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金融与中国经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王能联袂推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对于一个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与大国命运紧密相关。 《金融与中国经济》是一部深度透析金融与中国命运关系的重磅之作,本书的两位作者章洛菘和姜浩先生都是在金融证券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律师,在这本书中他们对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互联网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研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对近代世界各国重大转折点与金融的关系研究的同时,作者还对中国完善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和建议,这些建议有利于保障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章洛菘(章晓洪)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要执业领域为证券与资本市场、金融以及公司与并购,一直专注于证券、金融、投资、公司法及经济诉讼等业务。曾成功主办 包括中国中小企业房地产第一股——广宇集团、中国民营企业第一股——阳光照明、中国制造企业澳洲第一股——天外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国三江 化工等80多家公司的资产重组及境内外股票上市工作。 ●曾荣登《亚洲法律事务》杂志(Asia Legal Business)封面人物,被《亚洲法律与实践》杂志(Asia Law & Practice)评为“资本市场·亚洲杰出律师”。至今已 出版《企业并购与重组》、《中国公司成功上市路线图》和《股东派生诉讼研究》等多部著作。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访问学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与公司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法制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 姜浩 ●美国著名律师行安伟国际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在证券、公司收购与兼并领域极富经验,专长于国际交易与融资,曾代表美标、通用汽车、华能、国际电话电报公 章洛菘(章晓洪) 姜浩
推荐序 金融的力量
前 言 大国命运与金融 第一部分 世界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 01 世界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西班牙的破产与英国工业革命 1637年郁金香狂热 约翰·劳的纸币经济学 1837年美国经济恐慌与南北战争 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和联邦储蓄银行的成立 1929年大萧条,美国证监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87年,黑色星期一 02 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毁了大明朝的白银 金本位?银本位?——鸦片向东,金银向西 输在金融上的甲午中日战争 推荐序 金融的力量 第二部分 近期金融危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三部分 他山之石,中美金融市场的比较与启示 第四部分 金融市场与中国命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因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联姻”而产生了巨大变化。2013年,多年来不温不火的互联网金融开始风靡中国金融市场,而拉开这一帷幕的却是一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淘宝支付宝名下的余额宝。余额宝自2013年6月13日上线后,在5个月内就让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挺进1?000亿元规模企业的行列。余额宝的成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他互联网公司及金融机构开始纷纷效仿,如网络巨头腾讯、百度以及金融机构平安银行等。在2013年一年里,互联网思维如同一场当代的文艺复兴,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的金融业态和格局。移动支付、网络信贷、P2P、众筹等新兴互联网概念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模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作为金融新贵,打破了固有的金融格局,转而成为金融业的搅局者。除了早期的P2P贷款服务平台外,垂直搜索、智能理财、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形态也纷纷涌现,并逐渐开始得到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的认可。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开始积极谋变以巩固既有的优势地位。2013年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 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从本质上来讲,金融互联网还属于传统金融的范围,是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网上银行是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化的主要体现,许多之前需要亲自去银行营业厅办理的业务,现在都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完成。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个人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达到了56%,企业网银替代率更是高达65.8%。也就是说,网上银行已经取代了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而这一比例还可能进一步上升。据统计,中国网上银行市场2012年全年交易额达到了995.8万亿元。截至2012年底,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高达5.64亿,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1.7倍以及日本总人口的4.4倍;995.8万亿元则相当于中国2012年51.9万亿元GDP的19.1倍。27显然,互联网市场潜力极大。 金融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工具对传统金融进行的一种改良。但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则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谢平的说法: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而传统金融业是精英化、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 互联网金融背后的逻辑 面对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以及广大民众对互联网金融的高亢热情,很多人不禁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互联网金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长期以来,传统金融体系饱受诟病。互联网金融的火爆是民间资本积累与有效投资渠道之间缺乏矛盾的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财富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积累。