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6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参加会议。本书为本次研讨会的发言结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共收录文章59篇,按照研讨会主题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学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五个专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学部主席团的办事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综合协调机构。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贡献 张志强(00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和创新 郝立新(009)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臧峰宇(012)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法 吴向东(023)从问题意识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 赵金刚(0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根基 韩震(033)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 郭建宁(037)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与意义 郑飞(046)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再审视 何中华(053)谈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内涵 赵剑英(062)主体再造: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历史逻辑 曹润青(065)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基于唯物史观的考察 周丹(072)多时态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安德明(094)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学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夯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础 李国强(103)从考古学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施劲松(108)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 杨艳秋(112)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江林昌(116)从创新性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夏春涛(120)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统一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邢广程(124)中华文明突出统一性形成的基础几点初步认识 张顺洪(128)从吐鲁番文书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刘安志(132)中华文明统一性的边疆阐释 罗群(137)从考古看中华文明融合特性的起源 陈胜前(142)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具有一体两面之关系 王震中(145)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及其世界意义 罗文东(152)古代中国尚和传统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性 康震(159)和平性:明朝对外交往的理念与实践 田澍(164)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与区域史研究的范式创新 张侃(168)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重建 李文堂(17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 郗戈(180)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 陈曙光(186)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视域中的第二个结合 王海锋(191)从思想解放的内涵看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杨洪源(197)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陈培永(204)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林建华(210)实现有原则高度的文明实践 沈湘平(2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时代价值 吴潜涛(227)实现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丰子义(229)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解读 谢立中(235)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麻国庆(240)新型现代化国家的特征 张静(247)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袁红英(255)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工业化 李晓华(261)中国式现代化与县域城乡融合 周飞舟(267)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策的发展取向 韩克庆(270)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社会基础 陈光金(27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杨典(283)繁荣居民文化消费提升文化自信 朱迪(288)数字社会研究中的传统社会智慧:从差序格局说起 王天夫(291)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互鉴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钱乘旦(297)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郑炳林(303)以丝路精神引领欧亚文明互鉴 田德文(308)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孙尚武(314)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范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金砖国家文明交流互鉴 汪朝光(318)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加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滕云平(322)反思国际精准传播的实现路径 王维佳(326)谈中华民族文化传播 程曼丽(330)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战略规划与路径抉择 袁征(334)学者的使命与追求:参与国际学术构建,探寻人类共同福祉 陈恒(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