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刘凤琴等著的《商业银行隐含期权定价的理论方法与蒙特卡罗模拟》以金融资产定价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期权定价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为分析框架,运用随机过程与随机分析、经济计量、多元统计等分析手段,对商业银行隐含期权定价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内容提要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诸多资产负债中都会蕴含着很强的期权特征;因此,基于期权分析视角,研究探讨商业银行隐含期权定价问题则成为目前金融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书以金融资产定价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期权定价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为分析框架,运用随机过程与随机分析、经济计量、多元统计等分析手段,对商业银行隐含期权定价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本书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银行隐含期权定价的理论模型与随机模拟两个方面:针对银行隐含期权的复杂期权特征,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其价格的数值计算模型和模拟实现程序,进一步完善银行隐含期权定价的数值计算方法体系。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解决商业银行中存贷款利率隐含期权价格的确定计算问题,也为银行设置合理存贷利率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以上内容特点,《商业银行隐含期权定价的理论方法与蒙特卡罗模拟》主要适合于从事金融资产定价、商业银行管理等方面研究、学习的学者和金融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为金融行业实际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指导。
《商业银行隐含期权定价的理论方法与蒙特卡罗模拟》刘凤琴等著。
本书涵盖了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围绕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居民户和厂商两大微观主体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不同市场类型中的经济效率,宏观经济学部分则围绕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从国家层面探究了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原理及政策。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利率市场化
1.1.2 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
1.1.3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l.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CIR.Poisson利率模型的存贷款隐含期权定价蒙特卡罗
模拟
1.4.2 CKL.Jump利率假设的银行存贷款隐舍期权定价蒙特卡罗
模拟
1.4.3 银行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的理论方法及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利率市场化
1.1.2 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
1.1.3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l.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CIR.Poisson利率模型的存贷款隐含期权定价蒙特卡罗
模拟
1.4.2 CKL.Jump利率假设的银行存贷款隐舍期权定价蒙特卡罗
模拟
1.4.3 银行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的理论方法及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1.4.4 Shibor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参数估计与蒙特卡罗模拟检验
1.4.5 银行触发性Shibor利率隐舍期权定价的蒙特卡罗方法
1.5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1.5.1 利率变化的跳跃一扩散动态随机模型的建立
1.5.2 引入蒙特卡罗模拟及其改进技术对隐舍期权进行定价
l.5.3 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的双标的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的运用
1.5.4 Shibor利率的CKLS.Jump.SV跳跃一扩散模型的建立
1.5.5 触发性利率隐含期权定价的蒙特卡罗改进技术运用
1.6 本书的撰写工作说明
第2章 衍生证券定价蒙特卡罗模拟的理论基础
2.1 金融衍生证券定价的基本理论假设
2.1.1 无风险套利假设
2.1.2 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的数学表述
2.2 金融衍生证券定价的随机分析基础
2.2.1 金融衍生证券定价分析中的ITO随机过程
2.2.2 ITO随机微分定理
2.3 金融衍生证券定价的蒙特卡罗模拟基本过程
2.3.1 基于Black.Scholes模型假设的期权定价蒙特卡罗模拟
2.3.2 路径依赖期权的蒙特卡罗模拟过程.
