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共分九章,其中第一章为总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类型、功能及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公共政策系统,重点阐述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工具与公共政策周期;第三章为公共政策问题,重点阐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属性、内容、类型、形成原因、提出主体、分析方法与确认;第四章为公共政策议程,主要阐述与分析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类型、建立的影响因素、建立的阻力及策略;第五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阐述与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特征、影响因素、程序与模型等;第六章为公共政策执行,主要阐述与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特征、过程、手段与模型;第七章为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督,主要阐述与分析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作用、要素、类型、步骤、模式以及公共政策监控的主体、功能与机制;第八章为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主要阐述与分析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原因、作用、功能以及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特点、内容、意义、阻碍及改进措施;第九章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阐述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要素、原则、模型与方法。
莫勇波主编的《公共政策学》适用对象较广泛,既适用于政治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城市社区管理专业、电子政务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等专本科教学,又适用于政治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与MPA教育的教学,还适用于党政机关公务员培训,同时,对公共政策研究者和对公共政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也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与借鉴作用。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类型
四、公共政策的功能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
一、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三、公共政策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共政策系统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主体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
四、公共政策主体的一般构成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一、公共政策客体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客体的属性
三、公共政策客体的原则
四、公共政策客体的类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内涵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环境的关系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第四节 公共政策工具
一、公共政策工具的含,
二、公共政策工具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功能
四、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
五、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第五节 公共政策周期
一、公共政策周期的内涵
二、公共政策周期理论
三、公共政策运行周期的转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政策问题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属性、内容及类型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属性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内容
四、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原因与提出主体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原因
二、公共政策问题提出主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多角度分析法
二、类别分析法
三、原因层次分析法
一、公共政策目标确立
二、公共政策方案设计
三、公共政策方案评估
四、公共政策方案抉择
五、提出最佳政策方案建议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型
一、理性决策模型
二、渐进决策模型
三、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
四、系统决策模型
五、博弈决策模型
第五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一、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本质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
三、我国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缺失与改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概述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相关条件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矫正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一、第一代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一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二、第二代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三、第三代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整合型政策执行模式
第一节 公共政策调整概述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概念界定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三、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第二节 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与特点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缺失与改进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措施
三、中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缺失与改进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创新
一、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
二、公共政策创新的特点
三、公共政策创新的困境分析
四、公共政策创新的对策选择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