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丛书之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定 价:46 元
- 作者:本书课题组 著
- 出版时间:2013/10/1
- ISBN:9787507338799
- 出 版 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16
- 页码:42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者本书课题组)主要梳理勾勒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历程,重点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是怎么提出来的、又怎么在理论和实践上一步步展开并最终基本成形的。反映了30多年来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工程中所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
导言第一章 恢复并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一、团结一致向前看二、社会的稳定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三、稳定压倒一切四、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五、社会稳定的“ 导言第一章 恢复并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一、团结一致向前看二、社会的稳定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三、稳定压倒一切四、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五、社会稳定的“擎天柱”第二章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一、高考制度的恢复二、尊师重教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三章 用经济办法解决就业问题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就业形势二、解决就业问题的新角度、新途径三、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必由之路四、统筹解决人口增长和就业压力增大问题第四章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从恢复按劳分配到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三、坚持分配的社会主义方向四、“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五、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第五章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社会管理的新途径第六章 积极探索跨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一、绘制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创新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初步实现“两基”宏伟目标第七章 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一、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统筹再就业问题二、在国企改革攻坚中全力推进再就业工程三、进一步做好新世纪之初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四、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第八章 努力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第九章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跨世纪13年我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发展过程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几项建设三、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成就第十章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演变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四、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第十一章 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一、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二、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三、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四、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五、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第十二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二、就业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三、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四、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五、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第十三章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二、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三、多项举措弥合收入差距四、把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新契机五、“两个倍增”的提出第十四章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建设从城镇扩大覆盖到农村二、社会保障建设从城镇职工扩大覆盖到城镇居民三、社会保障建设从城镇职工扩大覆盖到农民工四、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第十五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一、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立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公立医院的改革第十六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三、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五、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结语大事记
第一章 恢复并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趋于缓和,时代主题由战争向和平与发展转变。在中国国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刚经历十年内乱的中国百废待兴,面临着政治上拨乱反正、恢复几近崩溃的国民经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缓解一度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等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尽管这一时期并没有‘‘社会建设”的提法,但并不是说当时没有社会建设方面的实践,在理论上没有这方面的探索。如:以平反冤假错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切人点开始调整社会关系;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切人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进行了全新的探索,指出贫穷、平均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探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经验。
这一时期明确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理顺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邓小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