民间资本对于投资渠道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却未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投资渠道。近年来,由于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风险,很多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较高,物价又一直呈上涨趋势,可以说民间资本难以避免贬值的命运。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为大量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投资渠道。 中国金融体系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实体经济部门一直对商业银行高高在上的姿态颇有微词。例如,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高达2.65万亿元,净息差2.7%,非利息收入占19.3%。29在2011年中国制造业盈利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据测算,银行业人均净利润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净利润的12倍,而息差贡献为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八成。从盈利结构上看,与外国银行主要依靠中间业务盈利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仍然非常粗放。另外,在现今的金融体系下,金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资金供给方尤其是民间资本很难找到有效的投资产品、投资渠道和资产中配置模式。而互联网金融则给广大民间资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渠道。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火爆正是由民间资本的积累与有效投资渠道缺乏的矛盾催生的。另一方面,大部分资金需求者尤其是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融资方面却处于整个经济中的最底层,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较少,风险较大,要么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要么难以承受银行的高额贷款利息。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为有迫切金融需求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二是互联网金融激发了民众对传统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的强烈不满。与美国自发形成的华尔街金融有所不同,中国金融体系一开始采取的就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长期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心态。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跨跃式发展、服务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由此催生了一些新型企业。这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或发掘金融资源,而不必再完全依靠传统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这种根植于实体部门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往往相对健康,也最具生命力。 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口号之一是使以传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走下神坛,但要同时避免制造新的金融神话。金融业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涉足的,它需要有特定的专业技术、行业积累与监管环境作为支持。迄今为止,在全球金融业发展中,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未能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能替代传统金融的新金融体系。现在,我们只是发掘出了一些新的金融功能实现形式、一些新的金融组织与产品模式而已。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除了互联网金融,美国还有网络金融、在线金融、电子金融等相关称谓。从范畴界定上来说,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业务,而且这种资金融通是以信用作为基础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实际上需要将之与金融的本质相互联系起来。金融最为核心的三个功能是: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和信用转换及增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也必须能够实现金融的这三大功能。 从发展经验上看,美国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先行者。目前,美国已经发掘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支付体系、新型贷款模式以及新型筹资模式。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信息化阶段。在信息化兴起的过程中,传统金融业务建立了信息化体系,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互联网从此成为金融业的一个内嵌式的软件框架。二者的有机融合使得美国甚至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并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信息化和支付体系。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它是基于传统业务和互联网融合的创新性业务探索与实践阶段。区别于第一阶段的电子银行,这个阶段出现了纯粹的、没有任何实体柜台的网上银行。通过互联网发行证券、出售保险以及网上理财等新型业务模式也不断涌现。可见,美国这个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仍然是对传统业务的升级,但是已经逐步呈现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形态。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SFNB)成立于1995年,是全球第一家“单一站点的银行”,其前台业务均在网上进行,后台维护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业务处理速度快、服务质量高、存款利率高和业务范围广,在成立后的2~3年里最高拥有过1260亿美元资产,一跃成为美国第六大银行。同样成立于1995年的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InsWeb,曾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市,保险业务范围涵盖汽车、房屋、医疗、人寿甚至宠物保险。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成了风靡美国的新潮流,并且确有赶超传统金融机构的势头。不过,这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存在着客户粘性、产品开发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随着2000年前后互联网发展低谷的到来,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等纯粹网络经纪商最终也未能超越和取代传统的证券经纪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基金是,全球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基金——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它成立于1999年,由美国著名互联网公司eBay的子公司PayPal创办,是目前中国流行的“余额宝”、“零钱宝”等的鼻祖。