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学设置研究生经济社会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探讨文化理论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中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东北大学),用三种方式构建概念化和分析能力基础:(1)对经济社会学的经典文献的典型回顾;(2)集中讨论经济制度中有争议的问题;(3)考察经济社会学研究中部分重要的主题,如现代性、发达与欠发达、非正式性、社会主义等(骆特丹大学)。旨在通过对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组织的,其组织又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的,特别注意产生市场、公司等级、网络和协会的条件以及这些制度安排是如何影响经济的。探讨和研究日新月异的技术变迁、交易成本、制度、社会关系、产权和国家对经济组织的相对影响(哈佛大学);各种市场的功能(如土地市场、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特别是制度在这些市场中的功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
题以及空间在经济中的作用;家庭经济、非正式经济和随机工作(contingentwork)问题;全球化和劳动国际分工背景下的国家之作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和种族与阶层关系之框架内,探讨种族的社会作用和经济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民族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了解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特殊模式(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这些课程将考察经济活动与社会因素、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托雷多大学);从不同角度探讨构建消费文化的理论及其研究主题(伦敦大学),等等。
当今世界上许多高等学校的社会学系都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经济社会学课程。经济社会学课程的开设反映出经济制度不能脱离文化、生态和政治来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学生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掌握更多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探索日渐跨越国界的经济过程。欧美目前所开设的经济社会学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但也有些焦点,其中之一就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行为假说的挑战。所教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公司控制和工业部门的社会组
织等。核心的主题是权力的社会渊源以及生产力与社会变迁。一个共同的主题是社会制度是如何阻碍或者如何便利行动者的功利行为的。许多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者都对经济行为是如何嵌人现存的社会关系之中感兴趣。多数经济社会学课程的阅读文献中都包括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关于福利国家的特征、经济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以及全球市场对国家政策的影响等。主要的观点是国家和经济总是相互缠绕在一起,同时,国家对经济的作用是内生的。而越来越引
起人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是国家、跨国公司和制度以及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考察国家在全球化中是否还能维持其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其作用①。
欧美大学设置研究生经济社会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探讨文化理论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中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东北大学),用三种方式构建概念化和分析能力基础:(1)对经济社会学的经典文献的典型回顾;(2)集中讨论经济制度中有争议的问题;(3)考察经济社会学研究中部分重要的主题,如现代性、发达与欠发达、非正式性、社会主义等(骆特丹大学)。旨在通过对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组织的,其组织又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的,特别注意产生市场、公司等级、网络和协会的条件以及这些制度安排是如何影响经济的。探讨和研究日新月异的技术变迁、交易成本、制度、社会关系、产权和国家对经济组织的相对影响(哈佛大学);各种市场的功能(如土地市场、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特别是制度在这些市场中的功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
题以及空间在经济中的作用;家庭经济、非正式经济和随机工作(contingentwork)问题;全球化和劳动国际分工背景下的国家之作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和种族与阶层关系之框架内,探讨种族的社会作用和经济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民族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了解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特殊模式(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这些课程将考察经济活动与社会因素、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托雷多大学);从不同角度探讨构建消费文化的理论及其研究主题(伦敦大学),等等。
就教学内容而言,一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主要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问题,这部分涉及三个问题:第一,探究作为古老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及其学术渊源与经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考察对经济学传统进行补充和挑战的分析经济行为的社会学方法。第二,探讨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的理论基础,并对新古典模式的核心假设——在外部约束情形下做出选择的理性自我利益行动者提出质疑,同时探讨经济学家和
社会学家是如何做出修正的。第三,探究经济社会学的核心的实质性概念和理论:市场、合同、产权、“网络”、公司和阶层等。第二部分主要用社会学的方法探讨具体的制度和与政策有关的主题,如劳动市场、技能获取、经济竞争、技术变迁、劳动过程和全球化等,试图理解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中制度的功用。首先,从生产的社会组织的角度探究制度的功用,逐步考察公司的组织、部门问题和宗教问题;其次,投人大量精力研究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
场、技能获取和资本市场;最后,考察全球资本主义过程中劳动的组织和政治方面的问题。
……
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一、经济社会学学科名的演变
二、经济社会学定义的不同取向
第二节 经济学思想史上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二、帕累托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三、凡勃伦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四、熊彼特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第三节 社会学思想史上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一、埃米尔·迪尔凯姆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二、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三、马克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第四节 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经济社会学的建立与成熟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
