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中国国家发展合作的影响评估与优化路径研究
本书深入探讨了发展援助的目标与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在改善受援国增长潜力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发展援助,作为国际间的一种经济支持手段,旨在提升受援国的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能力。在实践层面,西方国家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对援助有效性产生怀疑,甚至在实践层面出现了“援助疲软”现象。在理论层面,学术界通常预期发展援助会通过转移发展资金改善受援国福利水平,但是大量研究却发现援助的效果与预期相悖,援助国自身往往最终成为援助的获益者,受援国的福利水平反而受到损害,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转移悖论(Transferparadox)。面对实践和理论层面的困惑,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去研究发展援助为何未能改善受援国的增长前景,从而为改善援助的效果寻找新的着力点。这些研究为读者理解援助有效性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发展援助领域的研究仍然将国家作为对象,未能从全球角度去关注援助本身的发展属性。在研究范式上,已有研究将援助参与方划分为援助国和受援国,双方在援助行为中承担了施动者和受动者的角色,在这种垂直对立的研究框架下援助国的动机和目标变得十分重要。在理论基础上,这种垂直对立的研究范式仍然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背后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国家主义哲学思想,强调国家导致全球公共政策的实施往往容易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在评价标准上,援助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仍然是罗尔斯所提出的差别原则,即通过改善全球境况最差的群体来实现全球分配正义,然而,“差别原则”作为改善国内处境最不利者的准则,难以为全球分配状况提供思考。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