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一书由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精心选编,汇集了大陆、港台及海外历史学界关于现代中国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书中的论文均出自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和学者,如余英时、张灏、王汎森、汪晖、章清、罗志田等。
全书共分“时代、公理与进化”、“个人与自我”、“民族、国民与国家”、“自由与民主”、“民间社会与公共领域”、“意识形态与革命”、“思想史研究方法”等七章,选取论文三十二篇。其“进化”、“个人”、“自我”、“国家”、“自由”、“民主”等主题词,着重梳理了影响时代的核心观念,立论严谨,很有冲击力。
汇集思想界二十四位一流学者之力作,聚焦现代中国思想领域核心之观念。 海外:余英时、张灏、林毓生、林同奇 港台:金观涛、刘青峰、王汎森、黄克武、陈弱水、周昌龙、沙培德、沈松侨、陈建华、杨贞德、王远义、杨芳燕 大陆:姜义华、罗志田、高瑞泉、童世骏、许纪霖、汪晖、章清、王中江 现代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以往多从个别精英人物的思想着眼,或从社会思潮的起伏入手,描绘思想史的绚丽风景,如今围绕影响时代的核心观念展开考察,彰显出中国现代思想的另一番景色。使得我们能够透过岁月的尘埃,穿越历史的风云,反思左右我们头脑的重要观念,原来渊源有自。
一、时代、公理与进化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清末民初中国认知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以&"强权&"与&"公理&"的两极性思维为中心
进步与乐观主义
生存斗争学说的中国演绎与兴替——近代中国思想世界核心观念通检之一
现代性的歧路:清末民初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二、个人与自我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群己之间——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两个循环
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
从新民到新人——近代思想中的&"自我&"与&"政治&"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个人主义的诠释
三、民族、国民与国家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
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
国权与民权:晚清的&"国民&"论述
理想与现实:清季民初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联互动
清末的国家观:君权、民权与正当性
道德、正当性与近代国家:五四前后陈独秀的思想转变及其意涵
四、自由与民主
&"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
自由与自治——梁启超政治思想中的转折
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民主观念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民主&"观念——一个以李大钊为主要文本的讨论
五、民间社会与公共领域
从&"群&"到&"社会&"、&"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公共领域变迁的思想史研究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
中国历史上&"公&"的观念及其现代变形——一个类型的与整体的考察
从追求正道到认同国族——明末至清末中国公私观念的重整
六、意识形态与革命
扮演上帝:世纪中国激进思想中人的神化
论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世纪初&"革命&"、&"□&"和&"Revolution&"的翻译过程
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
宇宙革命论:试论章太炎、毛泽东、朱谦之和马克思四人的历史与政治思想
七、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史华慈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初探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
编后记
转型时代的传播媒体,除了报纸杂志之外,还有现代出版事业的出现。它们利用现代的印刷技术与企业组织大量出版与行销书籍,对于当时思想与知识的散布以及文化的变迁也是一大动力。例如中国在20世纪的前半期,有三大书局之称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与世界书局都是在转型时代成立。当时它们广泛散布新知识、新思想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替新式学校印刷各种教科书。
新式学校
大致说来,清朝这一段时期,书院制度比起宋明时代大为衰落。19世纪以后,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以后,书院制度才有复苏的趋势。但是教育制度大规模的改变,是1895年以后的事,首先是戊戌维新运动带来兴办书院与学堂的风气,设立新学科,介绍新思想。1900年以后,继之以教育制度的普遍改革,奠定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②一方面是1905年传统考试制度的废除,同时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以建立新学制与吸收新知识为主要目的。当时大学的建立,在新式学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它们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温床与集散中心。因此,它们在转型时代的成长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由1895年至1920年代,全国共设立87所大专院校。据估计,截至1949年为止,中国约有110所大专院校,因此可以说其中五分之四创立于转型时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87所大专院校内,有21所公私立大学,几乎包括了所有20世纪中国著名的大学及学术思想重镇,如北大、清华、燕京、东南诸大学。可见转型时代是现代教育制度兴起的关键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