学回忆录:超越“乡愁”的精神高地——读木心《文学回忆录》(1989—1994)及其散文后记
(节选)
生死疲劳:“新/旧”人间镜像返照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2004)
关键词:独立/自主、人民/民间、怀乡/故乡
看过学界评论和读者反馈,我报着准备疲劳的心态进入《生死疲劳》。不期翻过几页,熟悉的气息扑怀而来,仿佛重返田野,进村入户实地考察;艰辛,却自由而欢乐。久违的感觉以如此方式回到案头,很奇特,不禁掩卷追踪:
在言论被严格控制的国度,怎样才能经由文字分享自由?
读农民故事谈论乡村事情,怎么可能体验到这许多快乐?
相当长时期,苦难如野火蔓延,大地像锁链一样沉重,将农人死死束缚在乡村户籍中,少有自由因而少有快乐,怎么这个有关生死的故事可以例外?
故事主人公叫西门闹。“西门”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姓氏,与混世魔王西门庆是否有传承关系?“闹”字携带着喜庆的声音,让人联想到“闹新春”“闹洞房”……以及“闹鬼”“闹革命”……这故事里,很具体,“闹合作社”(1—5—22)。跟随西门闹,自由穿行于人鬼禽兽,时而笑出声来,时而泪水涟涟———就是这样,笑颜浸泡在苦涩的泪水里,不由自已,影影绰绰,总让我想到俄罗斯大地那七个寻找“快乐而自由”的农人:这会是一个相似的民间寓言吗?它的结局是否也会落在“人民”以迎合新生代知识人热衷造势的新民粹主义思潮?
看到最后,闹剧散场,心思却不能结束,想问莫言,这个地道的乡村作家(他21岁离开家乡)、这个声称以农民身份写作的“说书人”:既然挑明“六道轮回”不过是戏台上变换场景的幕布(“我想借助这样的形式使这部小说的结构上有新意”),既然扉页禅语默默对应着老百姓心里“无形但巨大的道德力量”,为什么还要借“生死疲劳”说话?他将自信流畅的民间语言与传统章回小说结合起来,自噱自谑,在悲欣交集[李叔同语]不知疲倦的喧闹中刻意制造下里巴人苦中取乐的欢快气味———注意这里,他说“气味”不说气氛,与文人话语拉开距离,应和着莫言式的语言风格:有体温、有光亮、有色彩、有味道……与人生经
历和生命体验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