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在以往大、中专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乡村医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以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为出发点,降低理论深度上的要求,建立实用中医儿科技能体系。体现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面向基层是编写本教材遵循的主要原则,因此,不论在病种的选择方面、疾病的描述、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力求实用,特别是介绍了一些儿科临床简便易行而又确有疗效的外治及针灸、推拿疗法。并注意突出农村常见儿科疾病与时行疾病的诊断及中医预防与治疗措施。疾病的诊断及分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同时,根据临床要求和疾病谱的变化,在以往中专、专科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复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多发病种,并努力体现中医儿科学治疗特色,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处理常见病症的能力,使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广大农村、社区医疗工作的需要。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两个部分,共八章。分别介绍了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常见病证、时行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
总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 总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三、神经心理发育
第四节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二、病理特点
第五节 小儿喂养与保健
一、小儿喂养
二、小儿保健
第六节 中医儿科四诊概要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七节 中医儿科治疗概要
一、小儿治疗用药的特点
二、常用内治法
三、常用药物外治法
四、其他治法
各论
第二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肺炎喘嗽
第四节 哮喘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 鹅口疮
第二节 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厌食
第六节 积滞
第七节 疳证
第八节 腹痛
第四章 心肝系病证
第一节 惊风
第二节 夜啼
第三节 汗证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五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第六节 痫证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遗尿
第三节 五迟、五软
第六章 时行疾病
第一节 麻疹
第二节 风痧
第三节 丹痧
第四节 水痘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第六节 痄腮
第七节 顿咳
第八节 小儿暑温
第九节 疫毒痢
第七章 其他病证
第一节 蛔虫病与蛲虫病
第二节 紫癜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八章 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胎黄
第二节 脐部疾病
第三节 硬肿症
附录
附录一 小儿推拿疗法
附录二 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表
附录三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附录四 小儿液体疗法
附录五 儿科常用方剂
附录六 儿科常用中成药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