2.4 标准维纳过程的构造方法及其对蒙特卡罗模拟效率的影响
2.4.1 标准化构造方法和布朗桥构造方法及其效率分析
2.4.2 主成分构造方法的基本思想过程
2.5 基于鞅性质的标的资产价格路径构造方法
2.5.1 传统资产价格样本路径的非鞅性质分析
2.5.2 基于鞅性质的标的资产价格路径的构造方法研究
2.6 蒙特卡罗模拟的控制变量方差减少技术
2.6.1 控制变量技术的基本思想过程
2.6.2 金融衍生证券定价中主要控制变量
2.6.3 重要性抽样技术的基本思想及应用分析
第3章 基于CIR.Poisson利率模型的存贷款隐含期权定价蒙特卡罗
方法
3.1 问题提出
3.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本章的研究框架
3.2 存贷款利率隐含期权定价的基本理论分析
3.2.1 可提前偿付存贷款的期权特征分析
3.2.2 隐含期权执行边界分析
3.2.3 隐含期权定价原理及方法
3.2.4 隐含期权定价的蒙特卡罗模拟过程
3.3 基准利率的CIR.Jump跳跃一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
3.3.1 利率模型的选择
3.3.2 模型参数的模拟估计方法
3.3.3 模型参数的实证模拟
3.3.4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实证检验
3.4 存贷款利率隐含期权的蒙特卡罗模拟定价
3.4.1 存款中隐含期权的蒙特卡罗模拟定价原理
3.4.2 贷款中隐含期权的蒙特卡罗模拟定价原理
3.4.3 存款中隐含期权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3.4.4 贷款中隐含期权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3.5 存贷款隐含期权蒙特卡罗模拟定价的方差减少技术
3.5.1 时偶变量技术及其实证检验
3.5.2 一般控制变量技术及其实证检验
3.5.3 优化的控制变量技术及其实证检验
3.5.4 效率比较与分析
3.6 结论与展望
3.6.1 研究结论
3.6.2 研究展望
第4章 CLLS.Jump利率假设的银行存贷款隐含期权定价蒙特卡罗
模拟
4.1 问题提出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意义
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4 本章思路、框架与创新之处’
4.2 银行存贷款隐含期权价值特征的重新理解
4.2.1 存贷款隐含期权的存在性及价值边界分析
4.2.2 隐含期权的基本定价方法
4.2.3 LSM方法原理
4.3 利率动态过程的确定及MCMC参数估计过程
4.3.1 利率动态过程的确定
4.3.2 MCMC参数估计的基本过程
4.3.3 存贷款利率动态过程进行参数估计
4.3.4 对利率动态过程度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4.4 基于ISM方法的银行存贷款隐含期权估值
4.4.1 贷款隐含期权定价的实证分析
4.4.2 存款隐含期权定价的实证分析
4.4.3 LSM算法的收敛性和计算效率
4.4.4 银行隐含期权定价的敏感度分析
4.5 研究结论与展望
4.5.1 研究结论
4.5.2 研究展望
第5章 商业银行反向抵押贷款的期权定价模型与蒙特卡罗模拟
5.1 问题提出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意义
5.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的基本理论模型
5.2.1 反向抵押贷款的含义与期权特征
5.2.2 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5.2.3 无赎回权反向抵押贷款的定价模型及其改进
5.2.4 有赎回权反向抵押贷款的期权定价理论模型
5.3 标的变量动态模型的确定及参数估计
5.3.1 标的变量模型的建立
5.3.2 参数估计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5.3.3 标的变量的参数估计过程
5.3.4 实证分析
5.4 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5.4.1 反向抵押贷款隐含期权定价方法的确定
5.4.2 有赎回权反向贷款隐含期权的双标的ISM方法
5.4.3 实证分析
5.4.4 有赎回权反向抵押贷款定价
5.5 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5.5.1 结论分析
5.5.2 研究展望
5.5.3 政策建议
第6章 随机波动率Shibor模型的参数估计与蒙特卡罗模拟检验
6.1问题提出
6.1.1 研究背景
6.1.2 研究意义
6.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Shibor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参数估计的理论基础
6.2.1 Shibor的运行机制
6.2.2 Shibor利率模型的选择建立
6.2.3 利率模型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6.3 Shibor利率模型MCMC估计的基本过程
6.3.1 MCMC方法的基本思想过程
6.3.2 Metropolis.Hastings自适应算法
6.3.3 模型的欧拉离散化过程
6.3.4 模型的先验分布的确定
6.3.5 抽样方法
6.4 参数估计与实证检验
6.4.1 数据的选择
6.4.2 模型的参数结果
6.4.3 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6.5 CKLS.SV Jump模型的实证检验
6.5.1 固定收益部分的价值
6.5.2 期权部分的价值
6.5.3 蒙特卡罗模拟对偶变量技术的应用
6.5.4 该触发性结构化产品的整体价值
6.6 结论与展望
6.6.1 结论分析
6.6.2 研究展望
第7章 商业银行触发性利率债券隐含期权定价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7.1 问题提出
7.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7.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 触发性结构化利率债券的价值构成分析
7.2.1 触发式期权的边界分析
7.2.2 触发性结构化利率债券的价值构成分析与求解方法
7.2.3 蒙特卡罗在触发式结构化利率债券定价中的应用
7.3 利率模型的设定和参数的估计
7.3.1 利率模型的选择
7.3.2 MCMC参数估计方法的基本过程
7.3.3 模型的离散法
7.3.4 利率实际模拟过程
7.4 触发式结构性债券期权价格的实证分析
7.4.1 离散化的实证分析
7.4.2 产品选择
7.4.3 固定收益部分的价值
7.4.4 期权部分的价值
7.5 结论与展望
7.5.1 研究结论
7.5.2 研究扩展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