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广泛用于通信、能源、传感、探测等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负介材料赋予了电介质新的内涵。超材料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始于对负介电的探索。本书在介绍负介材料基本概念基础上,从逾渗构型超材料的角度阐述了基于逾渗理论的负介材料构型设计和制备策略。关于负介材料蕴含的丰富物理现象,阐述了等效介质近似等宏观现象和载流子输运等微观机制。针对负介材料催生的新原理电子元器件,介绍了超构电容器、非绕线电感、场效应晶体管等研究的进展。本书对各类介质的其他负物性参数,如负折射率、负泊松比、负热膨胀系数等,也进行了介绍。
任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射频负介材料的发现 1
1.2 等离振荡机制 6
1.3 材料化路线 9
1.4 应用前景 12
参考文献 18
第2章 材料构型设计 22
2.1 逾渗理论 22
2.2 电子输运 25
2.3 物相组成 35
2.4 构效关系 47
参考文献 57
第3章 宏观现象和微观机制 63
3.1 有效介质理论 63
3.2 负介行为的频散特性 67
3.3 电感特性与等效电路 78
3.4 电磁双负特性 87
3.5 载流子性质 102
3.6 负介材料温度特性 116
3.7 Kramers-Kronig关系 121
参考文献 125
第4章 负介材料应用 129
4.1 超构电容器 129
4.2 非绕线式电感 133
4.3 负电容场效应晶体管 143
4.4 超构电路 149
4.5 屏蔽和衰减 154
4.6 天线 166
4.7 热声成像 176
参考文献 185
第5章 其他负物性参数 191
5.1 负折射率 191
5.2 负质量和负模量 198
5.3 负泊松比和负压缩率 207
5.4 负热膨胀系数 215
参考文献 226
索引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