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末“清圣”伯夷、叔齐始,到春秋俨然成为一个盛产圣贤的时代。“和圣”柳下惠、“盗圣”展雄、“情圣”巫臣、“乐圣”师旷、 “宇宙圣人”老子一一亮相;为国保家的杨姓祖先晋国贤臣叔向,保家为国的郑国大改革家子产,“史上最牛钉子户”齐相晏婴,看穿世事的音乐天才、吴姓始祖王子季札,少年天才、飘然成仙的王姓始祖王子晋纷纷登台。战火烽烟、尔虞我诈、诗礼唱和之中.看他们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活。
什么是贤人?贤人就是在保全性命和家族的前提下,还能帮助国家苟延残喘的人。所以,贤人创造办法。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连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里,却能为世界的未来殚精竭虑的人。所以,圣人产生思想。有权力的人用权力说话,没权力的人才用思想说话。这是思想的光荣,也是思想的悲哀。
春秋,是一个盛产圣贤的时代。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圣贤,才有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 什么是圣贤? 先说说圣。繁体字的圣写法为“聖”,《说文解字》:“聖,通也,从 耳。” 再说说贤。繁体字的贤写法为“賢”。《说文解字》:“賢,多才也。 ” 不管古人怎么说,我们自己来看看。 聖:耳为听,口为说,王者,老大也。所以,圣人就是见多识广、善于 教诲的人。 賢:臣,就是辅佐,贝,就是多金。善于帮助君主管理国家,自己又很 发财的人。 基本上,圣人呢,就是知识渊博,却没有政治地位的人;圣人在活着的 时候往往不得志,因此只好著书来寄托自己的郁闷。基本上,圣人是弱势群 体,类似当今常说的农民工一类。所以,别小看农民工,一千年以后说不定 他们中谁是圣人呢。 因此,如果你还没有升官发财,那么写本书,就离圣不远了。要知道, 老子也就写了五千字,那就是圣人了。而知道了孔子的身世之后,农民工的 儿子也会对自己有信心。 贤人呢,就是有才干的当官的人。所以,活着的时候,贤人比圣人要滋 润得多。 贤的社会地位是不错的,为什么呢?因为贤通常都很能干,而且懂得变 通。贤属于上流社会,类似如今常说的金领。他们有钱,受尊重,但是是给 人家打工的。谁听说过哪个国君是贤人? 基本上,如果你升官发财了,那么,多做点好事,那你就是贤人了。 不过在简化字之后,圣贤的定义有些变化了。 圣:上又下土,就是非常土、很过时的意思。 贤:上面是二又,下面是贝,就是非常非常发财的意思,是不是当官的 倒无所谓了。 基本上,这样的解释也是准确的。所以现在说到圣人,基本上就是指书 呆子;说到贤人,譬如社会贤达,那就是指有钱人了。 中国字很神奇,真的很神奇。 春秋为什么出圣贤?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剧变的时代,官场开始变得复杂 残酷,因此如何能够既做好官,又能保护自己,就很重要。所以,贤人就出 现了。而社会剧变引发一些人的思考和分析,那时候没有文字狱,所以思想 很开放,于是就有了圣人。 我们常想,为什么同样一个时代,产生的圣人具有不同的思想?为什么 一个特定时期的圣人的思想,竟然能够在思想上统治此后的几千年历史?为 什么越是落后的国家,就越是出圣人?圣人的思想究竟是落伍的还是超前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多多。 这样的问题,谁敢回答?谁能回答? 笔者才疏学浅,自问不能回答;笔者胆小如鼠,自问也不敢回答。 不过,笔者愿意把圣人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在怎样的时代背景、怎样的 国家背景、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下产生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如何在自己的思 想指引下实施了怎样的作为,把这些交代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来回答以上的 问题。 对于一种思想来说,人们要看的是他说了什么。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 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而我们要介绍的是人,不是思想。所 以,他们说什么并不重要,我们要告诉大家他们做了什么。 也许,这很重要。也许,这能够让大家更真实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而对于他们的思想本身,笔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介绍给大家,因 为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他们的思想中,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已经融入我们的血 液中,实在没有必要去费笔墨。