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版一本博物馆系列图书?我们曾经反复追问自己,试图把这个问题表述清楚。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到一个地方,因为慕名而来,也因为带着一份好奇和对文化的膜拜,一定要参观一次当地的博物馆。于是,花费一两个小时,走马观花,耳目中塞满了没有任何基础铺垫的知识,看过博物馆只能说出其中几件知名度极高的藏品。绝大多数的观众穿越千山万水,可能一生中仅有一次机会与这些承载几千年历史的古物相见,而这一次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有助谈资,对博物馆里真正的宝藏,仅算瞥了一眼。
大家需要一本博物馆
博物馆不是普通旅游景点,其中陈列着数以万计的文物,背后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如果参观博物馆前不认真准备一番,只是匆匆走过,难免像看了一堆陈旧物品的文化邮差。参观博物馆前预习,参观时看到文物才会与它似曾相识;参观博物馆后温习,回味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和文化脉络,如此,才算基本了解一座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一锅文化粥
如果说,考古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现场,那么,博物馆则是第二现场,从发掘转向了收藏和展示。在博物馆中,人类文明被高度浓缩,大众得以与历史直面。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写道,如果拥有三天光明,她会选择一天去博物馆: 这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博物馆有多种类型:综合的、历史的、自然的、艺术的、科技的、特殊类型的,等等。博物馆里有百科,是一锅熬了千百年、包罗万象并经过系统整理、直观呈现人类文明的文化粥。
文物是眼见为实的历史
文物是眼见为实的历史,即使是学者们对此解读有争议,起码也是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此,我们便更能了解历史的原貌,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文物是形象化的记忆
事物容易被记住往往首先是因为它有趣的形式。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有学者推算,我们一般人记忆中的语言信息量和形象信息量的比率为1∶1000。文物正是因其有趣的形式、直观的形象,比文字记录更让人印象深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人的自信不仅缘于有多少财富、多大权力,还缘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好比我们以自己的家世为荣,有一天,拿着母亲的照片对别人说:这是我母亲年轻的时候,她也曾经风华绝代呢。
如上缘起,博物馆专家团队与北京增艳锦添,联合出版 一本博物馆系列丛书,根据每个博物馆展览陈列的线索,尽可能多地选取每个展厅中的文物,将翔实的内容、严谨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有趣的形式呈现。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大家拿着一本博物馆,走进一座博物馆,爱上连绵不断的中华五千年文明。
了解湖南博物院 / 001
湖南博物院导视图 / 002
湖南博物院简介 / 004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平面示意图 /010
第一部分 家园第一单元 生态变迁三叶虫化石 /014
菊石化石 /015
鳞木化石 /015
鸭嘴龙肩胛骨化石 /016中国犀化石 /016
熊猫牙齿化石 /017
第二单元 历史沿革 长沙王印金印 /018 湖南省人民政府印铜印 /019
目录 001
第二部分 我从哪里来
第一单元 先祖
石球 / 砍斫器 / 尖状器 /021现代智人牙齿化石 /022
石门人牙齿 / 下颌骨化石 /023
第二单元 早期族群
越人形柄铜匕首 /025 人物纹靴形铜钺 /026 牛角形耳云纹铜鼎 /027虎钮錞于 /028
第三单元 商人南下
凤鸟纹戈提梁铜卣 /030兽面纹癸提梁卣 /031
第四单元 楚人入湘
蹄足蟠虺纹铜鼎 / 蟠虺纹铜簠 /033双色铜剑 /034
楚公铜戈 /035
第五单元 北人南迁
上郡武铜矛 /037里耶秦简 /038
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壶 /039
第六单元 江西填湖广
民国湘潭《中湘宾氏五修族谱》/040雕花梳妆台 /041
第七单元 民族大家庭
虎钮人像铜錞于 /043
蛇钮蛮夷侯印金印 /044少数民族风俗画 /045
打花铺盖 /046
八宝铜铃 /047 苗族银披肩 /048
扁形凸花银项圈 /049长鼓 /050
《结下好情谊》扇面 /051
第三部分 洞庭鱼米乡
第一单元 稻之源古栽培稻标本 /053 陶釜 /054
印纹白陶盘 /055
鹰嘴乳突陶罐 /055
第二单元 稻之兴绿釉陶厕猪圈 /057 万石仓滑石仓 /058
陶粮囷 /059
第三单元 天下粮仓坦山岩劝农碑 /060 正泰码头碑 /061
第四部分 生活的足迹
第一单元 青铜时代的南方礼乐
四马方座铜簋 /064 人面纹铜方鼎 /065 牺首兽面纹圆尊 /066豕形铜尊 /067
象形铜尊 /068 兽面纹铜瓿 /069