PayPal用户账户中的现金余额可以自动投资于PayPal管理的货币基金。在保障流动性的同时,又能使投资者的收益大幅提高。PayPal基金的规模在2007年达到巅峰(10亿美元);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和保本性这两大基石相继垮坍,广大投资者蜂拥赎回。后来,美国实行零利率政策,PayPal货币基金大幅亏本,规模逐步缩小,于2011年7月正式关闭。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以来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主要是非传统信贷业务、支付体系的变迁等。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信用与资金融通业务得到了开创性地发展,2005年美国第一家人人贷(P2P)借贷平台Prosper成立,这是美国互联网信贷业务发展的新起点。2007年,美国最大的网络贷款平台借贷俱乐部(LendingClub)成立。2013年,这两家公司的成交量总计24.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177%。2013年,300万人向众筹平台Kickstarter的项目投入了4.8亿美元,成功筹资项目达1.99万个,相当于每天筹资131.5万美元,每分钟筹资913美元。另一方面,基于智能终端的普及,非传统支付方式迅猛发展,非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业务支付的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比如Facebook的信用支付系统、PayPal的微支付系统电子商品系统、史克威尔公司(Square)的读卡系统以及星巴克(Starbucks)的移动支付程序等。美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威利逊(Verizon)、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跨国移动电话运营商T-Mobile都在利用话费账户积极切入支付领域。 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与启示 制度是最大的区别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以保护个人财产和隐私为出发点,有一套相对健全和完善的体制。其体系内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较好,能大体接纳互联网金融新形式,确保其在美国能够平稳而有序的发展。而中国的体制和监管机构还比较年轻,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基本上还处在空白阶段,所以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不仅在时间上滞后,而且相互之间过于僵硬且不具有配合度。这给中国互联网金融提供了野蛮生长的空间。此外,美国拥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金融产品都有全面、真实的信息披露及风险提示。中国的金融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相对欠缺,很多内部操作都没有对外披露。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其中存在风险,有的甚至还存在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中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基础完全不同 相对自由的市场机制让美国各行各业可以根据市场来调配资源。科技和金融是美国的两大支柱产业,这两个产业在竞争下均衡发展、互相交融,但又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中国的行业发展则很不平衡,特别是金融业,过多依靠政策保护使得行业垄断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当、服务跟不上大众需求、竞争力不高的尴尬局面。中国的科技产业凭借自身优势进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构成冲击是一种必然。当然,透过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也能看出政府通过互联网金融倒逼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意图。 中美互联网金融所处的金融竞争环境不同 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美国金融市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方位产品和服务,各家银行金融机构也都实力雄厚,极具竞争力。由于竞争激烈,美国一直以来都很积极地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所以,美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只能在有限的、传统大金融企业涉及不到的新领域里发展,比如说成熟的信用卡市场就抑制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因此,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和规模都不能和中国相提并论。反观中国金融市场,由于对外政策保护,对内行业垄断,普通老百姓只能被迫接受高收费和低服务质量的双重压榨。中国互联网金融以其独有的普惠、方便、快捷的特点,点燃了民众被压抑多年的对创新金融服务的极大需求,瞬间爆发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规模。 社会保障制度与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由于拥有完善的社保、养老、医疗和教育体制,美国人倾向于做月光族,甚至借债度日。美国民众普遍没有储蓄投资的习惯,而且大部分由政府支持的退休养老和教育投资都由机构操作,这就致使美国资本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体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在美国资本市场中并不是主角。反之,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国人都要为养老、儿女教育、医疗等存钱,因此具有极高的储蓄率和庞大的可投资个人资产。因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在国内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以及更迫切的大众需要。美国华尔街上的金融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互联网金融,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了。或许,只有在中国这个独特的环境和时代里,才能产生这么朝气蓬勃的互联网金融产业。 虽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炒得火热,但是借鉴国外经验方面的相关素材却非常乏善可陈。在美国,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欧美P2P网络借贷企业、在美国日益兴盛的众筹融资以及让人捉摸不透的比特币,还是昙花一现的直销银行、PayPal版余额宝等,都只是金融发展海洋中的朵朵浪花,并未形成浪潮。恐怕对于多数欧美金融从业者或研究者来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还是一头雾水,他们更多的是从中国媒体上看到。事实上,在多数金融发展与竞争相对完善的经济体中,互联网金融模式或许早就是传统金融体系的一种演变,如金融网络化;或者只是多元化金融体系中的一点补充或新意,如P2P网贷等。可以预期的是互联网对金融体系的颠覆性改变,在当今还只是一个梦想。当然,我们不否认互联网金融将来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但其前提是整个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的进一步虚拟化、网络化以及政府及央行地位的普遍削弱。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