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修订本)》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做最好的老师(修订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做最好的老师(修订本)》为教师培训、进修、自身素质提高的教材首选!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
李镇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了19部著作。他的书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序言
第一章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
愧在初为人师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教师对学生应博爱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民主教育的内涵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把童年还给童年
第二章 提高教师的素养
做有思想的教师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
一、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二、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四、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
一、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
二、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
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
应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三章 育人之道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改进来加强
引导学生发现美
“我们与他们不一样!”
培养学生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
从“他律”到“自律”
警惕“素质教育”变味
“减负”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
第四章 走出教育误区
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
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
无意中伤害了童心
拳头,竟对准了学生
那一夜,我通宵未眠……
绝不培养告密者
教育也是“遗憾的艺术”
警惕专制的“爱”
第五章 班主任工作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评语能否换张面孔
为自己的班起一个名
形成班级管理独特的基本模式
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班主任的苦与乐
班主任的解放
做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
展开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
假集体主义倾向的防止
怎样处理“早恋”
第六章 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谈学生干部的培养
“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
以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治能力
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
班规“法治”让班级管理最大化
“法治”管理的意义
教育惩罚与民主教育
第七章 锻造卓越人格一“优生"的培养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程桦:让思想飞翔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第八章 学生思想改造工程
转化“后进生”:最好的教育科研
让“后进学生”享受成功
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
一、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二、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我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你觉得你有上进心吗?”
我和万同的故事--“后进生”转化手记
第九章 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
心灵在呼唤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一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心理辅导通信选
我是不是变坏了?
我怎样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别人误解怎么办?
什么样的自我是最美的?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第十章 语文教学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教学民主:学生心灵的呼唤--对一次语文学习调查的述评
我的“语文教育”观的形成过程
我的“语文教育”的具体做法
从《未来日报》到《石室晨报》--介绍我班的“班级日报”
口语训练--以说促思
听力训练--以说练听
阅读训练--以说带读
写作训练--以说助写
逼问激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用高尚的作品鼓舞人
质疑公开课
用感情融会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冬天》教学课堂实录
温馨的回忆--一次作文评讲
【附录】镇西小语
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 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 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 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在“文革”时期长大的我,除了读过几本所谓的禁书,我的心灵完全可以说 是一片文化荒漠。我还记得大学一年级时的一个细节:我去图书馆借书,管 理员问我书名,我实在不好意思说是借《家》,只是用手中的笔指点着借书 卡上的书名登记。因为我旁边站着许多同学,我怕他们笑我:“哼!居然连 巴金的《家》都没读过!”接下来的几年,是文学名著和其他人文著作的“ 暴饮暴食”。再后来,进入了8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我阅读的视野 更加开阔。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非常怀念80年代那“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人文学术氛围。正是在那样一个宽松的氛围中,我读了大量的人文学术 著作。这些著作的观点我不一定都能理解,或者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都赞同 ,但这些著作不仅开拓了我的思想视野,更主要的是,它们让我越来越明确 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知识分子!”