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国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以服务广大听力与言语障碍患者,推动我国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规范、全面、创新性发展,在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经全国广泛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了本系列规划教材的品种共13册:《听力学基础》《耳鼻咽喉疾病概要》《诊断听力学》《小儿听力学》《康复听力学》《助听器及其辅助设备》《人工听觉技术》《宏观听力学与市场营销学》《听力学实训教程》《言语科学基础》《言语康复学》《语言康复学》《言语语言康复实训教程》。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其人才队伍建设还无法满足我国听力损失者对于临床听力学服务的需求。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能够熟练掌握听力检测技术与言语语言康复技术及其评估与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将检测技术熟练综合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精准的耳科疾病诊断、人工听觉技术干预以及听觉言语康复方案制定离不开准确的听力学检查结果。然而,目前在临床一线从事听力学检查工作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导致了目前不同地区听力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良莠不齐。
《听力学实训教程》的编写不仅面向全国范围内开办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同样适用于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特教机构以及助听器验配机构从事听力学相关工作的从业者。本教材的编写目的是规范听力学检查技术的操作,为本科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院校提供教材,为从业人员提供帮助,规范和提高听力学检查的临床水平,帮助读者为助听器与人工耳蜗使用者提供专业的调试服务,避免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出现错误。
本教材涵盖了临床常用的听力学检查技术、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以及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调试技术,较全面地覆盖了作为一名听力师需要具备的听力学检查与康复技术范畴。本书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中的1 册,也是整套教材中两本以介绍技术规范化操作为目的教材之一,具有以下编写特色。
1.本教材编写团队均具有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教育背景,从事临床听力学检查技术工作数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编多部专著,主持或参与国家级/ 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2.本教材详细介绍了听力学相关各项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结合了部分操作技术的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借鉴了国内外听力学检查技术操作指南,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技术操作要点。
3.本教材通过使用文字、流程图、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并在一些基础技术操作章节加入了操作视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供读者可以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观看技术操作视频,理论结合实践更有益于知识的掌握。
4.建议本教材结合全套教材中的《诊断听力学》《助听器及其辅助设备》和《人工听觉技术》配套使用。
5.听力学检查技术的操作规范要点不受测试设备型号影响。鉴于视频拍摄的可行性,本教材在拍摄操作视频时以一台设备为准进行操作讲解。由于不同型号测试设备可能实现相同功能的测试键或界面会有所差别,请读者灵活应用。
202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World Report on Hearing(《世界听力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听力健康对于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意义。本教材中涉及的听力学检查技术也覆盖了全生命周期为出生3 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采用不同的测听方法,以及适用于全生命周期的客观听力学检查方法。合格的听力师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解读听力学检查结果的能力、基于不同疾病特点综合分析各项主客观听力学检查结果的能力以及对听力检查结果纠错的能力。因此,本教材不仅聚焦听力学检查技术的规范化操作,最后一章为读者呈现了不同耳科疾病可能会呈现的听力学检查结果特点,以及交叉印证对于疾病诊断的必要性。
听力学作为交叉学科,涵盖了听觉电生理学、声学、物理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科技与智慧。在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听力学检查与康复技术势必会搭车前行,更多智能技术会不断涌现,服务临床听力学工作。在线测听、远程助听器调试、远程人工耳蜗调试等都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尚需要更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来规范其技术操作标准,未来可以作为听力学检查技术的有益补充。
感谢为本教材编写提供帮助的所有同道们,为拍摄视频提供帮助者。本教材尚有一些技术规范未能提供相应视频,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也可能会发现不足与错误,恳请同道们加以指正。
王 硕
2023 年9 月
副研究员,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我国第一批接受了听力学学历教育人才。2015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3和2014年获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听力学斯达克青年教师奖学金。
第一章 测试设备校准/ 1
第一节 纯音听力计的基本校准 / 2
一、 纯音听力计校准依据的标准 / 2
二、 校准器具和设备 / 3
三、 压耳式耳机零级校准 / 7
四、 骨振器零级校准 / 8
第二节 声场校准 / 8
一、 声场的构建 / 8
二、 声场的零级校准 / 10
第二章 纯音测听/ 12
第一节 纯音听阈测试 / 12
第二节 纯音测听中的掩蔽技术 / 23
第三节 音叉试验 / 30
一、 林纳试验 / 31
二、 韦伯试验 / 31
三、 盖莱试验 / 32
四、 注意事项 / 33
第三章 儿童行为测听/ 34
第一节 行为观察测听法 / 34
第二节 视觉强化测听 / 40
第三节 游戏测听 / 48
第四章 声导抗测试/ 54
第一节 鼓室图测试 / 54
第二节 镫骨肌声反射测试 / 62
第五章 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 69
第一节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 69
第二节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 78
第六章 听觉诱发电位测试/ 81
第一节 耳蜗电图检查 / 81
第二节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 / 90
第三节 耳蜗微音电位记录 / 96
第四节 听性稳态反应检查 / 100
第七章 言语测听/ 105
第一节 测试环境与测试前准备 / 105
一、 测试环境 / 105
二、 测试前准备 / 108
三、 评分标准 / 110
第二节 测试方法及流程 / 110
一、 言语觉察阈测试 / 110
二、 言语识别阈测试 / 111
三、 言语识别率测试 / 113
四、 言语识别- 强度函数曲线 / 114
五、 对侧掩蔽 / 114
第三节 测试报告与注意事项 / 114
一、 测试报告 / 114
二、 注意事项 / 117
第八章 前庭功能检查/ 118
第一节 视频眼震图检查 / 118
第二节 位置试验 / 130
第三节 头脉冲试验 / 135
第四节 动态姿势描记检查 / 138
第五节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 / 147
第九章 助听器选配技术/ 153
第一节 真耳分析测试 / 153
一、 测试环境 / 153
二、 测试前准备 / 154
三、 成人受试者的测试流程 / 158
四、 儿童受试者的测试流程 / 163
五、 特殊受试者注意事项 / 166
第二节 耳印模制取 / 166
一、 耳印模的制取环境 / 166
二、 耳印模制取的器具 / 166
三、 耳印模制取前准备 / 167
四、 制取耳印模 / 169
五、 取出耳印模 / 170
六、 特殊病例 / 171
七、 禁忌证 / 172
第十章 人工耳蜗调试技术/ 173
第一节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 / 173
第二节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监测技术和客观调试技术 / 182
一、 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测试 / 182
二、 电诱发镫骨肌反射测试 / 185
三、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 189
第十一章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 193
第十二章 综合病例分析/ 199
第一节 传导性听力损失与混合性听力损失病例分析 / 199
一、 分泌性中耳炎病例分析 / 199
二、 化脓性中耳炎病例分析 / 202
三、 耳硬化症病例分析 / 204
第二节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例分析 / 206
一、 老年性聋病例分析 / 206
二、 突发性聋病例分析 / 208
三、 听神经瘤病例分析 / 210
四、 梅尼埃病病例分析 / 213
五、 噪声性聋病例分析 / 215
六、 药物性聋病例分析 / 217
第三节 具有特殊表现的听力疾病病例分析 / 219
一、 听神经病病例分析 / 219
二、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例分析 / 223
三、 前半规管裂隙综合征病例分析 / 227
参考文献/ 231
附录/ 235
附录1 符合GB/T 7614 规定的耳模拟器中的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 235
附录2 骨振器位于乳突部位的基准等效阈力级 / 236
附录3 声场测听的1/3 倍频带最大允许环境声压级(Lmax)/dB SPL / 237
附录4 声场测听的基准听阈 / 238
附录5 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模板 / 239