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涵盖了传染病学领域的内容和进展,讲解详尽、精湛、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本书章按病原体分类,节按病种纵向展开按照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预后、治疗、预防。归并同类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感、吸虫病、线虫病。结合近年疾病谱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补充近年新进展、新观点、新成就,结合近年疾病谱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补充近年新进展、新观点、新成就。
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是我国医学本科生教育的干细胞教材,至今已历经9 轮,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现代医学日新月异,教育教学不断深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10 版)的再版修订工作也于2023 年5 月正式启动。
《传染病学》(第10 版)传承上一版教材精髓。一方面,继续强调三个适应:适应我国构建5 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适应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需要,适应我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改革需要;另一方面,继续采用广受学生欢迎的融合教材的编写手法,将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一体化设计,互为补充,共同打造立体化新形态教材,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交叉性,提升教材的可读性。
《传染病学》(第10 版)关注学科进展以及近年来传染病疾病谱变化:调整法定传染病分类;将新发感染病单独成章;增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吸收最新指南内容,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2022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指南(2023 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 年版)》以及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抗真菌药物等;删减近年少见或罕见的疾病,如回归热、朊粒感染、丝虫病等,以突出学习重点。
《传染病学》(第10 版)在编写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及课程思政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
本书由李兰娟院士担任主编,由高志良教授、宁琴教授和李用国教授担任副主编,由阮冰教授和赵艳红老师担任秘书工作。编写人员均为全国知名传染病学专家教授,大家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多年来的临床教学经验总结凝练在字里行间,并经互审定稿。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吕华坤主任医师、刘社兰主任医师仔细核查了每节疾病的预防内容。在此,对各位编者及众多关心支持本书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很多工作,在此也对他们表示感谢!
期望本版融合教材能很快成为适教适学、有长久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教材。如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恳请广大专家、教师和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在加印和再版时予以修正。
李兰娟
2024 年4 月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2
一、 感染的概念/ 2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 2
三、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4
四、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4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5
一、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5
二、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6
三、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6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7
一、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7
二、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8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9
一、 基本特征/ 9
二、 临床特点/ 10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12
一、 临床资料/ 12
二、 流行病学资料/ 12
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12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14
一、 治疗原则/ 14
二、 治疗方法/ 14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16
一、 管理传染源/ 16
二、 切断传播途径/ 16
三、 保护易感人群/ 17
第二章 新发感染病/1 8
一、 基本概念和组成/ 18
二、 流行病学特点/ 21
三、 流行因素/ 22
四、 防治对策/ 24
五、 展望/ 25
第三章 病毒性疾病/2 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26
第二节 肠道病毒感染/ 50
一、 脊髓灰质炎/ 50
二、 柯萨奇病毒感染/ 54
三、 手足口病/ 58
四、 病毒感染性腹泻/ 64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68
一、 流行性感冒/ 68
二、 甲型H1N1 流感/ 73
三、 人感染禽流感/ 74
四、 人感染H7N9 禽流感/ 76
第四节 冠状病毒感染/ 81
一、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81
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86
第五节 麻疹/ 90
第六节 风疹/ 95
第七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99
一、 水痘/ 99
二、 带状疱疹/ 102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103
第九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07
第十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110
第十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13
第十二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119
第十三节 登革热/ 129
第十四节 狂犬病/ 134
第十五节 艾滋病/ 137
第十六节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47
第四章 立克次体病/1 5 1
第一节 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151
一、 流行性斑疹伤寒/ 151
二、 地方性斑疹伤寒/ 154
第二节 恙虫病/ 156
第三节 人无形体病/ 159
第五章 细菌性疾病/1 6 3
第一节 猩红热/ 163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67
第三节 白喉/ 172
第四节 百日咳/ 175
第五节 沙门菌感染/ 177
一、 伤寒/ 177
二、 副伤寒/ 185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185
第七节 细菌感染性腹泻/ 190
第八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196
一、 胃肠型食物中毒/ 196
二、 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200
第九节 霍乱/ 203
第十节 布鲁菌病/ 211
第十一节 炭疽/ 214
第十二节 鼠疫/ 217
第十三节 结核病/ 222
第六章 深部真菌病/2 3 0
第一节 念珠菌病/ 230
第二节 新型隐球菌病/ 234
第三节 曲霉病/ 241
第七章 螺旋体病/2 4 6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246
第二节 梅毒/ 251
第三节 莱姆病/ 256
第八章 原虫病/2 6 1
第一节 阿米巴病/ 261
一、 肠阿米巴病/ 261
二、 阿米巴肝脓肿/ 265
第二节 疟疾/ 269
第三节 黑热病/ 275
第四节 弓形虫病/ 280
第九章 蠕虫病/2 8 4
第一节 吸虫病/ 284
一、 日本血吸虫病/ 284
二、 并殖吸虫病/ 290
三、 华支睾吸虫病/ 295
四、 姜片虫病/ 298
第二节 线虫病/ 300
一、 钩虫病/ 300
二、 蛔虫病/ 303
三、 蛲虫病/ 305
四、 旋毛虫病/ 307
第三节 绦虫病/ 309
第四节 囊尾蚴病/ 312
第五节 棘球蚴病(包虫病)/ 317
一、 囊型棘球蚴病/ 317
二、 泡型棘球蚴病/ 320
第六节 蠕虫蚴移行症/ 321
第十章 其他感染相关问题/3 2 5
第一节 败血症/ 325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331
第三节 医院感染/ 340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345
一、 抗菌药物的定义与范畴/ 345
二、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345
三、 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特点/ 349
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与管理/ 353
第五节 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354
第六节 人工肝脏/ 359
一、 人工肝概念/ 360
二、 人工肝分型/ 360
三、 非生物型人工肝原理和疗法/ 361
四、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适应证/ 362
五、 非生物型人工肝禁忌证/ 363
六、 非生物型人工肝并发症/ 363
七、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疗效和评估/ 363
八、 小结/ 363
附录/3 6 4
附录一 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364
一、 传染病的消毒/ 364
二、 传染病的隔离/ 367
附录二 预防接种/ 370
参考文献/3 7 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 7 5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3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