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全球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弹性力--交叉学科的视角
定 价:128 元
- 作者:张健
- 出版时间:2024/6/1
- ISBN:9787521925357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812
- 页码:239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总结了全球畜牧业
的现状、威胁、问题、挑战
和解决方案。本书有四个目
标。
第一个目标是总结畜牧
业历史、分布和牧业模式,
旨在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多
角度强调畜牧业的重要性。
书中还讨论了世界典型牧区
畜牧业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影
响的实证调查结果。
第二个目标是论证破坏
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
会导致畜牧生态系统退化,
同时建立三维分析框架以评
估全球畜牧业的脆弱性。提
出的三维分析框架有助于全
面了解世界各地牧区人文-
自然耦合系统的变化和影响
。
第三个目标是通过研究
中亚、南亚、东亚、北非、
东非、欧洲阿尔卑斯山和南
美地区的典型案例,确定促
进畜牧业人文-自然稠合系
统发展的成功模式,并从破
坏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
统实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四个目标是确定提升
全球范围内畜牧业弹性力的
策略。我们希望本书提供的
与畜牧业发展相关的数据和
信息以及三维框架能够有助
于深入理解和分析牧业系统
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从而促进畜牧业人文-自
然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进
一步研究。
译序
致谢
原著序
第一章 全球草地畜牧业概述
1.1 引言
1.2 草地畜牧业的定义和形式
1.2.1 草地畜牧业的定义
1.2.2 草地畜牧业的形式
1.3 草地畜牧业的起源和历史
1.4 现代草地畜牧业的分布
1.5 草地畜牧业的特征和结构
1.5.1 草地畜牧业的特征
1.5.2 草地畜牧业的社会结构
1.5.3 牧业社会中的性别分工
1.6 草地畜牧业的重要性(价值)
1.7 草地畜牧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全球草地畜牧业的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脆弱性和弹性力
2.1 引言
2.2 弹性力和脆弱性的定义
2.2.1 弹性力的观点
2.2.2 脆弱性的观点
2.3 认识人文-自然粑合系统的脆弱性和弹性力
2.3.1 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定义和类型
2.3.2 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弹性力
2.3.3 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脆弱性
2.4 评估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脆弱性和弹性力
2.4.1 全球草地高牧业脆弱性和弹性力的基本观点
2.4.2 草地高牧业脆弱性和弹性力的评估体系
2.5 认识全球主要牧区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脆弱性和弹性力
2.5.1 亚洲案例研究
2.5.2 非洲案例研究
2.5.3 欧洲案例研究
2.5.4 南美洲案例研究
2.5.5 北美洲案例研究
2.5.6 大洋洲案例研究
2.5.7 北极案例研究
2.6 全球草地畜牧业的脆弱性和弹性力的原因和影响
2.7 增强全球草地畜牧业的弹性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维持南亚和喜马拉雅地区的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
3.1 喜马拉雅地区草地畜牧业概况
3.2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案例研究:本土知识和地方制度在可持续牧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3.2.1 背景
3.2.2 方法
3.2.3 结论
3.2.4 案例研究的意义
3.3 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案例研究:地方对气候变化和社会变革适应性的重要性
3.3.1 背景
3.3.2 方法
3.3.3 结论
3.3.4 案例研究的意义
3.4 中国青藏高原的案例研究:牧业社会应对草地退化的社会动态
3.4.1 背景
3.4.2 方法
3.4.3 结论
3.4.4 案例研究的意义
3.5 加强喜马拉雅山区草地省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弹性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亚洲内陆草地畜牧业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系统:中国内蒙古以及阿富汗巴达赫尚帕米尔高原的案例
4.1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地畜牧业与牧民的生计多样性
4.1.1 背景
4.1.2 方法
4.1.3 草地畜牧业由游牧向定居的转变
4.1.4 牧民的生计多样性
4.1.5 牧民的可持续资本
4.1.6 牧民思维模式的改变
4.1.7 结论
4.2 阿富汗巴达赫尚帕米尔高原上生态和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4.2.1 背景
4.2.2 多样性的定性研究
4.2.3 方法
4.2.4 生计和粮食安全差异的作用
4.2.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为南美牧场的可持续管理构建新的人文-自然耦合系统
5.1 南美洲畜牧业概述
5.2 乌拉圭潘帕斯平原坎普斯草原管理中的人文-自然耦合系统动态
5.3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牧区管理中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
5.4 巴西亚马孙东部牧区管理中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
5.5 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持续牧场的管理策略
5.5.1 三个案例研究的相似之处
5.5.2 三个案例研究的差异
5.5.3 三维“脆弱性”评估框架
5.5.4 不可逆的阙值和学习适应可能性
5.5.5 南美牧场管理中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思维模式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埃及西北海岸带地中海贝都因人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畜牧管理的适应与恢复
6.1 引言
6.2 西北海岸地区的历史
6.2.1 罗马时期的漫长时光
6.2.2 第二个千年:游牧民族和游牧的贝都因人
6.2.3 20世纪:从土地公有到集体和“私有”
6.2.4 20世纪20~60年代:土地公有到集体土地
6.2.5 20世纪60~90年代:国家地方发展政策实施
6.3 从20世纪90年代起,面对全球变化贝都因人社会的策略
6.3.1 共同经历的干旱事件是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6.3.2 干旱替代方案
6.3.3 旱地农业的发展
6.4 未来的情景
6.4.1 继续当前的趋势
6.4.2 发展灌溉农业
6.4.3 可持续牧场管理
6.5 关于恢复贝都因人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总结
6.5.1 土地问题:长期的主要挑战
6.5.2 部落——贝都因人社会一直以来的支柱
6.5.3 适应过程中贝都因人的高技能水平
6.5.4 牧场的低吸引力
6.5.5 地缘冲突已经改变了环境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东非畜牧业人文-自然構合系统建模
7.1 引言
7.2 人文-自然籼合系统
7.3 东非枘合系统
7.4 建模的目的和方法
7.5 桑布鲁的人与自然耦合系统
7.5.1 肯尼亚桑布鲁
7.5.2 模拟
7.5.3 Savanna生态系统模型
7.5.4 DECUMA
7.5.5 Savanna-DECUMA耦合系统
7.5.6 模型在桑布鲁的应用
7.5.7 情景
7.5.8 结果
7.6 耦合系统建模的优势和挑战
7.7 耦合系统建模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语
著者简介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