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流域水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国家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科技需求,构建适宜我国国情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理论技术与实践模式,系统介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诊断、模型模拟、优化调控等关键技术,在鄱阳湖、太湖流域开展应用实践,为我国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管理决策支持。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背景概况1
1.2国内外研究进展2
1.2.1“三水”承载力相关研究进展2
1.2.2承载力评价方法5
第2章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与调控技术体系10
2.1理论基础——基于承载力的水生态多要素协同治理理论10
2.2成套技术体系11
2.2.1技术体系架构11
2.2.2技术体系组成11
第3章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诊断技术18
3.1水生态承载力理论基础18
3.1.1可持续发展理论18
3.1.2复合生态系统理论19
3.1.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9
3.2水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20
3.2.1概念辨析20
3.2.2内涵解析21
3.2.3对比分析22
3.3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诊断技术方法23
3.3.1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23
3.3.2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32
3.4技术创新性35
第4章水生态承载力系统模型36
4.1水生态承载力系统模型架构36
4.1.1水生态系统承载机理过程分析36
4.1.2水生态承载力系统模型简介37
4.2水生态承载力调控要素模块39
4.2.1社会经济产排污过程模型方法39
4.2.2调控情景参数化方法41
4.3流域水文-水质-生态响应过程模块43
4.4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块44
4.4.1水资源子系统45
4.4.2水环境子系统48
4.4.3水生态子系统49
4.5技术创新性51
第5章水生态承载力优化调控技术53
5.1总体技术路线53
5.2调控指标筛选54
5.3调控路径与措施55
5.3.1调控路径55
5.3.2调控措施55
5.4调控潜力评估57
5.4.1评估思路57
5.4.2技术要求58
5.5调控目标制定58
5.5.1制定原则58
5.5.2技术要求59
5.6优化调控59
5.6.1调控原则59
5.6.2技术要求59
5.7技术创新性61
第6章鄱阳湖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62
6.1流域概况62
6.2技术应用思路63
6.2.1工作内容63
6.2.2实施路线64
6.3水生态承载力评估65
6.3.1水资源专项评估65
6.3.2水环境专项评估66
6.3.3水生态专项评估67
6.3.4主要问题诊断67
6.4水生态承载力模拟预测70
6.4.1承载力系统模型建模70
6.4.2系统耦合模拟预测75
6.5水生态承载力调控潜力评估88
6.5.1调控指标与调控措施88
6.5.2调控潜力评估92
6.6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调控110
6.6.1调控目标制定111
6.6.2综合调控情景设置113
6.6.3情景模拟优化120
6.6.4可达性分析124
6.6.5综合调控方案制定128
6.6.6承载力调控效应150
6.7小结154
6.7.1主要结论154
6.7.2管控建议155
第7章太湖流域典型区(常州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156
7.1区域概况156
7.2技术应用思路157
7.3水生态承载力评估158
7.3.1水生态承载力专项评估159
7.3.2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161
7.4水生态承载力模拟预测166
7.4.1常州市水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构建166
7.4.2行政区水生态承载力模拟分析169
7.5常州市水生态承载力调控潜力分析171
7.5.1水生态承载力调控潜力指标筛选171
7.5.2常州市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效应分析171
7.5.3常州市闸坝调度生态环境效应研究179
7.6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调控190
7.6.1基于产业绿色发展的调控情景分析191
7.6.2基于水文调控的优化情景分析200
7.6.3基于最优情景的水生态承载力调控207
7.7小结209
第8章总结212
参考文献214
附录评估指标等级、赋分标准与参考依据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