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传承——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以道的传承为视角,从颜回之乐与贤、子贡之知与言、子路之志与政、子夏之学与仁四个方面,论述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从而揭示朱熹对《论语》这一经典所反映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及其思考方式。
《道的传承——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作者刘贡南在细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着重对朱熹治经所蕴含的生活经验进行探讨。这种研究更贴近生活,更能彰显宋明儒学的实践性格,更接近中国传统哲学的表达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朱熹研究乃至宋明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刘贡南编著的《道的传承——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研究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一是孔子门人言行及其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二是朱熹对这些思想内容的挖掘及反思。所以,本稿所研究的不是朱熹的诠释思想或诠释理论,而是通过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阐述朱熹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论语》这一经典所反映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及其思考方式,从而揭示这些理解和思考的哲学内涵或普遍意义。
序(陈少明)引论第一章 颜回之乐与贤 一、所乐何事 二、颜乐之言说 三、与他乐之区别 四、颜回之贤第二章 子贡之知与言 一、告往知来 二、天何言哉 三、博济之病 四、“莫我知”之叹第三章 子路之志与政 一、亚于浴沂 二、其言不让 三、勇于义者 四、喟然之叹 五、子路之帚诡第四章 子夏之学与仁 一、先传后倦 二、礼后乎 三、仁在其中结语:道的传承与创新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综述附录后记
序(陈少明)引论第一章 颜回之乐与贤 一、所乐何事 二、颜乐之言说 三、与他乐之区别 四、颜回之贤第二章 子贡之知与言 一、告往知来 二、天何言哉 三、博济之病 四、“莫我知”之叹第三章 子路之志与政 一、亚于浴沂 二、其言不让 三、勇于义者 四、喟然之叹 五、子路之帚诡第四章 子夏之学与仁 一、先传后倦 二、礼后乎 三、仁在其中结语:道的传承与创新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综述附录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