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是周兴嗣(?~521),南朝梁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字思篆。相传,梁武帝萧衍命令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作品里取出一千字,不重复地编为四言韵语就成了今天的本书。《尚书故实》中说:“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一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这段话的意思是,周兴嗣接到梁武帝的命令后,一个晚上就编写好。了,由于劳累头发全都变白。但它这部书被右军孙智永禅师亲自抄写了八百奉;然后散发给别人,使它流传了下来。这故事似乎是编撰出来的,在那个年代一夜就编写出千字文有些难以让人相信,但这至少让我们知道周兴嗣一定有过人的智慧与出众的才华。
本书之所以成为我国早期的重要蒙学教材之一,也是因为它有非同寻常的特点。从形式来看,本书属于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和谐,节奏优美。全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共有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具体说来,本书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本书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顺双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书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也极力描绘首都的壮丽辉煌,“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同时也叙述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一部分也叙述了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最后还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第三部分的主要内涵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本书的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总之,本书言简意赅,所选的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普通人识读,对劭儿来说也易于接受。
我以为,声画的传媒方式固然有其直观、快捷等.长处,但它必定代替不了书面阅读。这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方式:前一种,欣赏者是被动的,被情节和画面牵着走;后一种,阅读者是主动的,与书本之间有着充裕的互动、思考空间。如何有效指导儿童阅读,怎样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收获更多阅读成果——这,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选择真正好的图书,无疑是个关键。 这套“小海豚蒙学经典”丛书,不仅印制精美,而且语言流畅、故事感人,既可亲子共读,也适于孩子们自主阅读欣赏。这套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启蒙图书,洋溢着纯真的关、情操的关、崇高的美,会使人的心灵变得柔软、美丽而温暖,我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家长、教师和孩子的由衷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