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地球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地球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书不仅对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读本。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目录
总序(路甬祥陈宜瑜)/i
前言/v
摘要/ix
Abstract/xxvii
第一章大气科学/001
第一节战略地位/001
第二节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002
一、基本定义与内涵/002
二、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003
第三节发展现状/005
一、天气学和大气动力学/005
二、大气物理学/007
三、大气化学/008
四、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变化/009
第四节学科发展布局/011
一、战略目标/011
二、战略布局/011
三、学科发展布局、交叉学科重点发展方向/013
第五节未来5~10年的优先发展领域与交叉研究领域/013
一、优先领域发展目标/013
二、优先领域重点方向/014
三、重大交叉研究领域/019
第六节国际合作与交流/020
一、亚洲季风/020
二、台风/021
三、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021
第七节保障学科发展的政策措施/022
一、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022
二、加强团队建设/022
三、发展综合观测技术和方法/022
四、鼓励交叉研究/022
参考文献/022
第二章地理学
第一节战略地位/025
一、地理学在科学和知识体系中的地位/025
二、地理学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作用/026
三、地理学对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支撑作用/027
第二节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028
一、地理学的学科特点/028
二、地理学的国际发展态势/029
三、地理学的发展规律/033
第三节我国地理学发展现状/034
一、地理学科研方向的突破/035
二、地理学对社会和科学的贡献/041
三、地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045
第四节学科发展布局/046
一、总体思路/046
二、战略目标/048
三、学科发展/049
第五节未来5~10年的优先发展领域与交叉研究领域/059
一、优先领域与重点方向/059
二、重大交叉研究领域/071
第六节国际合作与竞争/076
一、国际合作交流中的科学立场与国家利益立场/076
二、地理学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领域/077
第七节保障学科发展的政策措施/078
一、政策与社会保障/078
二、投入保障/078
三、教育保障/079
四、组织保障/079
参考文献/080
第三章地质学/084
第一节战略地位/084
第二节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085
一、地质学学科特点/085
二、地质学国际发展动态与趋势/087
第三节发展现状/091
一、我国地质学在国际上的地位/091
二、国内外差距/092
第四节学科发展布局/092
一、指导思想/092
二、布局原则/093
三、发展目标/093
四、分学科发展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094
第五节未来5~10年的优先发展领域与交叉研究领域/100
一、优选原则/100
二、地质学优先发展领域/101
三、地质学交叉研究领域/104
第六节国际合作与交流/108
第七节保障措施/110
参考文献/111
第四章地球物理学/113
第一节战略地位/113
第二节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16
第三节发展现状/120
第四节学科发展布局/132
一、总体发展战略布局/132
二、未来5~15年地球物理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132
三、交叉学科发展布局与发展方向/133
第五节未来5~10年的优先发展领域与交叉研究领域/133
一、先发展领域/133
二、重大交叉研究领域/135
第六节国际合作与交流/136
第七节保障措施/137
参考文献/139
第五章地球化学/140
第一节战略地位/140
第二节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44
一、微量元素地球化学/145
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146
三、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147
四、有机地球化学/148
五、地球化学/149
六、地球化学/149
七、地球化学/150
八、表生地球化学/151
九、生物地球化学/152
十、实验地球化学/153
十一、地球化学/154
十二、化学地球学/155
第三节发展现状/156
一、量元素地球化学/158
二、稳定位素地球化学/163
三、射性位素地球化学/165
四、有地球化学/167
五、地球化学/170
六、地球化学/171
七、地球化学/174
八、表生地球化学/179
九、生物地球化学/182
十、验地球化学/186
十一、地球化学/187
十二、化学地球学/190
第四节学科发展布局/197
一、微量元素地球化学/197
二、稳定位素地球化学/197
三、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198
四、有机地球化学/199
五、地球化学/200
六、地球化学/201
七、地球化学/203
八、表生地球化学/203
九、生物地球化学/204
十、实验地球化学/205
十一、计算地球化学/206
十二、化学地球学/207
第五节未来5~10年的优先发展领域与交叉研究领域/207
一、优先发展领域/207
二、重要交叉领域/211
第六节国际合作与交流/212
第七节保障措施/216
参考文献/217
第六章地球系统科学/235
第一节引言/235
第二节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36
一、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的提出/236
二、地球系统科学的内涵/237
三、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发展动态/240
第三节发展现状和研究特点/243
一、地球系统科学理念不断更新,向着人类可实际利用的方向发展/243
二、观测监测研究网络和科学钻探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平台和手段/244
三、评估、模拟与预测能力的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提供了重要支撑/245
四、全球和区域大型合作计划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245
五、建立地球系统科学组织与教育机构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46
六、我国的研究现状/246
第四节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研究目标和科学意义/247
一、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247
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目标/248
三、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科学意义/249
第五节未来5~10年的优先发展领域与交叉研究领域/250
一、地球系统历史/250
二、生命演化和地球深部过程与地球系统/252
三、生物圈的关键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与地球系统/255
四、我国区域水循环与地球系统/258
五、冰冻圈演变过程、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261
六、大气气溶胶和大气污染物与地球系统/265
七、东亚区域环境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与地球系统/268
八、我国海平面和海陆过渡带变化的动力学及趋势预测/272
九、全球变暧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与温室气体的控制/276
十、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适应与地球管理/278
第六节保障措施和支撑体系/282
一、观测数据获取/282
二、地球科学钻探的系统开展/284
三、代用资料数字化/286
四、数据平台建立/289
五、虚拟地球系统/290
六、人才培养/291
参考文献/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