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2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化学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滴定分析法、比色分析法、胶体分散系等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下篇为有机化学部分,按官能团分类法划分章节,主要有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和旋光异构、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脂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等,每章从各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入手,着重阐明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全书内容适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并注意与医学类专业的结合和联系。每章后有大量习题,方便复习巩固之用。
本书可作为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短学制本科、专升本、专科的教材。
再版说明
《医用化学》在多年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普遍反映该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章节编排合理、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突出了《医用化学》这门课程的特色。唯一不足之处是书后习题题型稍显单一,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自我检查作用不够。为了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本教材的积极作用,特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
本版教材保持了第一版简明扼要、突出医用化学特色的风格,第一版基本内容、基本结构、专业术语和量的符号、图表格式不变,对章节具体内容做了少量修订或修正。每章章首增加了“内容提要”,章末增加了“本章要求”,便于学生复习时掌握重点。增加了每章后习题题型,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各知识点。
本次修订工作由南方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医学院、白求恩军医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在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各单位编委与第一版教材有所变动。
感谢《医用化学》第一版所有编委的辛勤付出!感谢使用并对本教材的修订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和同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请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及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4月
第一版前言
本教材是在四所军医大学及白求恩军医学院多年医用化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集体编写的。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在强调化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突出医用化学的特点,并注意了与中学化学教材的衔接及医学后续课程的联系。
全书共二十一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胶体分散系、滴定分析及比色分析等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部分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下篇为有机化学部分,按照传统的官能团分类方法划分章节,主要内容有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和旋光异构、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脂类和甾族化合物及糖类化合物;重点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验规则以及各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从各类化合物分子结构入手,着重阐明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全书内容适量,广度、深度适中,并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本书主要单位均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有关化学术语以科学出版社《英汉化学化工词汇》(2000年第四版)为准;化合物的命名依据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年)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化学名词》(1991年)。
在本教材即将出版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第一军医大学的崔铭玉教授和周慈麟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的李鸿勋教授和赵德山教授,第三军医大学的李怀德教授、李文津教授和赵恒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的刘有初教授、许自超教授和骆文博教授。他们对本书的出版给予许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使我们受益匪浅。正是由于他们的热情关心和通力合作,才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疏漏之处,诚请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及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02年4月
上篇
第一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组成量度
一、溶液的组成量度表示法
二、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一、分压定律
二、亨利定律
三、气体吸收系数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本章要求
习题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二、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概念
二、共轭酸碱的强弱
三、酸碱反应
第三节溶液的pH值计算
一、水的离子积
二、溶液的pH值计算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
二、溶度积规则
三、影响微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
本章要求
习题
第三章缓冲溶液
第一节缓冲作用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
二、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第二节缓冲溶液的pH值
一、亨德森-哈塞尔巴赫方程式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第三节缓冲容量
一、缓冲容量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三、缓冲溶液的配制
四、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四、元素的电负性
第二节分子结构
一、化学键的概念
二、杂化轨道理论
第三节分子间作用力
一、范德华力
二、氢键
本章要求
习题
第五章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定义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配合物的配位键理论
一、配位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二、应用举例
第三节配位平衡
一、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螯合物
一、螯合物的概念
二、螯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六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的概念
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节电极电位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位的产生
三、电极电位的测定
四、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第三节电极电位的应用
一、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三、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本章要求
习题
第七章滴定分析法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简介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方法
二、滴定分析法的操作程序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方法
四、有效数字和计算规则
五、滴定分析法的误差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指示剂
二、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八章比色分析法
第一节比色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颜色和光的关系
二、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第二节比色分析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一、目视比色法
二、分光光度法
本章要求
习题
第九章胶体分散系
第一节分散系
一、基本概念
二、分散系的分类
第二节界面现象
一、表面积和比表面积
二、表面能、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三、吸附
四、表面活性物质
第三节溶胶
一、胶体分散系的分类
二、胶体分散系的基本特性
三、溶胶的性质
四、溶胶的稳定和聚沉
第四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性质
第五节凝胶
一、凝胶的形成
二、弹性凝胶与非弹性凝胶
三、凝胶的性质
本章要求
习题
下篇
第十章有机化合物概述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学与医学
三、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
四、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五、共价键参数
六、共价键的断裂和反应类型
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一章链烃
第一节链烃的结构、异构现象和命名
一、链烃的结构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三、链烃的异构现象
四、链烃的命名
第二节链烃的性质
一、链烃的物理性质
二、链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链烃的反应历程
一、反应历程
二、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二章环烃
第一节脂环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环烷烃的结构
三、脂环烃的性质
四、萜类化合物
第二节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
二、苯的同系物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
四、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
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六、苯及其主要同系物
第三节多环芳香烃
一、萘
二、蒽和菲
三、致癌烃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三章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卤代烃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四章醇、酚、醚
第一节醇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物理性质
三、醇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醇
第二节酚
一、酚的分类和命名
二、酚的物理性质
三、酚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酚
第三节醚
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醚的物理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
四、冠醚
第四节硫醇和硫醚
一、硫醇、硫醚的结构和命名
二、硫醇、硫醚的物理性质
三、硫醇的化学性质
四、硫醚的化学性质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五章醛、酮、醌
第一节醛和酮
一、醛和酮的构造和分类
二、醛和酮的命名
三、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五、重要的醛和酮
第二节醌
一、醌的构造和命名
二、醌的化学性质
三、重要的醌类化合物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六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羧酸
一、羧酸的构造和分类
二、羧酸的命名
三、羧酸的物理性质
四、羧酸的化学性质
五、重要的羧酸
第二节羧酸衍生物
一、酰卤、酸酐、羧酸酯的构造和命名
二、酰卤、酸酐、羧酸酯的物理性质
三、酰卤、酸酐、羧酸酯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七章取代羧酸和旋光异构
第一节羟基酸
一、羟基酸的构造、分类及命名
二、羟基酸的物理性质
三、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羟基酸
第二节氧代酸
一、氧代酸的构造及命名
二、氧代酸的化学性质
三、互变异构现象
四、重要的氧代酸
第三节旋光异构现象
一、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二、化合物的旋光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三、旋光异构体的构型
四、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五、旋光异构在医学上的意义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八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胺类
一、胺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二、胺的性质
三、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酰胺
一、酰胺的构造和命名
二、酰胺的性质
三、重要的酰胺及其衍生物
第三节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构造、构型及分类、命名
二、氨基酸的性质
本章要求
习题
第十九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三、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第二节生物碱
一、概述
二、生物碱的分类和命名
三、生物碱的一般提取方法
四、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五、重要的生物碱
本章要求
习题
第二十章脂类化合物
第一节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类脂
一、磷脂
二、糖脂
三、甾族化合物
本章要求
习题
第二十一章糖类化合物
第一节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
二、单糖的性质
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二糖
一、二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二、重要的二糖
第三节多糖
一、多糖的结构
二、重要的多糖
本章要求
习题
附录
附录一有关计量单位
附录二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
附录三常用酸碱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密度(20℃)
附录四常用酸碱的浓度
附录五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
附录六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
附录七各种pH值的缓冲溶液
附录八一些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
附录九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附录十希腊字母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