第二章 经济社会:理论、方法与研究
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交叉、独立与发展
一、对“经济社会学”内涵的重新认识
二、研究起点:明确的学科目标与学派归属
三、制度与经济社会学
第二节 经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探讨
一、经济学方法论上哲学思维的整合与突破
二、多元视野中的学科建构
三、避免“泛经济学主义”的两种极端
四、主流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的比较
第三节 专题研究述评
一、政治学的经济社会学
二、效率与社会习俗
三、对支付形式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三章 金融市场的社会学视野
第一节 金融市场研究回顾
一、经济学对金融市场的研究
二、心理学对金融市场的研究
三、社会学对金融市场的研究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参与者
二、集体目标
三、参与策略
第三节 金融市场行为与社会学理论
一、大众行为的社会学视野
二、感染理论
三、价值增加理论
四、时尚,时髦和金融市场
五、收敛理论
六、认知失调理论
七、社会比较理论
八、情景分析与市场行为
小结
第四章 消费
第一节 消费的定义、属性与类型
一、消费的定义
二、消费的属性
三、消费的类型
第二节消费研究的理论流派及其渊源
一、消费的经济学研究
二、消费的营销学研究
三、消费的心理学研究
四、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消费的社会学研究
一、家庭与消费
二、参考群体与消费
三、社会阶层与消费
四、文化与消费
小结
第五章 跨国公司及其组织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二、跨国公司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对跨国公司的经济学研究
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理论
三、国际直接撤资学说
第三节 对跨国公司的社会学研究
一、跨国公司与国家
二、跨国公司与社会责任
三、跨国公司与文化
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未来
一、全球新古典派模型
二、激进主义派模型
三、重商主义派模型
小结
第六章 中小企业及其政策选择
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发展状况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中小企业的经济学研究
一、罗宾逊等人的“规模经济论”
二、经济进化论
三、不完全市场论
四、产业(或行业部门)分工论
五、生产力本位论
第三节 中小企业的社会学研究
一、中小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研究
二、家族式企业研究
第四节 中国的中小企业及其政策选择
一、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史
二、政府政策支持与中小企业
三、中国的中小企业政策及其选择启示
小结
第七章 环境问题与社会学
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下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及环境问题的一般概念
二、社会学认识环境问题的视角
第二节 社会学对环境问题成因的宏观认识
一、经济增长
二、人口增长
三、工业化
四、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三节 社会学对环境经济学理论的评价
一、科斯定理
二、庇古税
第四节 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理论
一、增长极限的疑问
二、社会功能分化
三、社会两难困境
四、环境风险与认知
五、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
六、环境组织与环境意识
第五节 社会学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范式
一、环境问题的宏观理论
二、环境问题的中层理论
小结
第八章 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 关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的经典论述
一、经济学的视野
二、政治学的视野
三、社会学的视野
第二节 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一、市场机制及其存在的缺陷
二、国家与市场的结合
三、西方国家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模式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
第九章 经济与社会分层
第十章 全球化与社会学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十二章 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
附录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生经济社会学教学大纲
附录二: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动将不顾其他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影响,也不顾及制度结构上的影响。与此相反,经济社会学家认为经济行动不但受稀缺资源、偏好和技术的限制,同时还受社会结构和意义结构的限制。经济社会学家在分析经济行动时充分考虑其他行动者和制度因素的影响,根据经济社会学家的观点,其他行动者对市场中的个人行动分别起着促进、延缓和限制作用。例如,交易双方的信用会防止相互的遗弃。又如,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参见周长城《经济社会学》一书中《文化与经济》一章内容)①。
(四)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行动时,主要关心的是经济交换、市场等经济变化的有效变量,而不太关心其他社会变量。准确地说,经济学的假设常常以社会变量为先决条件,例如,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不涉及暴力和欺骗性交易,同时,以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合法性与稳定性为先决条件②。经济社会学发轫于一般社会学之中,并把经济系统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次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中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由此而来,导致了经济社会学的三大研究领域:
1.经济过程的社会学分析;
2.经济与社会的其他制度之关系及其互动分析;
3.发生在构成经济的社会条件的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
(五)分析目的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有着各自的研究目的。经济学家对描述性的研究持批评态度,他们一直责备传统的制度经济学过于重视描述,过于理论化。与此同时,经济学家钟情于预测,坚持强调预测的重要性①。社会学家则对描述十分感兴趣。而描述随解释则是基本的。经济学家常常受到指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实验数据而形成一些抽象的模型;而社会学家受到批评则是因为他们无力预测以及对历史事情的社会学解释过于偏爱①。总而言之,就分析目的而言,经济家注重预测和解释,而很少进行描述;社会学家则注重描述和解释,而很少进行预测。
(六)使用的方法
主流经济学强调预测的分析目的决定了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用数学形式把描绘假设的模型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尽管这种正规的数学建模的优越性十分明显,但经济学家自己却一直抱怨说应该结束这种理论模型①。事实上,经济学家即使使用实证数据,也仅仅使用经济过程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如市场行为、股票交易以及官方所披露的数据等)。虽然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家时而也使用样本调查,但不太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