如果有人需要精深的见解,其实也很简单, 我们几千年来有数不清的人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其成果足以从地球到火星, 又何必笔者去画蛇添足。 再说,笔者也不敢以某某学专家自居。 争论? 争论就不必了。用邓公的话说:不争论。 因为这本书就是笔者的看法。对于古人的事迹,确切的就是确切的,争 论也改变不了事实;不确切的就是不确切的,争论也不能使之确切。笔者只 是表达笔者的看法,你反对,可以表达你的看法。 既然圣人的思想产生于百家争鸣,那么,对于圣人的思想,又为什么不 可以百家争鸣呢?如果圣人在天上或者地下有知,我想,即便笔者的写法有 什么些微偏差,圣人们也会一笑而过的。 圣人,必有圣人的气度。 而这,就是笔者敢于不揣冒昧,书写圣人事迹的原因。 在写完这一部之后,笔者对圣贤这样总结: 什么是贤人?贤人就是在保全性命和家族的前提下,还能帮助国家苟延 残喘的人。所以,贤人创造办法。 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连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里,却能为世界的未 来殚精竭虑的人。所以,圣人产生思想。 有权力的人用权力说话,没权力的人才用思想说话。这是思想的光荣, 也是思想的悲哀。
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非著名小说家、非知名剧作家。著有非主流长篇小说《无间盗》、《侠义无道》、《副处长》、《奔向地狱》、《公元5678))等,涉猎官场、武侠、历史、悬疑、科幻等多个领域。 其中,《无问盗》(原名《侠兄盗弟》)入围首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决赛。在中国台湾进行的决赛评选中,被所有评委以“打着武侠反武侠”直接垫底。巨著《侠义无道》至今拒绝出版中。 著有电视剧本《山寨》。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第二○二章 古墓丽影
第二○三章 强盗理论
第二○四章 和圣落墓
第二○五章 情圣出马
第二○六章 叔向遇险记
第二○七章 子产升官记
第二○八章 夹缝中生存
第二○九章 子产面临的抉择
第二一○章 延陵季子
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
第二一二章 子产执政
第二一三章 权术运用
第二一四章 言论自由
第二一五章 政治家的阴谋
第二一六章 叔向的痛苦
第二一七章 史上最牛钉子户
第二一八章 大火并
第二一九章 山东人在湖北
第二二○章 鸟飞狗死
第二二一章 丧家犬恶斗地头蛇
第二二二章 太子晋
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谁?
第二二四章 史上最牛音乐发烧友
第二二五章 知音
第二二六章 中央要乱了
第二二七章 世间本无鬼
第二二八章 正直是正直者的耗子药
第二二九章 流氓律师
第二三○章 激流勇退
第二三一章 无射是个钟
第二三二章 中央战争
第二三三章 二桃杀三士
第二三四章 解读和谐
第二三五章 栽赃、分赃、分赃不均
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
第二三七章 说人坏话孔子挨骂
第二三八章 神医扁鹊
第二三九章 王良和伯乐
第二四○章 中国首富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大哥,你当国君吧。” “那怎么行?老三,爹指定了你啊,还是你当。” “我不当,大哥,你当。” “非让我当,我闪。” “你闪,我也闪。” 商朝(约前1111年)末年,孤竹国(今河北境内)国君的大儿子伯夷和三儿 子叔齐双双放弃君位,出门当犀利哥去了。 老大老三走了,便宜了老二。 兄弟两个一打听,说是西边的周国(今陕西境内)是个尊老爱幼的国家, 于是前往投奔周国。来到周国的时候,恰好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率领着周军 出发讨伐商纣王。 伯夷和叔齐不顾一切,拦住了周武王的战车。 “父亲死了你不埋葬,还要出兵打仗,你不孝啊。以属国‘而攻打商王 ,你这是不仁哪。”伯夷叔齐两兄弟同声斥责周武王。 周武王一看,这哥俩哪个单位的?竟然敢指责我? 周武王不高兴,身边的卫士就要动手杀人了。 “算了算了,不就俩犀利哥吗?赶走他们就行了。”姜太公懒得节外生 枝,于是哥俩被赶到一棵大槐树下凉快去了。 反战精英 两位犀利哥从此四处奔走,宣扬和平,反对战争。 伯夷叔齐,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反战人士。 等到周武王征服了商朝,就到了周朝。 两位犀利哥耻于做周朝人,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用《史记》的话说: 义不食周粟。于是,躲到了首阳山上,采薇而食。薇是什么?野豌豆。