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逻辑,读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书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逻辑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逻辑,有助于读者读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本书通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逻辑的深入分析,深刻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科学回答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人民之问、如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中国共产党谋强大的时代之问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对读者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3.集专业性、学理性、通俗性于一体,实现了学术理论的大众化表达,读者易于阅读和理解
本书用通俗化的语言和严谨的历史叙述,对专业的学术理论知识,进行了大众化的表达,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有助于广大读者全面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逻辑。
序
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逻辑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体现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世界逻辑、理论逻辑和哲学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从世界社会主义500 多年中演进而来的社会主义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同志曾系统深入地回顾总结世界社会主义数百年的历史演进,提出精辟的六阶段论思想,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昭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在过去500 多年中,社会主义历经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且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发展。比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
世界社会主义500 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经过长期努力和接力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二、有着五个得来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它是在改革开放40 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 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 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 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这五个得来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殊为不易,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来极不容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五个得来从党和国家的改革史、国家的建设史、党的革命史、民族的奋斗史、文明的传承史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有些人企图放大党的失误和挫折,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误读中华民族的历史,甚至抹黑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动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所以,习近平同志提醒全党要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五个得来的重要论述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否定,同时也告诉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排除各种干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三、坚定和发展四个自信的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说的自信,就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最有理由自信,是因为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具有独特优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因为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与代表极少数人利益、以资本主导为核心的西方道路有着本质区别。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的领导者,从而有利于监督权力、调控市场、节制资本,既能有效防止历史上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又能有效防止西方政治体制中相互掣肘、内耗低效的现象,有利于避免政府失灵和纠正市场失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眼于解决当今中国如何走向共同富裕、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中国问题,充满着中国国情、中国实际、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等中国元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借鉴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有效避免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有效避免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有效避免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又有宏阔的世界眼光,还有丰富的实践源泉,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体,具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气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势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奏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最强音,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坚持五大文明整体推进的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从事业布局看,党的十二大提出同时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事业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五大文明整体推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有效防止和克服物质上的拜金主义、精神上的虚无主义、政治上的民主游戏、生态上的透支掠夺、民生上的民粹主义等世界各种文明病。这开辟了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又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正道,必将实现人类文明史上新的飞跃,进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标志。
五、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社会主义自然有着重大世界意义。
当今人类面临着应对大规模流行性疾病、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由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秩序既是其中不少问题的诱因,又在加剧这些问题的复杂性。资本主义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无力与无能,人类再次把目光投向社会主义。国外政要纷纷表示,社会主义中国是倡导和推动世界整体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几年来,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推进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给各参与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和践行者,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呼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这四点倡议勾画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清晰蓝图,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重大问题。这是中国人民向世界提交的关于人类未来的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的愿望,为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要全面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逻辑, 就要从它回答历史之问现实之问世界之问理论之问哲学之问入手。
第一章 历史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一、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二、实践维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三、现实维度: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
四、 历史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现实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
一、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逻辑
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维逻辑
四、作为一种学术分析框架的中国道路
第三章 世界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逻辑
一、新时代和大变局
二、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问题
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
四、创立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
五、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四章 理论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一、 深化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学理性问题
二、 以学理方式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
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五、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权
第五章 哲学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逻辑
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成论及其本源意义
三、哲学把握经济的基本方式
四、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范式
结语 阐释四大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