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群像视角写就,为以王维、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十位唐代诗人作传,同时挖掘自初唐到安史之乱百余年间四十多位诗人的趣闻轶事。在史料记载的基础上虚实结合,通过小说笔法补充空白,生动解读了名篇佳句背后的人事变迁和历史波澜,勾勒出诗歌在大唐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复原唐代诗人和诗歌的不朽魅力。
◎背诵默写,皆成享受:一部鲜活重现唐诗诞生历程的诗家传记文学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曼妙琳琅的文化符号,唐诗为国人耳熟能详,但后人给予的过多附加意义使它难免走入被拆解和被误读的歧途——语文习题的参考答案总是一丝不苟却陷入虚无,诗句与诗人之间也变得互相生疏。我们深知唐诗的重要,却总是无法走近它和它的创作者。
不忍看到诗歌的生命魅力因此一再消逝,作者以史料为依托,采取小说笔触,虚实结合,书写了这本细节丰满、情感入微的传记文学,在记述十位唐朝代表性诗人生平的同时,自然引出多首诗篇,再现诗人唤醒唐诗的瞬间。当唐诗重回活生生的创作场景,“背诵默写全文”不再是枯燥的任务,将成为古诗文爱好者悠闲的美学享受。
◎社交线索,逐一揭晓:40余位诗家联动出场,填补唐诗世界的人际空白
中国诗歌之巅的盛唐,并非一日所能造就;繁星交烁的诗坛天际线,同样隐藏着众多星轨和星系的“演化线索”——“唐诗第一人”在诗歌之外还留给后人什么?王杨卢骆排座次,“初唐四杰”的顺序是注定还是偶然?因田园诗名传千古的孟浩然,原来一生未曾融入主流诗坛?王维和李白是诗人社交圈里的两条平行线吗?杜甫的墓志为何由素未谋面的元稹执笔?……
本书在还原诗歌来源之外,也注重着墨于唐代诗人之间的交往、唱酬与承前启后,连贯演绎初唐以来一百五十年间的“诗坛那些事儿”,带给读者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诗之力量从来不只体现在字句,诗人的集体情谊与群像风采也将唐诗一次次推向新高度。
◎正史脉络,谐趣语言:纸上话剧般的沉浸式大唐社会历史体验
唐诗是唐人心灵的窗口,亦是唐代史迹的见证;唐诗跳出宫廷宴饮、走向山川湖海的过程,正和初唐迈进盛唐的路径重叠;唐诗多样风格与题材的壮大,更与唐史的兴衰息息相关。
本书作者为中国唐史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语言兼有古典底色与现代意趣。一方面考据正史、旁征博引,从史料中提取唐时人情风貌、衣食住行、风俗制度等时代元素,搭建唐代社会有声有色的众生相;另一方面站在现代人视角,以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后改周等大事件为轴,直至安史之乱后十数年,借通俗轻松的口吻点评风流人物、串联硬核史实,趣味多多、干货满满,让历史生动呈现,不再乏味难懂。
◎览古及今,思维共鸣:和大唐诗人一起诗意地旅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诗往往具有地图的属性,通过梳理诗人生平,本书将这些碎片拼接完整,让读者或踏过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文人麇集的都市,或出阳关、渡楚江、访辋川、登庐山,在“打卡”诗人同款地标的同时,从唐诗中窥得古今相似的悲喜。
此外,本书封面采用典雅、别致的风格,意在与全书主题、年代背景相呼应,书名以碑体呈现,底图选自《明皇幸蜀图》,仿佛一卷自历史深处撷取的新题乐府诗,开卷则有唐韵与诗意扑面而来。
薛易
本名王学义,山东济南人,历史写作者,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希望以当世之笔描绘正史,揭示更多历史人物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