皿而全铜方罍 /070鸮形铜卣 /072
兽面纹铜壶 /073龙首鋬铜盉 /074牛形铜觥 /075 兽面纹铜觚 /076兽面纹铜爵 /076兽面纹铜斝 /077
立象兽面纹铜铙 /078乳丁纹铜钟 /079
虎饰铜镈 /080豕形铜磬 /081
第二单元 湘楚风情
龙纹铜鼎 /083
勾连云纹铜豆 /084 动物纹提梁铜卣 /085蟠虺纹铜鉴 /086
蟠虺纹铜浴缶 /087狩猎纹漆樽 /088
褐地女五氏矩纹锦 /089对龙对凤纹锦 /089
错金嵌绿松石铜带钩 /090镂空双龙首纹玉璜 /091 龙形玉环 /092
玻璃珠 / 玻璃管 /093五山纹铜镜 /094
人物跽坐铜灯 /095人物龙凤帛画 /096人物御龙帛画 /097木雕镇墓兽 /099
第三单元 大一统下的小农家居
陶楼 /101
胡人形铜吊灯 /102 剌庙牛形铜灯 /102
铜博山炉 /103绿釉陶灶 /104
铜灶(附甑)/105 见日之光铜镜 /106鎏金博局纹铜镜 /106 蟠螭纹鸡心玉佩 /107
镂空花金珠金手链 /107滑石厨房 /108
滑石双鱼盘 /108
第四单元 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风尚
青瓷槅 /110素胎灶 /111
瓜棱形穿带青釉盖罐 /112青瓷龙首盉 /113 竹林七贤瓷罐 /114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瓷执壶 /115青釉绿彩塔纹瓷壶 /115
青瓷莲瓣纹盘口瓶 /116印花青釉茶碾 /117
青釉褐绿彩飞鸟瓷执壶 /118镂空瓷香炉 /119
青瓷莲花烛台 /120
青釉褐彩狮座日红衫子合罗裙诗文瓷枕 /121褐釉瓷鸟 / 褐釉瓷猪 / 青釉褐彩瓷狗 /122
舞蹈人物青铜俑 /123 张字款白釉绿彩粉盒 /124宝相花铜镜 /125
青瓷对书俑 /126贴花玻璃杯 /127
胡人架鹰素胎俑 /128
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 /129褐绿彩水草纹碗 /129
玉樽 /130
青瓷骑马俑 /131青瓷对乐俑 /132青瓷奏乐俑 /133
第五单元 重心南移后的品质生活
喫(吃)茶去瓷碗 /135
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瓷瓶 /136双龙纹银托盏 /137
青花双鱼纹大瓷盘 /138 童子荷莲纹夹衣残片 /139男式棉长衫 /140
绣花荷包 /141
山形纹绸夹衣 /142
第六单元 从宗族社会到近代化
唐家老屋 /144
粤汉铁路总工会会员证 /145
第五部分 湘魂
浏阳文靖书院祭器 /147
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148编钟 /150
龙纹编磬 /151
王夫之《宋论三篇》手稿 /152 御赐绥疆赐祜双狮钮水晶印 / 御赐印心石屋狮钮水晶印 /153
《海国图志》书影 /154
行书横幅刚正翔实/155行书扇面 /156 崩霆七弦琴 /159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示意图 /162
第一单元 惊世发掘
壹 一号墓
贰 二号墓偶人 /169 铁夯锤 /169
叁 三号墓
木柄铁刃锸 /170纪年木牍 /
肆 墓主 利苍玉印 /175 长沙丞相铜印 /176 轪侯之印铜印 /177 妾辛追印 /178
木杖 /179 小竹扇 /180封泥 /181
龙纹漆几 /181
帛画《车马仪仗图》/182兵器架 /184
锥画漆弩机 /185
角质剑 / 角质长剑 /186箭镞 / 矢箙 /188
第二单元 生活与艺术
壹 千金之家
陶半两钱 /191竹笥 /191 冠人男俑 /192雕衣女侍俑 /192
彩绘木俑 /193
云龙纹漆屏风 /194
竹熏罩 / 彩绘陶熏炉 /195歌舞俑 /196
叁 衣被锦绣
双层六子锥画漆妆奁 /218双层九子彩绘漆妆奁 /219锥画狩猎纹漆妆奁 /220 双层长方形油彩漆奁 /221五子彩绘漆妆奁 /222
五子彩绘漆妆奁内梳妆用具 /223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 /224
印花敷彩纱 /225 朱红菱形纹罗 /226
第三单元 简帛典藏
漆书奁 /243
壹 天文地理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局部)/244帛书《五星占》/246
《驻军图》/248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249
贰 医学养生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局部)/250帛书《脉法》/251
帛书《五十二病方》(局部)/252帛书《养生方》(局部)/253
帛书《胎产书》/254
医简《十问》(局部)/255医简《杂禁方》/255
《导引图》/256
叁 历史哲学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局部)/258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局部)/259帛书《春秋事语》(局部)/260
帛书《老子》甲本(局部)/260
肆 阴阳五行
《太一祝图》/262
帛书《相马经》(局部)/264
第四单元 永生之梦
壹 T形帛画
辛追墓 T 形帛画 /269利豨墓 T 形帛画 /271
贰 井椁
木椁 /272
叁 四重套棺
黑漆素棺 /274
黑地彩绘漆棺 /275朱地彩绘漆棺 /276锦饰漆棺 /277
羽毛贴花绢 /278树纹铺绒绣 /278
肆 肉身不朽
鱼尾纹组带 /280
生字词注音释义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