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第2章对英、日、韩、芬四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介绍,第3章和第4章分别阐释了我国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构成,第5章至第8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学业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和数字化教学工具等关键要素,并对优秀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本书可作为高校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参考。
郑燕林,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技术专业教授;工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结论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吉林省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吉林省高等学校在线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1章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
1.1 计算机教育阶段的计算机课程 1
1.1.1 计算机文化论视野下的计算机课程(1982—1990年) 2
1.1.2 计算机工具论视野下的计算机课程(1991年—1999年) 4
1.2 新世纪以来的信息技术课程 9
1.2.1 新世纪十八大以前的信息技术课程(2000—2012年) 9
1.2.2 新世纪十八大以来的信息技术课程(2013年至今) 13
1.3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 18
1.3.1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18
1.3.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更关注跨学科整合 19
1.3.3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注重生活实践融合 19
1.3.4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强调教学评一体化 20
习题 21
第2章 国外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22
2.1 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概述 22
2.1.1 政策引领 22
2.1.2 课程结构 23
2.1.3 课程实施 23
2.2 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 24
2.2.1 英国的课程改革 24
2.2.2 英国的ICT课程 25
2.3 日本的信息技术课程 32
2.3.1 日本信息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32
2.3.2 日本各学段信息教育课程的发展 33
2.3.3 日本现行信息教育目标和内容 36
2.4 韩国的信息技术课程 39
2.4.1 韩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 40
2.4.2 韩国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方案 41
2.4.3 韩国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 47
2.5 芬兰的信息技术课程 48
2.5.1 芬兰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48
2.5.4 芬兰编程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51
习题 52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 53
3.1 课程目标的内涵 53
3.1.1 课程目标的含义 54
3.1.2 课程目标的来源 55
3.1.3 课程目标的功能 56
3.1.4 课程目标的确立 57
3.2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59
3.2.1 几个通用核心素养框架 59
3.2.2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62
3.3 现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67
3.3.1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67
3.3.2 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目标 68
习题 75
第4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 76
4.1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概述 76
4.1.1 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内涵 76
4.1.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转向 78
4.1.3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价值 79
4.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建设 80
4.2.1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80
4.2.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82
4.2.3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建构目标 83
4.2.4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方法 87
4.3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 89
4.3.1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原则 89
4.3.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呈现的常用方式 90
4.3.3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编排的常用形式 92
4.4 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析 93
4.4.1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模块划分 94
4.4.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逻辑主线 98
4.5 信息技术教材编制与校本课程开发 99
4.5.1 信息技术教材编制原理 99
4.5.2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 103
习题 106
第5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107
5.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07
5.1.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 107
5.1.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分析 110
5.2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原理 118
5.2.1 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18
5.2.2 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设计 121
5.2.3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案编写 136
5.2.4 信息技术课程的说课设计 141
5.3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 145
5.3.1 导入环节 145
5.3.2 提问环节 148
5.3.3 组织环节 151
5.3.4 讲授环节 156
5.3.5 演示环节 163
5.3.6 结课环节 170
5.4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173
5.4.1 讲授法 173
5.4.2 讨论法 177
5.4.3 范例教学法 180
5.4.4 混合式教学法 182
5.4.5 项目学习法 184
5.4.6 游戏化教学法 188
5.4.7 任务驱动教学法 191
5.4.8 单元教学法 195
习题 203
第6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 204
6.1 理解学业评价 204
6.1.1 学业评价的内涵与分类 204
6.1.2 新时代学业评价新要求 207
6.2 信息技术课程学业评价的设计原理 210
6.2.1 信息技术课程学业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 210
6.2.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一致性 212
6.3 信息技术课程学业评价的设计方法 220
6.3.1 基于课前检测的学业评价设计 220
6.3.2 信息技术课程测评试卷的编制 224
6.3.3 基于数字档案袋的学业评价设计 230
6.3.4 基于评价量表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231
6.4 信息技术课程学业评价结果的反馈 233
6.4.1 理解学习反馈与ARCS模型的内涵 233
6.4.2 ARCS模型视角下的学习反馈目标设计 235
6.4.3 ARCS模型视角下的学习反馈类型设计 236
6.4.4 ARCS模型视角下的学习反馈策略设计 238
习题 240
第7章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241
7.1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 241
7.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师队伍建设渐入正轨 241
7.1.2 改革开放初期:教师地位得到关注与提升 242
7.1.3 21世纪初期:教师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 242
7.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 243
7.2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245
7.2.1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 245
7.2.2 信息技术教师的师德师风 246
7.2.3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精神 247
7.2.4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 249
7.2.5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249
7.2.6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 250
7.3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254
7.3.1 制订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 254
7.3.2 增加与同行的沟通交流 255
7.3.3 参加培训,坚持终身学习 255
7.3.4 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256
7.3.5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 257
习题 259
第8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工具 260
8.1 理解数字化教学工具 261
8.1.1 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内涵界定 261
8.1.2 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优势分析 261
8.2 多媒体教学工具 262
8.2.1 互动工具 262
8.2.2 教学演示工具 265
8.3 在线教学平台 269
8.3.1 在线教学综合平台 269
8.3.2 在线学习管理平台 272
8.3.3 在线教学调查平台 275
8.4 常用教学软件 277
8.4.1 编程软件工具 277
8.4.2 社交软件工具 283
8.4.3 思维导图工具 285
8.4.4 直播教学工具 287
习题 289
参考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