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克拉底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修辞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在这本书里详细解读了这个对哲人来说太过政治、对修辞家来说又太过哲学的古希腊作家。第一章探索伊索克拉底眼中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伊索克拉底看来,好政治制度的典范,一个是雅典的祖传民主制,一个是君主制,这两种典范各有优势。第二章讨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问题,探索其《泛希腊集会辞》的内在意图。作者认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并非真的想实际发动什么泛希腊主义战争,而是旨在保护更重要的东西即希腊文化,并抵制野蛮。第三章回到伊索克拉底其人本身,探讨他作为修辞家与作为哲人这两个面相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也意味着探讨修辞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作者最后得出结论:修辞术与哲学是同一的,而修辞家伊索克拉底也是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政治哲人。
就以布鲁姆的一句话来推荐此书吧:我们只有与伊索克拉底交谈,才能以某种至少可能的方式让理性的实践重新变得可能。而通过检视他的预设,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当代理论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把常识的世界还给我们自己。
摘自导言(页5?7)
所以,我们发现伊索克拉底处在一片介于修辞术与哲学间的无人之地上对政治家来说太过哲学,而对哲学家来说则对当下和变化太过敏感。
在将伊索克拉底放入滤网学者们所达成的共识过滤之后,我们唯一可以说的是,他是一个非凡的文体家(stylist)。
造成伊索克拉底这一诡异位置的是这一事实:当我们将他视为和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有相同追求的人时,我们发现他有不足;而当我们对照柏拉图来衡量时,他又显得琐碎。
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他可以对号入座的位置,所以他的思想也几乎不再被严肃对待。柏拉图和德摩斯梯尼的位置之所以稳固,是因为他们太过显豁,以至于很难被完全误解。
但很有可能,伊索克拉底被发配到灵泊(limbo)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错,而是我们使用的范畴并不合适。也许存在着某种可以解释这样一个人的活动的第三类追求(third pursuit)。试图以伊索克拉底本人理解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毕竟十分罕见,我们总是用我们现成的关于哲学与修辞的范畴及所含概念去理解伊索克拉底的行为。
……
我会试着贡献这样一种理解,即仅仅用伊索克拉底自己的话来解释他,而不是将他与别人或他那个时代的事件联系起来,除非他自己向我们指出了此类外部来源。
本文旨在更可靠地确定伊索克拉底的意图,保护他免遭那些只想掠夺他财富中的某一或更少部分的突袭,同时也旨在发现那个声名在外但其真实面貌却少人问津的伊索克拉底。
阿兰布鲁姆(1930-1992),美国二十世纪重要思想家、政治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早慧的天才,1955年 25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又分别任教于耶鲁、康乃尔、特拉维夫、多伦多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并最终回母校芝加哥大学鼎鼎有名的社会思想委员会。曾师从列奥施特劳斯、雷蒙阿隆、亚历山大柯耶夫等著名哲人。后来成为施特劳斯学派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该学派第二代掌门人。代表作有《封闭的美国精神》。
中译本前言
导言
第一章城邦
第二章泛希腊主义
第三章修辞术与哲学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