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作者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整理和归纳了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超常颗粒系统(非球形颗粒、湿颗粒)的数值计算模型,详细介绍了超常颗粒与理想球形颗粒系统流动特性的区别,总结和介绍了超常颗粒系统中出现的特有流动结构。本书共7章,第1章对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气固两相流进行了基本介绍;第2章-第4章对超常颗粒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气固两相流动数学模型、非球形颗粒动力学、湿颗粒动力学;随即第5章-第7章详细介绍了不同流化床床型中超常颗粒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特性:鼓泡流化床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行为研究、喷动流化床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行为研究及提升管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行为研究。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多相流热物理学
目录
青年多创新,求真且力行(代序)
前言
常用符号及简写说明
第1章 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气固两相流 1
1.1 气固流态化简介 1
1.2 气固两相流态化的实验研究 3
1.3 气固两相流态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5
1.4 典型超常颗粒系统 10
1.4.1 非球形颗粒系统 10
1.4.2 湿颗粒系统 12
1.5 本章小结 14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气固两相流动数学模型 20
2.1 引言 20
2.2 气固两相流动数学模型 20
2.2.1 离散硬球模型 20
2.2.2 离散软球模型 26
2.2.3 气相模型 28
2.2.4 气固相互作用 30
2.3 本章小结 32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非球形颗粒数学模型 34
3.1 引言 34
3.2 非球形颗粒离散颗粒硬球模型 34
3.2.1 非球形颗粒特征分析 34
3.2.2 非球形颗粒碰撞搜寻算法 36
3.2.3 非球形颗粒碰撞模型 39
3.2.4 流动控制方程 45
3.2.5 数值模拟计算流程 45
3.3 模型验证 46
3.3.1 鼓泡流化床 46
3.3.2 喷动床 49
3.4 本章小结 62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湿颗粒数学模型 65
4.1 引言 65
4.2 湿颗粒离散颗粒软球模型建立 65
4.2.1 湿颗粒间液桥力 66
4.2.2 颗粒间碰撞力 69
4.2.3 颗粒运动积分格式 70
4.2.4 流动控制方程 70
4.2.5 数值模拟计算流程 70
4.3 模型验证 71
4.3.1 实验系统简介 72
4.3.2 实验及模拟工况设置 73
4.3.3 填隙液体物性测量 74
4.3.4 床内湿颗粒流化行为 75
4.4 本章小结 78
参考文献 78
第5章 鼓泡流化床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80
5.1 引言 80
5.2 数值模拟初始及边界条件 80
5.3 球形颗粒鼓泡流化床颗粒流动行为分析 82
5.3.1 常规重力下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82
5.3.2 不同重力下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85
5.4 非球形颗粒鼓泡流化床颗粒流动行为分析 97
5.4.1 非球形颗粒与球形颗粒运动特性对比 97
5.4.2 弹性恢复系数对非球形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 101
5.4.3 重力加速度对非球形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 103
5.5 湿颗粒鼓泡流化床颗粒流动行为分析 109
5.5.1 干颗粒与湿颗粒运动特性对比 109
5.5.2 弹性恢复系数的影响 114
5.5.3 相对液体量的影响 117
5.6 本章小结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6章 喷动流化床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126
6.1 引言 126
6.2 数值模拟初始及边界条件 126
6.3 模型验证 127
6.3.1 离散硬球模型 127
6.3.2 离散软球模型 130
6.4 球形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137
6.5 非球形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152
6.6 湿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166
6.6.1 床内脉动特性 166
6.6.2 颗粒流态化行为 169
6.6.3 颗粒的混合 172
6.7 本章小结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7章 提升管非球形颗粒及湿颗粒流动行为研究 178
7.1 引言 178
7.2 数值模拟初始及边界条件 178
7.3 模型验证 179
7.3.1 离散硬球模型 179
7.3.2 离散软球模型 184
7.4 球形颗粒聚团颗粒温度研究 184
7.5 非球形颗粒聚团颗粒温度研究 190
7.6 湿颗粒聚团颗粒温度研究 196
7.7 本章小结 201
参考文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