从那时候,我就提醒自己, 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这不妨碍我在三尺讲台上 通过语文教育传播人类文化精华,以行使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 使命。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远比“语文”更宽阔拘人文视野。 这些阅读不但赋予我独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让我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府 瞰语文教育。我越来越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考式学 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与教参的熟练操作者,而首先是文明的传播者、思 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这些阅读和语文教学并非没有关联,相反它能 直接让语文课变得丰满而更有深度。 这里,我把我阅读过的部分书籍杂志作个介绍,与同行交流。 古典类:《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孙子》、《韩 非子》、《史记》、《古文观止》、《唐宋词鉴赏词典》、《唐诗鉴赏词典 》、《宋诗鉴赏词典》、《苏东坡诗文选》、《陆游诗词选》、《李清照诗 词选》、《刘禹锡诗文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红楼梦》、 《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文学类:《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 《人间戏剧》、《爱之路》、《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莎士比亚戏剧集 》、《约翰’克利斯朵夫》、《静静的顿河》、《复活》、《爱的教育》、 《斯巴达克斯》、《茨威格小说选》、《百年孤独》、《简·爱》、《老舍 作品选》、《冰心选集》、《朱自清散文全集》、《鲁迅全集》、《巴金作 品选》、《围城》、《写在人生边上》、《恋爱的季节》、《踌躇的季节》 、《失态的季节》、《青春万岁》、《沉重的翅膀》、《张洁作品集》、《 平凡的世界》、《毕淑敏文集》、《我是你爸爸》、《风过耳》、《京华闻 见录》、《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人间鲁迅》等 。 教育类:《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导论》、《 和教师的谈话》、《巴班斯基教育文选》、《西方教育家文论选》、《给教 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情的教育》、《关于人 的思考》、《给儿子的信》、《巴甫雷什中学》、《陶行知全集》、《叶圣 陶语文教育文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控制论 、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中国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名家评介》、《西方 主要心理学流派》、《教育哲学》、《教育诗》、《马卡连科教育文集》等 。 人文类:《忏悔录》、《宽容》、《马克思主义原理》、《自我实现的 人》、《邓小平文选》、《顾准文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 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文化的冲突与抉择》、《历史深 处的忧虑》、《第三次浪潮》、《当代著名批评家随笔丛书》、《我的精神 家园》、《六大观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民主和专制的 社会起源》、《城市季风》、《中国的危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傅雷家书》、《相约星期二》、《六月雪》、《原上草》、《荆棘路 》等。 杂志类:《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读书》、《随笔》、《 世界知识》、《美育》、《新华文摘》、《文学自由谈》、《文汇月刊》、 《名作欣赏》、《教育研究》、《诗刊》、《人民文学》、《十月》、《当 代》、《收获》、《中华文学选刊》等。 我不过是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而已。每天晚上我都必须倚在床头 至少看几十分钟的书,否则就会失眠。每次我外出开会、讲学或者旅游,我 必须带上几本书,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都是我读书的地方。 我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维火花 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沐浴余秋雨》、《 惋惜王蒙——读(世纪之交的冲撞)》、《给中学生推荐(孟子)》、《也 在钱钟书边上写几句——读(写在钱钟书边上)》、《若为自由故——(陈 寅恪的最后20年)》、《给思想以个性的天空——读(殉道者)》、《用生 命写诗——读(黑牢诗篇)》、《不能忘却的纪念——读(风雨中的雕像) 》等。 说到写作,这的确是我的一个爱好。比起我的口头表达,我自认为我的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要强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刚刚参加工作,我就能像 现在一样写出像样的文章;相反,那时我写了许多文字并投稿,却常常被编 辑部退回。其主要原因,是我写的东西大多没有思想也缺乏对生活的真情实 感——为写而写的文字当然不会有读者。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汹涌的激情 和飞扬的思想使我真正不能自已地拿起笔——记得在1985年那个除夕,我在 母亲家里写完《教育漫笔》最后一个字时,窗外响起了阵阵迎接牛年的爆竹 声,那时,我不知道我第一次写的这篇有关教育的文章算不算“论文”(我 甚至不好意思给同行说我在写“论文”),更不敢相信《班主任》杂志居然 能连载;但是,当时我心中实在是充满了一种丰收的喜悦!现在,我已在《 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教育导报》、《中学语 文教学》、《语文学习》、《四川教育》、《天津教育》、《河南教育》、 《华西都市报》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出版了五本专著( 其中有两本与人合著),总计发表了70万字的作品。 在我的写作中,还有一类文章值得提及,这就是我和学生一起写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写“下水作文”。其实,这个道理本来是不言而喻 的——古代的教书先生要学生写字,哪个先生不会给学生示范?在1995年以 前,我是断断续续跟学生一起写作文。1995年9月接了新生后,我就给自己 规定:每次学生写作文,自己也一定要写。我的许多散文随笔就是这样写出 来的,比如《李大爷》、《蓉城的冬天》、《绮霞园晨景》、《竹林里的笑 声》、《春天的素描》、《班级生活一页》、《一双无法回避的眼睛》等。 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其意义不但是可以给学生作示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 我们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理解学生的写作甘苦。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会 多一些心心相印,而少一些隔靴搔痒。 P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