虽然 说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农药不含避孕药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剂,可是营养 是不够的。 两个犀利哥吃野豌豆吃得一脸豌豆色,可是矢志不渝。但是,没过几天 ,就这野豌豆也没得吃了。野豌豆采完了?不是。是有人告诉他们:“这野 豌豆啊,也是周朝的了。” 怎么办?兄弟两个没得吃了,什么也没得吃了,因为什么都是周朝的了 。 在饿死之前,兄弟两个编了一首山歌,歌中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 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 徂兮,命之衰矣。” 简单翻译:登上西山采豌豆,以暴易暴不讲理。古来先圣都没了,我们 活着没意义。 最终,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战人士就这样饿死在了首阳山。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伯夷叔齐兄弟俩用他们的生命贡献了两个成语。 首阳山在哪里?争议不断。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都有 首阳山,都说兄弟俩饿死在自己这里。 如今要是山上饿死两个人,都恨不得偷偷扔到邻省去。为什么伯夷和叔 齐饿死了,大家都要争呢?因为伯夷叔齐兄弟不是普通的犀利哥,他们是圣 人。 孔子对伯夷兄弟推崇备至,《论语》中赞颂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伯夷叔齐“不 降其志,不辱其身”。 韩非子也说:“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不过,韩非子认为这哥俩 也是两个最没用的人,因为他们不能用威胁来驱使,也不能用利益来引诱, 所以他们不可能为君主卖命。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历史上,赞誉伯夷叔齐的文章数不胜数,不再罗列。 孟子后来将伯夷叔齐命名为“圣之清者”,简称“清圣”,不是“情圣 ”。从那之后,伯夷就成了儒家的四大圣人之一。 不过,对于伯夷叔齐的感人事迹,司马迁似乎不以为然。 虽然司马迁将伯夷叔齐排在了《史记》列传的第一位,可是话里话外都 是讽刺。不仅讽刺这兄弟两个,顺道还讽刺了孔子;不仅讽刺了孔子,顺道 也讽刺了现实。 在记述了伯夷叔齐的那首山歌之后,司马迁随即写道:“由此观之,怨 耶非耶?”意思就是孔夫子你不是说他们求仁得仁,所以死得无怨无悔吗? 可是他们的山歌里我们听出来怨气了哦。 在《伯夷叔齐列传》的最后,司马迁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 名益彰。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简单理解:伯夷兄弟虽然很贤,可如果不是孔夫子极力吹捧他们,哪有 这么大名气?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你也很贤,没人吹捧你,有个球用? 司马迁在《伯夷叔齐列传》中还发表了一段不著名的感言,必须要拿来 说说。为什么必须要拿来说说?因为这段话太不著名了。 先看原文: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 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 糟 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 肉, 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竞以寿终。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 明 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 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 不可 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简单解释:有人说:“天道很公平,常常照顾善人。”如果伯夷叔齐是 善人的话,怎么就给饿死了?上面那句话不就是放屁?孔子七十多个得意弟 子,颜回是最受赏识的,可是贫困潦倒,早早天折。天道照顾善人,就是这 么照顾的?盗跖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竟然能够善终。这他奶奶的是什么道 理?这些,都是著名的人物了。到了现在,坏人恶人有钱有势,长命百岁; 好人善人遭灾受苦,生不如死,不可胜数。我就奇了怪了,这个狗屁天道, 到底是有道还是无道? 看得出来,司马迁的怨气还挺重。 所以我们说,司马迁也是个愤青。 那么,那个叫盗跖的反面典型是什么来路? 下面,要说的就是这个人。 说起来,这人也是圣人——盗圣。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