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思维世界》的主旨围绕两个主题展开:
第一,当将朱熹放置于同时代的儒家思想家的大框架中,我们对于朱熹及其思想是否能有新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程朱理学有着过度的关注。如果将这种过于集中的视角转移一下,我们是否能更进一步地欣赏那些与朱熹同时代的思想家?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思想的欣赏,更是对他们在朱熹就各种问题及政策提出的思想主张的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欣赏。
第二,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具有共同关注的一群儒家学者所组成的道学“团体”,是如何发展演变成自成一家的思想学派,乃至南宋末期正式成为政治思想上的正统学说的。尽管大多数近代学者将程朱理学的胜利归功于朱熹的门徒学生,那么其他儒家学者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更重要的是,在朱熹生命的最后20多年里,他自己的言行是怎样影响着道学团体的狭化的。比如说,朱熹对于经典的评价是否将自己推向一个解读经典的权威和道学传统的界定者的位置?
尽管已有相当多的作品认为朱熹思想不同于当时的学术环境,但丫在田浩教授的书中,我们却看到了他将朱熹牢实地置入南宋学术的讨论构架中。我很难详细叙述这个研究途径所带给我们关于朱熹和道学团体思想的了解有多鲜明及具体。田浩教授的确提供了我们一个此领域长久以来所欠缺的独立新观点。
作者的话
献辞
增订版序一
增订版序二
原版序
绪论
第一部 第一时期(1127—1162)
第一章 南宋第一代学人:张九成与胡宏
第二部 第二时期(1163—1181)
第二章 张拭
第三章 朱熹与张拭
第四章 吕祖谦
第五章 朱熹与吕祖谦
第三部 第三时期(1182—1202)
第六章 陈亮
第七章 朱熹与陈亮
第八章 陆九渊
第九章 朱熹与陆九渊
第十章 朱熹的祈祷文与道统观
第四部 第四时期(1202—1279)
第十一章 朱熹门人与其他道学家
结语以及感想
参考文献
第一部 第一时期(1127-1162)
女真人在1127年征服中国北方,导致中原文化的断裂,对宋代儒学的发展是一大灾难。南宋的朝廷在陪都临安(今杭州)致力重振朝纲,以巩固南方、抗拒女真金国政权(1115-1234年)的兼并,但南宋政权惨淡经营之余,不得不忍受耻辱,与金人和谈,因为几乎所有的皇室成员,包括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都沦为金人的阶下囚。女真人公开蔑视汉人的生活方式,要求中原汉人接受女真人的发型和服饰。北宋的沦亡以及中原文化地区的丧失震撼知识分子和朝廷大臣,儒家知识分子为那些没有保持忠贞节操,甚至投靠&"蛮夷&"的士大夫感到特别的羞耻。①这些变化使人对儒家教育的效果提出质疑,同时也加深他们对儒家行为和价值观的忧虑。
很多儒生学者相信复兴文化和道德观可以使他们获得重建国家、驱逐外敌的力量;胡宏说:&"中原无中原之道,然后夷狄入中原也。中原复行中原之道,则夷狄归其地矣。&"②在此背景下,儒家学者之间展开一系列的辩论,探讨怎样的传统才是对&"道&"正确的诠释,以及什么传统能成为儒教社会的价值标准。
南宋成立的头十年中,道学士人还是少数,但是有机会向年轻的高宗皇帝(1127-1162年在位)进言。高宗为求得政治军事的稳定,首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高宗对北宋最后30年控制朝政的改革派怀有敌意,不过,他也意识到即刻改变推行已久的新法并非易事,因此他不进行重大改变,而保留以前新法的政策。不过,高宗依然留恋保守的元祐时代,下令追封加谥司马光、苏轼和程颐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